中文  |  EN.

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time:  01.15 -2021




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建设单位: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年一月

目  录

概述- 3 -

一、任务由来- 3 -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3 -

三、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5 -

四、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 9 -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0 -

1总则- 11 -

1.1 编制依据- 11 -

1.2 评价原则- 14 -

1.3 评价目的- 14 -

1.4 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5 -

1.5 评价标准- 16 -

1.6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20 -

1.7 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及评价时段- 26 -

1.8 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 27 -

1.9 环境功能区划- 28 -

2项目概况- 29 -

2.1 项目概况- 29 -

2.2 建设规模及项目组成- 29 -

2.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38 -

2.4 主要设备情况- 40 -

2.5 公用工程- 41 -

2.6 消毒方式- 52 -

2.7 医用气体- 52 -

2.8 洗涤- 55 -

2.9 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55 -

3工程分析- 61 -

3.1 施工期工程分析- 61 -

3.2 营运期工程分析- 74 -

3.3 总量控制- 107 -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9 -

4.1 自然环境概况- 109 -

4.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112 -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0 -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20 -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31 -

5.3 环境风险分析- 163 -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81 -

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81 -

6.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83 -

6.3 环保措施汇总及环保投资- 193 -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96 -

7.1 社会效益- 196 -

7.2 经济效益- 197 -

7.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97 -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98 -

8.1 环境管理- 198 -

8.2 环境监测- 199 -

8.3 管理人员的培训- 203 -

8.4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203 -

9结论与建议- 204 -

9.1 项目结论- 204 -

9.2 建议- 208 -




概述

一、任务由来

为建立一个立足西南,辐射亚洲,服务全球,全生命周期集医疗、教学、研究、商业为一体的国际肿瘤治疗医疗园区,并形成完整的医疗产业聚落社区,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360000万元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园区内建设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18日取得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备案号为川投资备【2019-510122-84-03-366002】(详见附件),并于2020年12月取得合同编号210116-2020-C-009(双SWC)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规定出让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0年12月9日前出让宗地编号为SLSWC-(05)-2020-08面积大小为68562.52平方米的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永安镇付家坝社区1组的宗地。

本项目为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建设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68562.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8425平方米,规划设置病床数为500床,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综合楼(门诊医技部分、北区住院部分、南区住院部分),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国际交流中心、门卫及其他(预留)、弹性道路等满足业务开展及发展需要。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立足西南,辐射亚洲,服务全球,全生命周期的国际肿瘤治疗医疗园区,集医疗、教学、研究、商业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医疗产业聚落社区。

本项目行业代码为Q8415专科医院,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2018年部令1号令)等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属于“三十九、卫生”中“111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其他卫生机构”中的“新建、扩建床位500张及以上的”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等有关法律法规,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委托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任务后,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建设单位的协助下,进行了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在选址周围开展了环境监测和调查研究,按照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以及国家和四川省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和要求编制完成了《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采样、监测,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影响预测及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具体的评价程序详见下图所示。

本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监测单位、建设单位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诚表谢意。


图 0-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三、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及其第1号修改单,本项目为Q8415专科医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鼓励类”第三十七、卫生健康/5、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且其所使用的全部设备不属于淘汰类和限制类之列。

根据《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5年修订),本项目属于其中第二十五条“其他服务业”中的“基本医疗、计划生育、预防保健服务设施建设”。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2、相关规划符合性

(1)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符合性分析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

表 0-1 项目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符合性分析

序号《“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本项目符合性

1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5%以上,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建立已控制严重传染病防控能力储备机制。根据市政府公共卫生体系布局,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被定位为专科医院符合

2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快速检测、风险评估和及时预警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水平、应对能力和指挥效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响应率达到95%以上。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鼠疫、人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规范处置率达95%以上。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并完善国家生物安全协调机制,倡导卫生应急社会参与。根据市政府公共卫生体系布局,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被定位为专科医院,是成都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符合

3重大疾病防治项目艾滋病防控,结核病防控,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手足口病、狂犬病、布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麻风病等传染病的监测及早期干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成都市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符合

4加强临床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提升临床专科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专科,重点支持肿瘤、心脑血管、儿科、精神、感染、妇产等薄弱领域重点专科诊疗能力提升,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针对各省专科现状和发展需求加强薄弱专科能力建设,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提升专科综合服务能力,降低省外就医率。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医院。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有利于提升肿瘤薄弱领域专科综合服务能力符合

5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布局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完善核辐射和中毒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切实提升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水平。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县乡两级急救体系建设。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被定位为专科医院符合

因此,本项目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相符。

(2)与《四川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表 0-2  项目与《四川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序号《四川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本项目符合性

1第一节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本项目的建设提升成都市卫生应急能力符合

2第二节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三、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医院。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成都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符合

3第七节 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外延发展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成都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符合

(3)与《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川卫办发[2014]437号)符合性分析

在《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川卫办发〔2014〕437号)中,与本项目相关的条文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体系建设,在土地利用和城乡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保障用地供给。要严格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保障体系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精心组织、精细实施重大疾病防治、县级卫生监督、精神卫生防治、妇幼保健、市(州)级医院、儿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重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改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为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为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属于《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川卫办发〔2014〕437号)中的重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能够改善成都市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

(4)与《成都市卫生计生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成卫计发[2017]19号)符合性分析

成都市卫生计生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支持部省级医院发展,加强11个市级医院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危重症诊疗中心、医疗技术创新中心、高端医学人才中心……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在新建小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善15分钟健康圈。

本项目为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建设项目,项目建成有利于提升周边医疗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有助于完善成都市医疗服务体系。因此,本项目建设与《成都市卫生计生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相符。

3、选址合理性分析

(1)建设条件合理性分析

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参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中关于医院基地选择的要求,评价将《规范》中选址要求与本项目对比如下,详见下表。

表 0-3  本项目与《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选址要求符合性一览表

序号标准要求本项目选址情况符合性

1交通方便,宜面临2条城市道路本项目东侧临康复路,南侧临弹性道路,西侧临规划道路,北侧临环湖路,四面临路,交通方便符合

2宜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本项目东侧临康复路,南侧临弹性道路,西侧临规划道路,北侧临环湖路,四面临路,交通方便,区域交通完善有利于利用周边城市基础设施符合

3环境宜安静,应远离污染项目周边环境安静,区域无重大污染符合

4地形宜力求规整,适宜医院功能布局项目用地较规整,地形平坦,适合院区功能布局符合

5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应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项目周边不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项目用地周边无高压线符合

6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均不涉及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符合

7不应污染、影响城市的其他区域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外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污染、影响城市的其他区域符合

综上分析,项目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中关于选址的相关要求。


(2)项目外环境关系

本项目选址于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SWC2019-03-010地块,地块东侧临康复路,南侧临弹性道路,西侧临规划道路,北侧临环湖路;项目属于未建成区,目前周边道路正在建设中,项目2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区域及周边无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目标,周边环境对项目的建设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项目建成后周边交通便利,给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善。

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影响可以接受,周围的建设项目对本项目影响较小,也可以依托周围项目。因此本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可行,项目选址合理。

4、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根据环境保护部文件《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的要求,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等应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进行对照。

1、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川府发[2018]24号)及《关于发布生态保护红线市县级行政区汇总表和登记表的函》(川环函[2018]1201号),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项目建设符合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2019成都生态环境质量公报》,环境空气中基本因子超标;根据《2019年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标准;根据现状监测,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II类标准。

针对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情况,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8~2027年),力争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成都市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将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9µg/m3左右,O3浓度升高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到202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根据本报告各章节分析表明:本项目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设施处理达到相关标准后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本项目污水经院内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噪声设备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后,运营期场界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项目产生的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理处置;污染物排放总量可在区域内平衡解决。

3、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消耗的资源主要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项目用地为医疗卫生用地,项目未涉及土地资源利用上线;项目位于城市发展区,项目用水来源为市政自来水,当地自来水厂能够满足本项目的水使用要求;本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选用先进设备及高效工作方式,减少了原料的用量和废料的产生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不会突破区域资源利用上线。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项目不属于产生重大污染源的工业项目,目前成都市尚未出台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属于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为更好的向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项目采取环保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与周边环境相容。

综上,本项目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未超出环境质量底线及资源利用上线、项目区域未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四、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

针对本项目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本次环评中关注的重点为:

(1)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弄清区域的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学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对其进行评价。

(2)针对现有项目及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对现有项目中各类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核实是否存在环境遗留问题。

(3)针对本项目的性质和外环境特征,预测项目建成后周围环境和本项目相互之间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本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作出结论。

(4)针对本项目特点,分析项目营运期各类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污染物的产排情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对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措施和建议,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为其环保设计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符合卫生相关规划要求。拟采取的“三废”治理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措施有效。工程实施后,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建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实现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运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1.1任务依据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20年12月;

1.1.2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修订)》,2018年12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修订)》,2018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修订)》,2018年10月26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2018年12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修订)》,2016年11月7日;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7〕第682号令),2017年10月1日;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年9月1日;

(9)《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

(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2020年1月1日。

(11)《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

(12)《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

(13)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2013年11月14日;

(1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

(1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2019年12月02日;

(16)《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2003年10月10日;

(1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国务院令588号),2010年12月29日;

(18)《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1号),2019年12月20日;

(1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

(20)《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0号),2017年9月4日。

1.1.3相关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017年1月1日;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2018年12月1日;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2019年3月1日;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010年4月1日;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2016年1月7日;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2019年7月1日;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2011年9月1日;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2019年3月1日;

(9)《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

(10)《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2013年7月1日;

(1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2014年12月2日;

(12)《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2014年8月27日;

(13)《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10月1日);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通知》(环发〔2003〕188号),2003年11月20日;

(15)《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2003年6月30日。

(16)《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 号);

(17)《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 号);

(18)《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GB19217-2003);

(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20)《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HJ884-2018)

(21)《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 991—2018)

(22)《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锅炉》(HJ953 -2018)

(2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 1105—2020)

1.1.4地方政府文件

(1)《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 年 9 月 22 日)。

(2)《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4 年 1 月 1 日)。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川府发〔2015〕59 号)。

(4)《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 288 号,2015 年 5 月 1 日)。

(5)《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 153 号,2009 年 1 月 1 日)。

(6)《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2〕34号)。

(7)《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成府函〔2016〕22号)。

(8)《成都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成府函〔2017〕54号)。

(9)《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成府发〔2017〕7号)。

(10)《成都市 2018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成办函〔2018〕73 号)。

(11)《关于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8-2027 年)的批复》(成府函〔2018〕120号)。

(12)《四川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 年)》(成办函〔2018〕73号)。

(13)《四川省蓝天保卫行动方案》(川污防“三大战役”办〔2017〕33号)。

(14)《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成都市 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成气领〔2020〕1号)。

1.1.5项目有关资料

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总平面布置图;

3、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各层平面布置图;

4、医疗废水处置设计方案;

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的资料。

1.2评价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的要求,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如下:

a)依法评价

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 服务环境管理。

b)科学评价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c)突出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1.3评价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制度,根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管理方针。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旨在通过环境调查和现场监测,了解工程所处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性,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投入使用后污染源的产生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和最终排放量、防止污染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变化,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否存在重大环境问题,以环保法规为准绳,衡量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建议,为管理部门审查和决策、设计部门设计、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4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4.1环境影响因素

项目施工期主要活动包括:建构筑物施工、安装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运输、建筑物料堆存等和拆除现有工程;运营期主要活动包括:医院正常运营过程中“三废、一噪”排放等。

评价通过对项目的工程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及各主要工程行为的调查、了解, 分析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见下表。

表 1.41  拟建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矩阵筛选表

环境因素

工程行为大气

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环境

风险生态

环境人体

健康


施工期场地清理-1S-1S-1S

基础工程-1S-1S

安装施工-1S-1S

物料运输、贮存-1S-1S


运营期排水-1L-1L-1L-1L

废气-1L-1L

固废-1L

噪声-1L

环境风险-1S-1L

注:①“+”“-”分别表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S 表示短期影响,L 表示长期影响;

1.4.2评价因子筛选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见下表

表 1.42 工程影响的评价因子确定

类别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SO2、NO2、PM10、PM2.5、CO、O3SO2、NOx、颗粒物、NH3、H2S

地表水pH、CODCr、BOD5、SS、DO、NH3-N、总氮、总磷、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数,共计11项CODCr、NH3-N、总磷

地下水K+、Na+、Ca2+、Mg2+、CO32-、HCO3-、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铬(六价)总硬度、氟、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CODMn法,以O2 计)、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耗氧量(CODMn法,以O2 计)、氨氮

声环境连续等效 A 声级连续等效 A 声级

固体废物/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和废渣、生活垃圾、废油脂、餐厨垃圾等处置可行性

生态影响环境影响植物、景观、绿化、水土流失等

1.5评价标准

1.5.1环境质量标准

1.5.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中6项基本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O3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H2S、NH3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 中浓度参考限值。标准限值见下表。

表 1.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制

执行标准污染物指标单位标准限值

1 小时平均24 小时平均年平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PM10µg/m3/15070

SO2µg/m350015060

NO2µg/m32008040

COµg/m3100004000/

PM2.5µg/m3/7535

臭氧µg/m32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H2Smg/m30.01//

NH3mg/m30.20//

1.5.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标准,具体指标见下表所示。

表 1.5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II 类标准限值单位:mg/m3

项目pHDOCODCrBOD5氨氮硫化物总磷石油类

标准限值6~9≥5.0≤20.0≤4.0≤1.0≤0.2≤0.2≤0.05

项目粪大肠

菌群六价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标准限值≤10000≤0.0001≤0.05≤0.05≤0.005≤0.05≤0.2

1.5.1.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评价具体指标见表 1.5-3。

表 1.5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序号污染物III 类标准限值序号污染物III 类标准限值

1K+/18总硬度≤450

2Na+/19≤0.05

3Ca2+/20氟化物≤1.0

4Mg2+/21≤0.005

5CO32-/22≤0.3

6HCO3-/23≤0.1

7Cl-/24溶解性总固体≤1000

8SO42-/25硫酸盐≤250

9pH值(无量纲)6.5~8.526氯化物≤250

10氨氮≤0.527耗氧量≤3.0

11硝酸盐(以N计)≤20.028总大肠菌群(MPN/100mL)≤3.0

12亚硝酸盐≤1.0029细菌总数(CFU/mL)≤100

13挥发酚类≤0.00230≤1.0

14氰化物≤0.0531≤1.0

15≤0.0532≤0.2

16≤0.00133硫化物≤0.02

17六价铬≤0.0534耗氧量(CODMn 法,以O2 计)≤3.0

1.5.1.4声学环境

本项目声学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具体指标见下表所示。

表 1.54  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区标准限值单位:dB(A)

功能区时段

昼间夜间

2 类6050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1.5.2.1废气

①施工期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扬尘执行《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2020),其标准值见下表:

表 1.5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mg/m³)依据

SO20.4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对新污染源无组织排监控点与参照点间浓度差

NOx0.12

颗粒物1.0


表 1.56  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限值

监测项目施工阶段监测点排放限值(μg/m3)监测时间

总悬浮颗粒物(TSP)拆除工程/土方开挖/土方回填阶段600自监测起持续 15 分钟

其他工程阶段250

注:本市(州)AQI 在 200 到 300 之间且首要污染物为 PM10 或PM2.5 时,实测值扣除 200μg/m3 后再进行评价。

②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表 3 “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相关标准,以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 1 中二级排放标准值。标准限值见下表。

表 1.57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控制项目硫化氢臭气浓度氯气甲烷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3

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1.0mg/m30.03mg/m310(无量纲)0.1 mg/m31%(指处理站内最高体积百分数%)

表 1.5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序号控制项目排气筒高度,m排放量,kg/h

1硫化氢200.58

250.90

2甲硫醇200.08

250.12

3208.7

2514

③食堂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型标准, 其标准值见下表。

表 1.59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标准类别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基准灶头数

中型标准2.0mg/m3≥75%大于等于 3 个,小于 6个

④锅炉废气执行《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

表 1.510  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污染物项目标准浓度限

值(mg/m3)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颗粒物10烟囱或烟道

二氧化硫10

氮氧化物30

一氧化碳100

烟气黑度(格林曼黑度,级)≤1烟囱排放口


⑤其余废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二级标准。

表 1.51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排气筒(m)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

SO2550152.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

204.3

3015

4025

5039

NOX240150.77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

201.3

304.4

407.5

5012

TSP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205.9

3023

4039

5060

1.5.2.2废水

项目内污水处理站排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表 2 预处理标准,氨氮、TP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5)表 1 标准。具体指标限值见下表。废水最终由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标准后排入锦江。

表 1.512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污染物预处理标准(mg/L)依据

pH6-9(GB18466-2005)表 2 预处

理标准

CODCr250mg/L

BOD5100mg/L

SS60mg/L

粪大肠菌群500个/L

NH3–N45(CJ343-2015)表 1 标准

TP8

表 1.513 《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标准

项目pHCODBOD5NH3-NTP

标准限值(mg/L)6~9306.01.50.3


1.5.2.3噪声排放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运营期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标准限值见下表。

表 1.514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项目噪声限值(dB)

昼间夜间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705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限值6050


1.5.2.4固体废物标准

一般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污泥执行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4 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相关要求,不得形成二次污染。

表 1.5-15  固废污染排放控制标准一览表

序号污染物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1一般固废《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危险废物《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2013年第36号公告)

3医疗机构污泥粪大肠菌群数MPN/g≤100《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的表4标准

1.6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6.1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本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5.3节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结合项目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在简单地形、全气象组合情况条件下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断进行分级。

①Pmax及D10%的确定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其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经初步工程分析,本项目主要废气污染物为锅炉房天然气燃烧产生的颗粒物、SO2、NOx等废气,及医疗废水处理站排放的NH3、H2S等恶臭气体,采用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ARESCREEN,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其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同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

根据本评价影响分析章节,本评价评价等级计算按正常工况下最不利情况考虑,将排放量最大的废气污染源相关参数列出,其源强参数情况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1.61  正常工况下大气污染物估算结果表

点源名称污染物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距源中心距离(m)最大落地浓度C(ug/m3)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标准值(ug/m3)评价等级

1#排气筒SO2102.78260.56500三级

NOx12.43744.98200二级

PM103.710130.82450三级

2#排气筒NH3470.949190.47200三级

H2S0.03650730.3710三级

②评价等级划分的依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表 1.62  评价工作等极

评价工作等极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Pmax≥10%

二级1%≤P max <10%

三级Pmax<1%

③评价工作级别确定

其中锅炉房排气筒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标率最大,Pmax=4.9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18),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2、地表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本项目为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废水排放方式和排放量划分评价等级,具体依据如下

表 1.63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评级等级判定依据

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Q/(m3/d);

水污染当量W/无量纲

一级直接排放Q≥20000或W大于等于600000

二级直接排放其他

三级A直接排放Q<200且W<6000

三级B间接排放

本项目废水主要是病区废水和非病区废水,医疗废水和非病区废水收集经医院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属于间接排放,评价等级为三级B。评价可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本次评价仅进行简单水环境影响分析。

3、地下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 中“V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第158 条“医院”中“三甲为III 类”。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III 类。III 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指标确定地下水评价级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指标具体见下表。

表 1.64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己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己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

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注:a “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根据调查结果,本项目不涉及集中式供水水源或其他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准保护区,项目运营期不取用地下水,废水能够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因此对地下水影响相对不明显。综上,确定区内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HJ610-2016 表2(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划分依据判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见下表。

表 1.65  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项目类型

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4、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判别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 1.66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判别依据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一级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 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二级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GB3096 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三级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通过对该项目自身污染源的分析,其建设前后噪声增加值不明显,且对环境敏感目标噪声级增加量为3dB(A)以下,受影响的人口数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有关规定并结合项目自身特点,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5)土壤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项目为医院建设项目,属于附录 A.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中“社会事业与服务业其他”,属于Ⅳ类项目,根据导则4.2.2的规定,Ⅳ类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6)生态环境

本项目在既有医院用地进行建设,地块用地性质为医疗卫生用地,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不会改变。项目施工占地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水土流失,但影响程度有限。现场调查未发现工程影响范围内有珍稀濒危物种,工程建设对物种的多样性影响轻微,项目占地为一般区域,本项目净用地面积约0.069km2<2km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要求,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表 1.67  生态影响评级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面积2~20km2

或长度50~100km面积≤2 km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

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

(7)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C 所列及项目原辅材料可知,主要为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物资和检验室所涉及的化学物质进行评价等级的判定。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及附录C计算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q1/Q1+q2/Q2……+qn/Qn

式中:q1,q2…,qn为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为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根据计算,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于临界量比值见下表。

表 1.68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表

序号危险物质名称最大储存量(q)t临界量(Q)t比值(Q)合计

1乙醇0.175000.000340.08236

2次氯酸钠0.0150.002

3氯酸钠0.51000.005

4盐酸0.57.50.0667

5柴油0.825000.00032

注释:物质最大存在总量根据物质储量换算为导则对应纯物质的量。

通过分析计算,本项目使用的危险化学品Q<1,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

表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环境风险潜势Ⅳ、Ⅳ+

评价工作等级简单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第4.3条要求,环境风险潜势为I,可仅进行简单分析。。

1.6.2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规定和项目实际可能的影响范围,评价范围: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

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生物城污水处理厂排口上游500m,下游1000m内的地表水体。

3、地下水评价范围

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渗流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的确定可采用公式计算法、查表法及自定义法。

①公式计算法

当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应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

L=α×K×I×T/ne (式 1-1)

式中:L—下游迁移距离

α—变化系数,α≥1,一般取 2;

     K—渗透系数,m/d,取0.026;

     I—水力坡度,无量纲,取 1.3;

     T—质点迁移天数,取值不小于 5000d,取5000d;

     ne—有效孔隙度,无量纲,取6%。

②查表法

当不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可采用查表法确定。

表 1.6-10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参照

评价等级调查评价面积(km2)备注

一级≥20应包括重要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必要时适当扩大范围

二级6~20

三级≤6

③自定义法

当计算或查表范围超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时,应以所处水文地质单元边界为宜,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选取查表法确定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 6km2。

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结合区域环境敏感程度,确定本次评价范围见下表。

表 1.611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序号环境要素评价级别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二级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

2地表水环境三级 B/

3地下水环境三级以项目厂界为中心,调查评价面积为6km2

4声环境二级场界外200m范围

5生态环境三级以项目选址为中心区域,项目区及项目区边界外延200m的范围

6环境风险简单分析项目为简单分析,无需设置评价范围

7土壤环境/Ⅳ类项目,不作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1.7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及评价时段

1.7.1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介绍、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环境风险分析、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计划等。

1.7.2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重点包括:现有工程调查、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废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等。

1.7.3评价时段

项目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营运期两个时段。

1.8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

1.8.1污染控制目标

(1)控制废气、废水、噪声、固废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项目首要目标,尽可能控制和减轻由于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使因项目建设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能得到妥善解决,区域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3)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各类污染物的处理结果能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因项目的建设而降低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功能。

(4)控制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环保处理设施等事故状态,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害降到最 低程度。

1.8.2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范围内无特殊保护区、社会关注区、生态脆弱区和特殊地貌景观区,区内没有发现国家及四川省重点保护植物、动物等,也无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 1.8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坐标保护对象保护目标相对厂界方位相对厂界距离 m保护内容保护要求

经度维度

环境空气103.9195919030.41126293广济村农户西0.8k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清单中二级标准

103.9260721230.40004802雷坡村农户1km

103.948087630.40526700将军村农户2.1km

地表水环境//府河项目周边水体东、南5.3km地表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锦江纳污水体西6.6km

地下水项目所在地为中心的6km2范围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局部弱含水层《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

生 态//生态环境评价区/地形地貌、植被、水土保持、动物、土地利用/

1.9环境功能区划

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见下表。

表 1.91  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览表

类别项目所在地情况功能区类别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环境空气居住与商业混合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地表水府河III类《四川省水功能区划》

锦江

地下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III类《地下水质量标准》

声环境居住、商业混杂区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土壤建设用地第一类用地《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2项目概况

2.1项目概况

2.1.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1)项目名称: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行业类别:Q8415专科医院

(4)建设地点: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SWC2019-03-010地块,地块东侧临康复路,南侧临弹性道路,西侧临规划道路,北侧临环湖路

(5)项目业主: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6)建设单位: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7)本项目总投资360000万元, 其中国有资本120000万元,国内贷款240000万元,企业自筹120000万元。

(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建成后新增医护人员约850人,行政办公人员约100人。

(9)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68562.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8425平方米,规划设置病床数为500床,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综合楼(门诊医技部分、北区住院部分、南区住院部分),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国际交流中心、门卫及其他(预留)、弹性道路等

(10)本项目建成后规划设置床位500张,门诊量约1125人/天

2.2建设规模及项目组成

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68562.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8425平方米,规划设置病床数为500床,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综合楼(门诊医技部分、北区住院部分、南区住院部分),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国际交流中心、门卫及其他(预留)、弹性道路等满足业务开展及发展需要。

2.2.1建设规模

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68562.52m2,总建筑面积约218425 m2,规划设置病床数为500床,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综合楼(门诊医技部分、北区住院部分、南区住院部分),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国际交流中心、门卫及其他(预留)等。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18925 m2,其中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68695 m2,重离子质子治疗楼3595 m2,门卫及其他(预留)145 m2,国际交流中心46490 m2,地下建筑面积99500m2,其中医疗综合楼及重离子质子治疗楼50115 m2,门卫及其他(预留)250 m2,国际交流中心49135 m2。项目设置停车位1164辆,绿地率为35%。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表 2.21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500床)

经济技术指标

名称单位数量

总用地面积68562.52

总建筑面积218425

其中地上部分(计容面积)118925

其中医疗综合楼68695

重离子质子治疗楼3595

门卫及其他(预留)145

国际交流中心46490

地下部分99500

其中医疗综合楼及重离子质子治疗楼50115

门卫及其他(预留)250

国际交流中心49135

容积率1.73

建筑密度30%

绿地率35%

医院床位数500

停车位1164

项目所设的辐射装置需进行专门的辐射评价,不在本次环评范围内,辐射部分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另作环评。

2.2.2楼层平面设置情况

项目主要包括建设医疗综合楼(门诊医技部分、北区住院部分、南区住院部分),重离子质子治疗楼、门卫及其他(预留)、国际交流中心等。

医疗综合楼为群楼建筑,地上分为门诊医技部分(1F-5F)、北区住院部分(6F-13F)、南区住院部分(6F-11F)三个部分。其中1F提供医技检查与公共服务,2F为多学科门诊中心与日间化疗,3F主要为可研与转化医学平台,4F主要为手术中心/ICU,5F设置屋顶花园,6F-13F为住院病房。设置两层地下室,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地下室部分与医疗综合楼地下部分无缝衔接,-1F为车库、药库、物料管理、厨房、员工餐厅等功能。-2F为放疗中心,包括核医学科,放疗科,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另设有车库、人防用房、太平间、垃圾房等。

重离子质子治疗楼为三层建筑,主出入口设置在-1F,即放疗中心入口门厅,通过垂直电梯可以到达-2F放疗中心,即核医学科、放疗科、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 1F为次入口门厅及重离子质子设备必要的设备机房; 2F为放疗门诊办公,与医疗综合楼2F放疗门诊区域通过架空连廊相连,3F主要为设备用房。

国际交流中心采用集中式布局,主要包括国际交流中心(1-5F)、培训中心(6F)、临床研究中心GCP(实验室)(7F-15F),临床研究中心8F-15F为塔楼设计。1-5F为国际交流中心,主要设置400人报告厅及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型会议室,辅以商业餐饮功能;6F为培训中心,包括模拟教学及教室; 7F-15F为临床研究中心GCP(实验室)。

国际交流中心设置三层地下室-1F包括与医疗综合楼连接互通的放疗科拓展区,以及设备机房、车库;-2F为车库、设备机房、垃圾房等功能;-3F为车库、人防用房、设备机房等。

各楼层具体布置及科室分布详情见下表。

表 2.22  医疗综合楼及住院大楼楼层分布情况

楼层科室分布备注

负二层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门诊等候区,核医学科,模拟定位区,放疗科,直线加速器区(一区/二区),放疗/重离子工作区,人防急救医院,车库人防应急掩蔽,1#医疗垃圾暂存间(80m2),1#危险废物暂存间(40m2),1#生活垃圾暂存间(160m2),太平间,医疗气体间(真空吸引),医疗气体间(压缩空气),地下车库(108辆),隔油机房(35 m2),空调机房(热室净化+回旋)(60 m2),空调机房(直加+后勤)(60 m2)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


负一层落客大厅,病案科,物料管理,药库,后勤及物业,厨房,1#餐厨垃圾暂存间(10m2),员工餐厅,放疗中心,重离子大厅,变电所,设备机房,地下车库(107辆),给水泵房(190 m2),消防水池(250 m2),消防泵房(140 m2),热水机房(140 m2),细水雾机房(50 m2),1#柴油发电机房(200 m2),纯水机房(35 m2),1#锅炉房(520 m2),锅炉间热水机房(235 m2)冷冻机房(620 m2),质子纯水机房(240 m2),2#柴油发电机房(350 m2)

一层大厅,功能检查区(西南侧),综合服务区,急诊室(西北侧),放射科(北侧),门诊药房(东南侧),住院药房(门诊药房东侧)医疗综合楼

二层门诊区(南侧),日间化疗区(19床)(西北侧),配液中心(日间化疗区东侧),检验科(北侧),MDT/疑难杂症会诊中心(配液中心南侧),办公区(东侧)

三层科研实验区(西南侧),病理科(西北侧),内镜中心(北侧),行政办公区(东南侧)

四层手术中心(西侧),护士站(东北侧),输血科(东南侧),ICU(25床),餐厅

五层屋顶花园,设备用房

六至九层每层46床标准护理单元(共184床)北区住院楼

十至十三层每层22床特需护理单元(共88床)

六至八层每层46床标准护理单元(共138床)南区住院楼

九至十层每层22床特需护理单元(共44床)

十一层特需病房(2床)

表 2.23  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层分布情况

楼层科室分布备注

一层质子重离子区次门厅,等候/休息区,工艺冷却水机房(420 m2)/

二层放疗工作区,屋顶花园,治疗仓空调机房/

三层设备用房/

表 2.24  国际交流中心楼层分布情况

楼层科室分布备注

负三层空调机房、地下车库(386辆)/

负二层2#医疗垃圾暂存间(50m2),2#危险废物暂存间(50m2),地下车库(272辆),隔油间(30 m2),热水泵房(116 m2)、空调机房、冷冻机房(500 m2)/

负一层放疗科拓展区(西北侧),生活水泵房(120 m2),变电所,2#锅炉房(450 m2),餐厨垃圾暂存间(38 m2),2#生活垃圾暂存间(50 m2),地下车库(180辆),空调机房/

一层临床研究接待门厅,400人报告厅,库房,学术培训接待门厅,前厅,休息区,厨房/

二层餐厅,后勤办公区,商业/

三层至五层会议中心/

六层培训中心,设置模拟门诊,模拟候诊,教研室,教室,模拟DSA室,模拟手术室,模拟B超室,模拟脑电室,模拟输液室,模拟急诊检验室,模拟清创室,模拟抢救室,资料室等/

七层至十五层临床研究中心GCP,各层设置若干研究室,实验室,细胞培养室,消毒室等/


(1)本项目非特殊时期不设置传染病科室及传染病病房,不接收传染病人;设置的肠道及发热门诊仅对一般肠道病人及一般发热病人进行诊断治疗,若发现疑似传染病,立即隔离,对疑似传染病人进行预诊,一旦确诊立即将其转移至传染病医院就诊。

(2)项目影像科照片采用数码打印,无洗印废水产生。

(3)项目不设置单独的洗浆房

(4)项目病理、血检科采用次氯酸钠替代原重铬酸钾、三氧化铬、铬酸钾等化学品,故项目检验科不涉及含铬废水。

(5)血检采用新型球仪,且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方法)取代氰化物检验方法,故项目检验科不涉及含氰废水。

(6)项目设有医学影像科,含有辐射装置,根据《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项目所设的辐射装置需进行专门的辐射评价,不在本次环评范围内,辐射部分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另作环评。

2.2.3项目组成

本项目由主体工程、辅助及公用工程(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暖通及消防系统等)、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设施)、办公生活设施及仓储设施等。

表 2.25 项目组成表及主要环境问题

类别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运营期

主体工程医疗综合楼医疗综合楼位于园区西侧,总建筑面积68695m2

主体建筑为一栋综合体式建筑,地上由南北两侧两个高层塔楼,共用一个五层高的裙房组成;由门诊医技部分、北区住院部分、南区住院部分构成废水、固废、噪声、水土流失等噪声、

废水、废气、固废

门急诊医技综合楼裙房:1-5F ,H=24.8m;其中门诊医技部分:1-4F,H=24m

1F:大厅,功能检查区,综合服务区,急诊室,放射科,门诊药房,住院药房

2F:门诊区,日间化疗区(19床),配液中心,检验科,MDT/疑难杂症会诊中心,办公区

3F:科研实验区,病理科,内镜中心,行政办公区

4F:手术中心,护士站,输血科,ICU(25床),餐厅

5F:屋顶花园,H=24.8m

北区住院楼北侧塔楼:6~13F,H=63.99

6~13F:住院区、医护办公室

南区住院楼南侧塔楼6~11F,、H=54.99m

6~11F:住院区、医护办公室

重离子质子治疗楼3F,H=24m,建筑面积3595 m2,位于医疗综合楼东侧

1F:质子重离子区次门厅,等候/休息区

2F:放疗工作区,屋顶花园

3F:设备用房

门卫及其他(预留)门卫室位于医疗综合楼南侧,门卫及其他(预留)总面积约145m2

国际交流中心15F,H=82.3m,建筑面积46490 m2,位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南侧

1F:临床研究接待门厅,400人报告厅,库房,学术培训接待门厅,前厅,休息区,厨房

2F:餐厅,后勤办公区,商业

3F-5F:会议中心

6F:培训中心

7F-15F:临床研究中心GCP

地下建筑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共用低下建筑物为二层,建筑面积50365 m2,H=12.5m

-1F:H=7m,落客大厅,病案科,物料管理,药库,后勤及物业,厨房,员工餐厅,放疗中心,重离子大厅,变电所,设备机房,地下车库(107辆),给水泵房(190 m2),消防水池(250 m2),消防泵房(140 m2),热水机房(140 m2),细水雾机房(50 m2),1#柴油发电机房(200 m2),纯水机房(35 m2),锅炉房(520 m2),锅炉间热水机房(235 m2)冷冻机房(620 m2),质子纯水机房(240 m2),2#柴油发电机房(350 m2)

-2F:H=5.5m,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门诊等候区,核医学科,模拟定位区,放疗科,直线加速器区(一区/二区),放疗/重离子工作区,人防急救医院,车库人防应急掩蔽,医疗垃圾暂存间(80m2),危险废物暂存间(40m2),生活垃圾暂存间(160m2),太平间,医疗气体间(真空吸引),医疗气体间(压缩空气),地下车库(108辆),隔油机房(35 m2),空调机房(热室净化+回旋)(60 m2),空调机房(直加+后勤)(60 m2)

国际会议中心地下建筑物为三层,建筑面积49135 m2

-1F:H=5.5m,放疗科拓展区(西北侧),生活水泵房(120 m2),变电所,锅炉房(450 m2),餐厨垃圾暂存间(38 m2),生活垃圾暂存间(50 m2),地下车库(180辆),空调机房

-2F:H=6.5m,医疗垃圾暂存间(50m2),危险废物暂存间(50m2),地下车库(272辆),隔油间(30 m2),热水泵房(116 m2)、空调机房、冷冻机房(500 m2)

-3F:H=4.5m,空调机房、地下车库(386辆)

污水处理站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最高日污水处理量为700m3/d ,设240 m3事故池

垃圾暂存间医疗综合楼-2F,西北侧,建筑面积280 m2

其中:1#医疗垃圾暂存间(80m2),1#危险废物暂存间(40m2),1|#生活垃圾暂存间(160m2)

国际交流中心-2F,东南侧,建筑面积100 m2

其中2#医疗垃圾暂存间(50m2),2#危险废物暂存间(50m2)

国际交流中心-1F,东南侧,建筑面积88 m2

其中2#餐厨垃圾暂存间(38 m2),2#生活垃圾暂存间(50 m2)

厨房餐厅医疗综合楼厨房与职工餐厅位于-1F,餐厅位于4F

医疗综合楼餐厅整体日最大接待能力为1800人/天*次

国际交流中心厨房位于1F,餐厅位于2F

国际交流中心餐厅日最大接待能力为1350人/天*次

锅炉房医疗综合楼锅炉房位于-1F,1#锅炉房面积520 m2,锅炉间热水机房(235 m2),国际交流中心锅炉房位于-1F,2#锅炉房面积450 m2

共设置3台24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用于空调供热

设置2台11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提供生活热水

纯水制备本项目设2套高纯水供水系统,位于医疗综合楼-1F,制备工艺为EDI工艺

纯水机房(35 m2)主要用于医疗综合楼区域

质子纯水机房(240 m2)主要用于用于质子、重离子区域的工艺冷却水补充

空调系统中央空调外机位于地下室

热源:共设置3台24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

冷源:2台单台制冷量为4922kW的变频离心式部分热回收冷水机组+2台单台制冷量为1231kW的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

多联机分体空调外机分别位于住院楼、重离子质子治疗楼楼顶

为直加、CT、PET- CT、DR等区域

直流空调系统重离子治疗室、隧道回旋区域采用低速风道全新风直流空调系统

净化空调系统中心供应区域、静脉配置区域、手术区域、ICU、ICU区域病房、治疗、活动室、护士站、洁物等区域,洁净等级为万级

液氧站1F,建筑面积100m2,位于北区住院楼西北侧

2×5m3液氧罐

消防水池地埋式,2座总容积600m3

停车场地下停车场:设置1053个停车位

地面设置111个机动车停车位

公用工程供电于医疗综合楼-1F设置1个10KV主变电所,4个副变电所,其中2处为医疗综合楼变电所,1处为质子重离子工艺专设变电所,一处为国际交流中心变电所(位于国际交流中心-1F)

由城市电网引来2个独立的10KV电源供电,电源以电缆埋地形式进户,为常用

重要用电设备及重要科室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作应急电源

地下室设置两个柴油发电机房,其中1#柴油发电机房拟设2台2000kW(主用功率)柴油发电机,为医院提供应急电源;2# 柴油发电机房拟设两台功率分别为500kW、800kW的柴油发电机为质子重离子设备专用/

供水本项目给水水源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拟由北侧环湖路市政给水管引入一路DN200给水管经水表计量及加装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后供水,另一路由东侧康复路市政给水管引入一路DN200给水管经水表计量及加装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后供水,两路供水在地块内成环网供水至项目各处用水点及消防池补水。/

供气由市政燃气管网供应/

排水本项目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的排水体制。噪声、废气、废水、固废

雨水初期雨水:经雨水沟收集后经沉砂处理后排入雨水管网

后期雨水:经雨水调蓄池(350 m3)过滤后进入储水池(300 m3),用于绿化、道路和车库用水

污水生活污水需经过1#污水预处理池(100m3)处理后,排入本工程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疗废水经过2#污水预处理池(100m3)处理后排入本工程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环保工程废水治理非病区废水:

医疗综合楼食堂废水经1#隔油池2m3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100m3,排入本工程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国际交流中心食堂废水经2#隔油池2m3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100m3,排入本工程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噪声、废气、废水、固废

检验室清洗废水(器具冲洗三次之后的清洗废水):中和预处理池若干,容积1.0m3,位于医疗综合楼检验科与国际交流中心临床研究中心GCP实验室内

核医学科废水:单独设置排水系统和1个容积为60m3的核医学科衰变池,位于-2F衰变处理机房, 2个出水衰变单元,每单元有效容积30m3,从放射性污水排入第一个衰变单位灌满后放射性污水到达第二个衰变单元需2-3天左右,每个衰变单元存储20个小时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综合废水:1个容积100m3的2#污水预处理池,1个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700m3/d,工艺采用生化接触+消毒,位于场地东侧

初期雨水:经沉砂后流入弃流井,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废气治理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水站地埋加盖,采用1套紫外线消毒+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 由3#排气筒引到地面站房顶部排放,排放高度4m废气

垃圾暂存间异味:暂存间封闭,垃圾密封分类收集,日产日清,每天清洁消毒,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医疗综合楼垃圾暂存间异味将引至南区住院楼(11F)排放,排放高度54.99m

国际交流中心垃圾暂存间异味将引至国际交流中心15F排放,排放高度82.3m

食堂油烟:设置2套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 85% 以上),医疗综合楼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南区住院楼(11F)排放,排放高度54.99m

国际交流中心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15F排放,排放高度82.3m

锅炉房废气:燃气锅炉和燃气热水机内置低氮燃烧装置

医疗综合楼1#锅炉房燃烧废气由1#专用的油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

国际交流中心2#锅炉房燃烧废气由2#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7F排放,排放高度35.6m

柴油发电机废气:1#柴油发电机房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

2# 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重离子质子治疗楼3F排放,排放高度34m

医院浑浊空气:采用常规消毒措施定期消毒,地面或物体表面消毒采用消毒液等喷洒、清洁,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加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各区域安装独立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收集的空气经紫外消毒后经排风井分别引楼顶排放

检验室废气:①含菌气溶胶:采用生物安全柜,含菌气溶胶废气由安全柜自带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②检验废气:在实验室通风橱内进行,检验废气收集后由活性炭吸附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气均由专用烟井引至楼顶排放

负压病区废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并控制各区域空气压力梯度,使空气从清洁区向半污染区、污染区单向流动,经污染区排风机组外排,污染区排风机组排风口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并保持管路负压

噪声治理设备位于独立房间,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措施。/

固废治理生活垃圾:办公楼内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运至垃圾处理房暂存后再由环卫部门清运

医疗废物:运至医疗垃圾处理站处理后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收集、处置;

污水处理站污泥、化粪池污泥及废渣:约每年清掏一次,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掏、清运并进行处置,每次清掏出来由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立即运走,不在医院内暂存

废油脂:收集后暂存于餐厨垃圾房(医疗综合楼-1F,国际交流中心-1F),定期交于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餐厨垃圾:专用容器收集后存于餐厨垃圾房(医疗综合楼-1F,国际交流中心-1F),定期交于有资质单位处理。

废活性炭、检验废液: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收集、处置。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防治重点防渗区:医疗废物暂存间、其他危险废物暂存间、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柴油发电机房;污水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医疗废水处理站投药间、隔油池。

一般防渗区:各主体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地下室等非重点防渗区。

简单防渗区:医院道路、门卫室等,防渗技术要求为一般地面硬化。废水、固废、噪声、水土流失等

环境风险厂区内配置若干灭火器,并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环境风险

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设置围堰

设置1个容积不小于240m3的事故池,用于收集事故废水

建立企业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应急预案,进行风险应急培训、演练等

绿化23996.88m2绿化,绿地率35%/

2.3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项目所需试剂、药品均为外购成品、试剂包等,结合本项目业务范围,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原辅材料如下表所示

表 2.3-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

序号名称单位用量来源储存位置

1主要原辅材料医疗药品/若干(视经营情况而定)外购药品库

2一次性空针、输液管万支/a50外购库房

3一次性尿袋、尿管万套/a0.5外购

4一次性手套万付/a60外购

5一次性中单、小单万张/a0.5外购

6床单、被服套/a500外购

7碘伏kg/a600(最大储存量 200kg)外购(瓶装)化学品库

8酒精kg/a700(最大储存量 200kg)外购(瓶装)

9泡腾片(消毒片)kg/a100(最大储存量 50kg)外购(瓶装)

10戊二醛kg/a1200(最大储存量 100kg外购(瓶装)

11次氯酸钠kg/a100(最大储存量 10kg外购(瓶装)

12盐酸t/a3.5t(最大储存量 0.5t)外购污水站消

毒间

13氯酸钠t/a3.5t(最大储存量 0.5t)

14液氧m3/a若干(最大储存量 30m3)外购(罐装)液氧站

15氮气m3/a若干(最大储存量 1.0m3)外购(罐装)医用气体库房

16二氧化碳m3/a若干(最大储存量 1.0m3)外购(罐装)

17笑气m3/a若干(最大储存量 1.0m3)外购(罐装)

18能源消耗万 m3/a25.73469市政自来水/

19天然气万 m3/a400.52市政天然气网/

200#柴油t/a若干(最大储存量 0.8t)当地加油站储油间

21kw.h/a719.31 万市政电网/

表 2.32  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及医用用途一览表

名称理化性质作用与用途

酒精(乙醇)无色液体,有酒香;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本品可渗入细菌体内,在一定浓度下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杀灭细菌。最适宜的杀菌浓度为75%。因不能杀灭芽孢和病毒,不能直接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50%稀乙醇可用于预防褥瘊,25%~30%稀醇可擦浴,用于高热病人,使体温下降,适用于手、皮肤、物体表面及诊疗器具的消毒

碘伏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的不定型结合物。医用碘伏呈现浅棕色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皮肤霉菌感染等。也可用于手术前和其它皮肤的消毒、各种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器械浸泡消毒等

戊二醛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熔点-14℃,沸点71~72℃(1.33kPa),相对密度(水=1)1.060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饱和蒸气压(kPa)2.27(20℃),溶于热水、乙醇、氯仿、冰醋酸、乙醚本品为快速、广谱、优良的物品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病、病毒及芽孢。腐蚀性小,无刺激,有机物不影响灭菌效果,不易损坏器械。适用于各种器械的消毒,如内窥镜、温度计、橡胶和塑料制品、人造纤维、玻璃、金属锋利器械以及不能用加热法来消毒的各种各种医用器械等

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油状液体。熔点-0.89℃(无水),沸点152.1℃(无水),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饱和蒸气压(kPa):0.13(15.3℃),能与水、乙醇或乙醚以任何比例混合。不溶于苯、石油醚含3%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具有消毒、防腐、除臭及清洁作用。过氧化氢遇到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时,迅即分解而释放出新生氧,有杀菌、除臭、除污等功效。可用于清洗创面、溃疡、脓窦、耳内脓液,稀释至1%浓度,可用于口腔炎、扁桃体炎及白喉等的口腔含漱。对厌氧菌感染尤为适用,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

泡腾片(消毒片一种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消毒液不稳定等特点。主要有二氧化氯消毒片、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简称三氯消毒片)、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二氯消毒片或氯片)、次氯酸钙等。可预防传染病紧急防疫消毒、疫区和灾区消毒、医院医疗系统环境消毒、家居民用消毒等。

次氯酸钠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熔点-6℃,蒸汽压102.2℃,溶于水,相对密度(水=1)1.1,不燃,具有腐蚀性,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毒性:小鼠经口LD50:5800mg/kg。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作用;

液氧天蓝色透明以流动的液体,熔点-227℃,沸点-183.1℃,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密度(空气=1)1.43,饱和蒸气压(kPa):506.62(-164℃),微溶于水、乙醇。液氧是不可燃的,但它能强烈地助燃,所有可燃物质(包括气、液、固)和液氧混合时就呈现爆炸危险性。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引发氧中毒。医院氧气源。氧气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医疗上用来给缺氧病人补充氧气;氧气还用于高压仓治疗潜水病、煤气中毒以及用于药物雾化等。

氮气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不燃烧的气体。熔点-209.8℃,沸点-195.6℃,相对密度(水=1)0.81(-196℃),相对密度(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难溶于水、乙醇。常温下不活泼,不与一般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医疗上用来驱动医疗设备和工具。液氮常用于外科、口腔科、妇科、眼科的冷冻疗法,治疗血管瘤、皮肤癌、痤疮、痔疮、直肠癌、各种息肉、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人工受精等。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熔点-56.6℃,沸点-78.5℃,相对密度(水=1)1.56(-79℃),相对密度(空气=1)1.53,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高浓度二氧化碳本身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且能使肌体发生缺氧窒息。医疗上二氧化碳用于腹腔和结肠充气,以便进行腹腔镜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此外,它还用于试验室培养细菌(厌氧菌)。二氧化碳经加压(5.2大气压)、降温(-56.6℃以下)可制成干冰。医疗上干冰用于冷冻疗法,用来治疗白内障、血管病等。

笑气(N2O)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好闻、有甜味的气体,人少量吸入后,面部肌肉会发生痉挛,出现笑的表情, 故俗称笑气。熔点-90.8℃ , 沸点-88.5℃,相对密度(水=1)1.23,相对密度(空气=1)1.52,饱和蒸气压(kPa):506.62(-58℃),溶于水、乙醇、乙醚、浓硫酸。毒性:有毒,LC50:1068,4 小时(大鼠吸入)。人少量吸入笑气后,有麻醉止痛作用,但大量吸入会使人窒息。医疗上用笑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作麻醉剂,通过封闭方式或呼吸机给病人吸入进行麻醉。用笑气作麻醉剂具有诱导期短、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对呼吸和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优点。但它对心肌略有抑制作用,肌松不完全,全麻效能弱。单用笑气作麻醉剂,仅适用于拔牙、骨折整复、脓肿切开、外科缝合等牙科、外科小手术。大手术时常要与巴比妥类药物、琥珀酰胆碱、鸦片制剂、环丙烷、乙醚等联合使用,以增强效果。

柴油由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多环芳烃与少量硫(2~60g/kg)、氮(<1g/kg)及添加剂组成;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熔点-18℃ , 沸点282~338℃,不溶于水,相对密度(空气=1):4,相对密度(水=1):0.87~0.9,易燃,引燃温度257℃,闪点38℃,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0.7~5.0。毒性:大鼠经口LD50>5000mg/kg。本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燃料

天然气主要是低分子量烷烃混合物,为无色、无臭气体,沸点-160℃,相对密度(水=1)0.42(-162℃),易燃,引燃温度482℃,爆炸上限14.0%,爆炸下限5.0%,微溶于水。本项目锅炉燃料

2.4主要设备情况

本项目主要医疗设备一览表见下表。本次评价不包括放辐射性设备(本环评仅列出放射科相关设备数量,对于设备辐射管理,要求另行申报,办理环评及相关手续,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项目所有涉及到的防辐射性部分均由院方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专项评价,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具体设计时对防辐射性污染物处理设施考虑预留位置。本项目主要设备情况见下表:

表 2.41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数量(台)

1CT大型设备型号待定2

2DR大型设备型号待定1

3MRI大型设备型号待定2

4DSA大型设备型号待定4

5直线加速器大型设备型号待定1

6模拟定位CT大型设备型号待定1

7后装机大型设备型号待定1

8CT大型设备型号待定1

9麻醉机设备型号待定10

10电子腹腔镜设备型号待定5

11监护仪设备型号待定20

12麻醉机设备型号待定8

13麻醉机设备型号待定12

14监护仪设备型号待定20

15手术显微镜设备型号待定3

16综合手术床设备型号待定20

17输液泵设备型号待定2

18注射泵设备型号待定10

19心脏除颤监护仪设备型号待定10

20微机控制呼吸机设备型号待定6

21动态空气消毒机设备型号待定4

22动态空气消毒机设备型号待定8

23床单元消毒机设备型号待定10

24呼吸机设备型号待定10

25燃气热水锅炉1050kW4

26燃气真空热水机组2450kW4

27柴油发电机1000kW2

28污水处理站700m3/d1

注:由于项目正在筹建期,设备采购需要招标进行,型号待定,项目涉及辐射的设备需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在本次环评的评价范围。

2.5公用工程

2.5.1供电系统

1、电源

根据本工程负荷性质及负荷量,于医疗综合楼-1F设置1个10KV主变电所,4个副变电所,其中2处为医疗综合楼变电所,1处为质子重离子工艺专设变电所,一处为国际交流中心变电所(位于国际交流中心-1F)。由城市电网引来2个独立的10KV电源供电,电源以电缆埋地形式进户,为常用电源。

2、应急电源

地下室设置两个柴油发电机房,其中1#柴油发电机房拟设2台2000kW(主用功率)柴油发电机,为医院提供应急电源;2# 柴油发电机房拟设两台功率分别为500kW、800kW的柴油发电机为质子重离子设备专用。

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得医用设备要求电源切换时间不大于0.5s时,采用UPS供电,UPS电源应急供电时间为30min。

2.5.2给水系统

1、自来水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设计拟由北侧环湖路市政给水管引入一路DN200给水管经水表计量及加装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后供水,另一路由东侧康复路市政给水管引入一路DN200给水管经水表计量及加装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后供水,两路供水在地块内成环网供水至项目各处用水点及消防池补水。

2、雨水收集

根据项目设计方提供资料,选址当地年平均降雨量32.7mm,本项目汇水面积为68562.52m2,初期雨水经沉砂处理后排入雨水管网,后期雨水经雨水调蓄池(350 m3)过滤后进入储水池(300 m3),收集雨水按降雨量80%计,896.8m3/a(约2.46m3/d)。

处理后的雨水储存于雨水处理机房内的储水池(300 m3),经变频设备加压后供至雨水回用管网,回用于地下车库地面冲洗、室外道路、绿化及广场浇洒用水,其水质按上述几项用途的最高水质标准确定。

2.5.2.1用水量

主要用于病房、就诊人员、医护人员、厨房、办公、院区绿化、道路、车库等。经过计算和统计,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540.9m³/d。

A、病区用水

(1)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用水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院废水指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

本项目建成后共有500张床位,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本项目病床数≥500张的设备齐全的大型医院,医院日均单位病床污水排放量为400L/床·d~600L/床·d,本项目不设浆洗房同时结合建设单位提供资料与医院自身特点,本项目医疗综合楼废水取400L/床·d,则本项目医疗综合楼废水产生量为200m3/d(73000m3/a)。《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4.2.2根据新建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水量可按照医院用水总量的85%-95%确定,本项目取85%,因此医疗综合楼用水量为235.29m3/d(85882.35m3/a)。医疗综合楼产生废水经2#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需要说明的是:

①项目设置放射科,照片采用数码打印,无洗印废水产生。

②检验科采用先进的试纸进行检测,无含铬废水产生。

③口腔科采用光固化树脂材料,不采用银汞合金,因此不会产生含汞废水。

④医院不设传染病医疗区,基本无传染病废水产生。

⑤放射科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使用同位素等会产生放射性废水,本项目涉及辐射部分均由有资质单位另行评价。

⑥项目不设置浆洗房

⑦本项目检验科血液、血清的化学检查和病理、血液化验均使用外购的成品检测试剂,不会自配检测试剂,未使用氰化物试剂和含铬试剂,因此不会产生含氰废水和含铬废水。检验科与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标本、废试剂、废试纸、检验室器皿头三遍清洗水等废弃物和废液作为危险废物处置,在检验科与实验室分类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医院危险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因此本项目产生的特殊性质废水主要为检验废水包含器具清洗废水、检验废液使用硝酸、硫酸、盐酸、过氯酸、三氯乙酸等。本项目产生的特殊性质污水主要是酸性废液,其预处理方法为:

酸性废液:设酸性废水预处理容器收集后处理酸性废水,酸性废水采用中和法,中和剂选用氢氧化钠,中和至pH值7-8后排入院内污水处理站处理。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特殊性质污水应单独收集,经预处理后与医院污水合并处理,不得将特殊性质污水随意排放。项目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核医学科用水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核医学科SPECT-CT病人40人/d,PET-CT病人40人/的,回旋加速器医护用6人/d,用水量标准为15L/人*次,则核医学科用水为1.29m3/d,470.85 m3/a。核医学科废水单独设置排水系统和1个容积为60m3的核医学科衰变池,位于-2F衰变处理机房, 2个出水衰变单元,每单元有效容积30m3,从放射性污水排入第一个衰变单位灌满后放射性污水到达第二个衰变单元需2-3天左右,每个衰变单元存储20个小时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通过2#污水预处理池(100m3)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B、非病区用水

(1)后勤办公人员生活用水

本项目后勤职工约100人,参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1015-2010)中用水定额,后勤职工用水定额为40~60L/人·班,本项目每天两班营运,后勤人员用水定额取40L/人·班,根据计算项目生活用水量为4m3/d,污水产生系数按0.85计,废水产生量为3.4m3/d,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SS、TP等,进入1#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2)食堂用水

本项目在医疗综合楼-1F设置员工食堂,4F设置餐厅,主要为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医护人员及来往人员提供就餐;在国际交流中心2F设置餐厅,为国际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及来往人员提供就餐,食堂与餐厅会产生餐饮废水。根据设计,医疗综合楼员工食堂与餐厅设计最大就餐人员为1800人计算,每天提供三餐,国际交流中心餐厅设计最大就餐人员为1350人,每天提供两餐。参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中用水定额,食堂用水定额为20~25L/人·次,本次评价取20L/人·次,根据计算,项目食堂用水量总量为162m3/d,排水系数0.85,项目食堂废水产生量为137.7m3/d。污水中污染成分包括悬浮物、动植物油,分别经设置于医疗综合楼-2F隔油机房(35 m2)的1#隔油池和设置于际会议中心-2F隔油间(30 m2)的2#隔油池处理后进入1#污水预处理池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3)锅炉用水

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项目建成后医疗综合楼和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共设置3台2400kW(单台约3.4t/h)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用于冬天采暖使用,每天供热24h;设置2台1100kW(单台约1.6t/h)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提供生活热水,全年每天24h供热。

锅炉自带软水制备系统,制备工艺为:自来水—离子交换树脂—软水,以去除水中的Ca2+、Mg2+。当树脂吸收一定量的钙镁离子后,就必须进行再生,再生过程就是用盐箱中的食盐水冲洗树脂层,把树脂上的硬度离子置换出来,随再生废液排出罐外,树脂又恢复了软化交换功能。

本项目医疗综合楼和重离子质子治疗楼采暖用锅炉使用循环水,最大循环水量为13.4t/h(321.6t/d),补水量按计算循环水量的10%计算,锅炉补水量为32.16m3/d,锅炉软水制备排污按补水量的20%计,因此项目锅炉排水量为6.43m3/d,该部分水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4)绿化用水

项目共有绿地面积23996.88m2,根据业主提供资料,绿化浇灌为140天/a,参考《四川省用水定额》(DB51/T 2138-2016)中用水定额,绿化用水定额为1.5L/m2·d,则绿化用水量为35.83m3/d、5016.24m3/a。绿化用水量部分来自雨水收集回收系统,不够部分由市政用水补充

(5)道路地面冲洗用水

室外道路清洁采用冲洗方式,全部蒸发损耗,不产生室外道路清洁废水,室外道路冲洗用水按1 L/m2·次,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室外道路地面冲洗天数为30天/a,室外除绿地面积为44565.64 m2,用水量为44.57m3/d,1336.97 m3/a,部分来自雨水收集回收系统,不够部分由市政用水补充。

C、未预见用水

未预见用水按上述总用水量的5%计,则未预见用水量约为25.76m3/d,全部蒸发损耗。

2.5.2.2冷水供水系统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工程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约0.15MPa。

为充分利用市政给水压力,节约能源,降低工程投资,本工程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4个区,具体分区如下:

(1)1区(-2F-1F):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2)2区(3-5F)、3区(6-9F)、4区(10-13F),均采用生活水池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水

(3)冷却塔补水(常规区及质子重离子区域用)均采用冷却塔补水池变频供水设备供水;常规区域冷却塔设于南区住院楼11F,质子重离子去冷却塔设于质子重离子楼顶。

(4)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区中的最高静水压力均小于0.45MPa。给水系统分区内低层部分各用水点供水压力大于0.30MPa处均设置减压设施。

在地下室生活泵房内设置一座230m3生活贮水池供大楼生活用水;在生活水池旁设置微电解水箱消毒水处理机。

2.5.2.3热水供水系统

本工程门诊医技、住院楼、均设置全日供应的集中热水系统,局部后勤及办公区域分散设置的洗手盆设置电加热热水器(小厨宝)分散供应热水。

集中热水系统热源为2台11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提供生活热水。

2.5.3雨水系统

根据绿建方案,本项目设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室外绿化用水、地面冲洗水和未预见用水。

(1)本工程在东侧设计一座雨水收集池及雨水处理机房。

(2)处理后的雨水储存于雨水处理机房内的清水池,经变频设备加压后供至雨水回用管网,回用于绿化用水。

(3)雨水处理工艺流程:

雨水经专用雨水管网收集后首先进入沉砂井,经沉砂后流入弃流井,初期雨水弃流排至市政雨水管网,后期雨水流入雨水收集储水池,储水池中的雨水经过滤后进入雨水清水池,清水池的雨水用于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给用水点;当旱季或雨水量不足时,由市政自来水补给。

2.5.4排水系统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减量化原则”,医院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合流”排水体制。

(1)后勤生活废水经1#预处理池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2)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进入1#污水预处理池后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特殊性质废水经中和处理后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核医学科废水经核医学科衰变池处理后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其他病区医疗废水经2#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生化接触+消毒,处理流程为:污废水-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消毒池,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雨水回用:办公楼屋面、住院楼塔楼屋面的雨水经收集至地下雨水收集池,经地下室的雨水处理设备房处理达标后回供绿化用水。

2.5.5用排水情况及水平衡

本项目用水量及排水量预测情况见表2.51。所示,水平衡图如图2.51所示。

表 2.51  本项目用排水情况一览表

类别用水对象设计数量用水定额最高日用水量(m3/d)排污系数排水量(m3/d)

数量单位定额单位

病区用水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用水500400L/(床·d)235.290.85200

核医学科用水86m215L/人*次1.2911.29

小计////236.58/201.29

非病区用水后勤办公人员生活用水10040L/人·班40.853.4

食堂用水315020L/(人·次)1620.85137.7

锅炉用水//24h14t/h32.160.26.43

绿化用水(140天/a)23996.88m21.5 L/m2·d35.83//

道路地面冲洗用水(30天/a)44565.64m21L/m2·d44.57//

小计////278.56/147.53

未预见和漏失水按以上的5%计25.76//

合计540.9348.82

注: 上述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用水已包括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


图 2.51  项目水平衡图  单位:m3/d

2.5.6消防系统

1、建筑消防

各建筑间防火间距均符合消防控制间距。高层与高层之间防火间距大于13米,高层与多层之间防火间距大于9米,多层与多层之间防火间距大于6m。消防车道尽可能沿各单体周边布置。消防道路宽度大于4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范围内无障碍物,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按12米设计。住院部分结合消防车道设置消防登高场地。消防登高面的长度大于1/4周边长且大于一个长边的长度。

消防控制室位于医疗综合楼一层,有单独出入口直通室外。消防控制中心设有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信号及安全疏散指令的措施;设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及电动防火卷帘,防排烟设施等的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的设施。

2、给排水消防

本工程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及建筑灭火器。

本工程采用临时高压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泵房位于地下一层消防泵房设置,内设室内消防水池,储水有效容积不小于724m3(贮存室内消火栓系统及喷淋系统一次灭火用水量)。在北区住院楼大楼屋顶设置消防水箱间,内设一座有效容积为36m3的消防水箱。

(1)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外消防水池通过加压泵供水,该管网平时有稳压泵维持管网充水和压力,发生火灾时,启动室外消防泵间的室外消防泵向室外消火栓管网供水,供水管在基地内成环供水,供水管DN200,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

室外消火栓沿着建筑物四周均匀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建筑消防扑救面一侧的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少于2个。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的水泵接合器,与室外消火栓的距离在15~40m之间。

(2)室内消火栓系统

1)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置室内消火栓供水泵,供水泵一用一备,系统用水从消防水池抽吸,在北区住院楼屋顶消防水箱内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稳压泵和稳压罐,稳压泵一用一备,每套泵组均设置定时自检装置。

2)系统分区:-2F-5F为低区,6F-13F为高区;于-1F消防泵房设置先导式可调节减压阀,减压阀后压力为0.90Mpa;屋顶设置局部稳压装置以满足高区最不利区域的消火栓静压不小于0.15Mpa。

3)每层均配有组合式消火栓箱;消火栓箱设置在前室,走道,楼梯灯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并满足每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一点都有两股水柱到达,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3m。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供水泵,供水泵三用一备,系统用水从消防水池抽吸,在北区住院楼屋顶消防水箱内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稳压泵和稳压罐,稳压泵一用一备,每套泵组均设置定时自检装置。

2)设置部位:诊室、病房、办公、公共走道、厨房、库房、地下车库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系统型式为湿式。

3)喷淋系统提供车库(泡沫喷淋系统)的DN200报警阀动作时,系统工况为3用;物资库房、门厅高大净空区域的DN200报警阀动作时,系统工况为2用;其他区域DN150报警阀动作时,系统工况为1用;各组喷淋泵交替运行

4)喷淋系统设置6套DN150地上式水泵接合器,并在其周围15-40m范围内配置DN150出水室外消火栓。

(4)细水雾灭火系统

细水雾灭火系统主要设置在质子重离子质量的设备区域、质子重离子中心治疗室、质子重离子中心主控制室、质子重离子中心治疗控制室、PTEV服务器室、有线电视机房、网络机房、运营商机房、直线加速器室、直线加速器机房、直线加速器控制室、CT室、IT服务机房、消防控制中心、医疗档案室及档案室等区域

(5)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的重要电气设备机房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保护。

(6)建筑灭火器

1)每层均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2)本工程变电站、通信机房、控制室等属E类火灾,为严重危险级;车库等属B类火灾,为中危险级;除上述区域外的其他部位均属A类火灾,为严重危险级。A类火灾场所的手提式灭火器及推车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分别为15m及30m; B类火灾场所的手提式灭火器及推车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分别为12m及24m;E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不低于场所内A类或B类火灾的规定。

2.5.7供气

本项目食堂、燃汽锅炉均采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由市政燃气管网供给。

2.5.8通风、采暖及空调

2.5.8.1通风形式

(1)地下车库、相关设备用房、空调区域、厕所、洗涤间、污物间、隔油间等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2)中庭区域顶部设置排风机;整个区域设置与全新风空调形式配套风量的排风机;设有气体灭火的房间设置灭火后的排风系统,设置底部排风口

(3)厨房间分别设置灶台排油烟,平时排风及事故排风系统,并同时设有机械补风系统

(4)放射科的检查室、治疗室、控制室均设置排风措施

(5)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放设置独立的通风措施,采用机械通风措施,通风装置采用防爆型风机

(6)医用气体储存间、氧气汇流排间等设置机械事故排风

(7)直线加速器、质子重离子隧道设置独立排风措施;隧道回旋区域设置失超管和真空排气管

2.5.8.2空调冷热源

空调冷源:2台单台制冷量为4922kW的变频离心式部分热回收冷水机组+2台单台制冷量为1231kW的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

空调热源:共设置3台24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

2.5.8.3空调系统

(1)大厅、候诊区、餐厅灯大空间区域采用低速风道全空气系统,采用过渡季节全新风(70%风量)的空调形式

(2)诊室、办公等小空间用房采用回风带中效过滤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3)直加、CT、PET-CT、DR等常年发热的房间采用独立设置的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分体空调系统,新风机组送新风

(4)中心供应区域、静脉配置区域、手术区域、ICU、ICU区域病房、治疗、活动室、护士站、洁物等区域,采用净化空调系统洁净等级为万级

(5)重离子治疗室、隧道回旋区域采用低速风道全新风直流空调系统


2.6消毒方式

本项目采用的消毒方式:对医疗器械等采用熏蒸消毒,对地面,房间等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式消毒。

表 2.61  消毒方式方法

消毒方式对象消毒剂种类或设备备注

紫外照射门诊及病房(各病区)紫外灯/

喷洒地面消洗灵(主要成分次氯酸钠)

高温灭菌医疗器械和用具高压灭菌锅

擦拭消毒酒精、碘液

浸泡二氯异氰尿酸钠

高温灭菌废水消毒高压灭菌锅(生物废水)

投加消毒二氧化氯

投加消毒污泥消毒生石灰

2.7医用气体

2.7.1概况

本项目氧气总耗量为200m3/h,供氧气源采用液氧储罐,设置2台50m3液氧储罐于液氧站,氧气经气化减压后接至各病房。笑气和二氧化碳其他设置在需要使用的医护用房附近,设置气瓶间储存。

本次项目的医用气体工程主要包含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医用中心压缩空气系统、手术室气体系统(氮气系统、笑气系统、二氧化碳系统、麻醉废气系统)、病房设备带及配套设施系统、医用气体报警系统。

表 2.71  医用气体系统功能说明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功能说明

1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提供和输送氧气,主要供病人呼吸使用,一般病人吸氧,用于药物的物化治疗,危重病人吸氧(呼吸机),手术室里病人用的麻醉机及排气。主要供应各普通病房、各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室、洁净手术部、门诊等处,具体以点位清单及系统配置说明为准。

2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用于吸除病人痰、脓、血、手术污物等使用。主要供应各普通病房、各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室、洁净手术部、门诊等处,具体以点位清单及系统配置说明为准。

3医用中心压缩空气系统经压缩、净化、限定了污染物浓度的空气,由医用管道系统供应作用于病人。主要供给各病床、各种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室、洁净手术部、血液透析、高压氧舱、中心供应等,具体以点位清单及系统配置说明为准。

4医用设备带及配套设施系统用于支撑固定终端气口、电源插座、床头灯、开关、传呼分机及用于房间气体管道的敷设,在病房中也起到一个装饰作用。主要用于各病房、各种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室、洁净手术部、门诊检查、血液透析等,具体以点位清单及系统配置说明为准。

5医用气体报警系统(在线集中监控系统)用于医疗设备实时监控、集中监控、远程监控、统筹管理,实时可靠地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各种现场参数,提供及时的故障报警,智能化地统计月度、年度运行参数报表,以及智能化地安排维护工作,对各个病区的医用气体数据进行采集等,具体以点位清单及系统配置说明为准。

2.7.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ICU室、抢救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是安全、快捷的医疗设备系统。

本次设计拟在住院楼B西侧建设液氧站,氧源部分为主氧源,其中主氧源和备用氧源为液氧站内的医用液氧贮罐,配置3个容量为10m3液氧罐,制氧设备。

液氧中心站由医用液氧贮罐、空温式汽化器、氧气减压装置及管道系统等设备组成。

主要技术指标

(1)医用液氧贮罐容积:5m³

(2)医用液氧贮罐压力:1.6MPa

(3)输出氧气纯度:>99.5%

配置3台200Nm³/h空温式汽化器,汽化器采用空温式结构,通过空气与铝翅片中的液态氧进行热交换,不用消耗水电等能源,通过大气的自身温度从而将液态氧汽化为气态氧。

配置2台200m³/h氧气减压装置,将高压气体减压至0.65~0.7MPa(可调), 同时当管路中的输出压力超过0.76MPa时,安全阀自动卸压。

大楼各护理单元供氧管道上均设一台氧气二级稳压箱,一台氧气流量仪。

每病区护士站处配置一台压力监护报警装置(含吸引、空气)

医用氧气专用管道是连接中心供氧站到各大楼的所有管路。其中主管和副管、病房支管均采用不锈钢管。符合《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201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2012)等标准要求

氧气终端采用德标终端,各气体终端并设有防错插结构及不同色标。采用二次密封,可带气密封,具有通、断、拔三种状态;终端阀座与底座之间应具有防错装的装置。。

2.7.3手术室气体(氮气、二氧化碳、麻醉废气)系统的配置说明

2.7.3.1医用氮气系统

1、主要技术参数:

(1)规格:2×10瓶组

(2)输出压力:0.4~0.45MPa(可调)

(3)分管路、终端压力:0.4MPa

(4)气体终端流量:≥6L/min

(5)管道气体流速:≤10m/s

(6)每小时系统泄漏率:<0.2%

2、汇流排构成:

汇流排构成:钢瓶、全自动切换机构(含安全阀、压力开关、压力表、单流阀、低压调节阀、高压调节阀等)。

2.7.3.2医用笑气系统

1、主要技术参数:

(1)规格:2×5瓶组

(2)输出压力:0.4~0.45MPa(可调)

(3)分管路、终端压力:0.4MPa

(4)气体终端流量:≥6L/min

(5)管道气体流速:≤10m/s

(6)每小时系统泄漏率:<0.2%

2、汇流排构成:

汇流排构成:钢瓶、全自动切换机构(含安全阀、压力开关、压力表、单流阀、低压调节阀、高压调节阀等)。

2.7.3.3医用二氧化碳系统

1、主要技术参数:

(1)规格:2×5瓶组

(2)输出压力:0.4~0.45MPa(可调)

(3)分管路、终端压力:0.4MPa

(4)气体终端流量:≥6L/min

(5)管道气体流速:≤10m/s

(6)每小时系统泄漏率:<0.2%

2、汇流排构成:

汇流排构成:钢瓶、全自动切换机构(含安全阀、压力开关、压力表、单流阀、低压调节阀、高压调节阀等)。

2.7.3.4麻醉废气系统

麻醉废气采用射流式终端。

2.7.3.5气体输送管道

氮气、笑气、二氧化碳管道均采用不锈钢管,氮气主、副管管径为∅38*2,笑气、二氧化碳主管、副管管径均为∅14*1,麻醉废气采管道均采用PVC管,废气经收集后统一排出室外安全处。

2.7.3.6手术室气体配置情况

手术室吊塔设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氮气、二氧化碳、笑气、麻醉废气七种气体终端,手术室气源面板上设有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氮气、二氧化碳、笑气六种气体终端;麻醉复苏室安装设备带,设备带上设有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

2.7.4医用气体报警系统(在线集中监控系统)

医用气体报警系统(在线集中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局域网交换机、串口服务器等组成。

2.8洗涤

本项目不设置浆洗房。

2.9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平面布置要求,原文摘录如下:

“4.2.1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洁污、医患、人车等流线组织清晰,并应避免院内感染。

2 建筑布局应紧凑,交通应便捷,并应方便管理、减少能耗。

3 应保证住院、手术、功能检查和教学科研等用房环境安静。

4 病房宜能获得良好朝向。

5 宜留有可发展或改、扩建用地。

6 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7 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2.9.1项目总平面布置

2.9.1.1全院出入口设置

项目建设场址地处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SWC2019-03-010地块,地块东侧临康复路,南侧临弹性道路,西侧临规划道路,北侧临环湖路。医院院区68562.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8425平方米。在北侧环湖路设置院区人行主入口,医疗综合楼主入口设置在建筑南侧,东侧康复路分别设置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和国际交流中心出入口,院区南侧弹性道路连通西侧规划路与东侧康复路。在医疗综合楼北侧设置污物出口,污水处理站位于院区东侧,污水处理、污物出口相对独立,利用绿化隔离带与其他部分隔开,隐蔽安全。

场地内车行与人行分流:人流主要通过北侧设置的人行主出入口并通过园区内人行道路进入医疗综合楼主出入口,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和国际交流中心在西侧康复路均设置有出入口;进入园区车流主要通过西侧规划路与东侧康复路车行道路进入地下车库,部分车辆通过机动车道路驶入园区地面停车区域;园区内车流与人流分道而行,互不影响。


图 2.91  场地人车分流交通示意图

2.9.2建筑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设计按照现代化医院整体设计规范和“卫生、安静、交通”三方面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在医院用地布局限制下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方便患者就医。

医疗综合楼为群楼建筑,地上分为门诊医技部分(1F-5F)、北区住院部分(6F-13F)、南区住院部分(6F-11F)三个部分。其中1F提供医技检查与公共服务,2F为多学科门诊中心与日间化疗,3F主要为可研与转化医学平台,4F主要为手术中心/ICU,5F设置屋顶花园,6F-13F为住院病房。医疗综合楼内各医疗功能分层设置又互相连通,病人行医就诊目标明确,避免了各楼层病人互相穿越,各医疗功能分区明确,均各自设有出入口,有利于病人就诊及家属探视。在楼层布置上,其楼层设置满足了病人就医需要,避免了各病区的相互干扰,同时也按照病区分类原则将其相互分开,符合现代化医院功能分区要求。

重离子质子治疗楼为三层建筑,主出入口设置在-1F,即放疗中心入口门厅,通过垂直电梯可以到达-2F放疗中心,即核医学科、放疗科、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 1F为次入口门厅及重离子质子设备必要的设备机房; 2F为放疗门诊办公,与医疗综合楼2F放疗门诊区域通过架空连廊相连,3F主要为设备用房。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地下室部分与医疗综合楼地下部分无缝衔接,为二层的地下建筑:-1F为车库、药库、物料管理、厨房、员工餐厅等功能。-2F为放疗中心,包括核医学科,放疗科,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另设有车库、人防用房、太平间、垃圾房等。

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内各医疗功能分层设置又互相连通,病人行医就诊目标明确,避免了各楼层病人互相穿越,各医疗功能分区明确,均各自设有出入口,有利于病人就诊及家属探视。在楼层布置上,其楼层设置满足了病人就医需要,避免了各病区的相互干扰,同时也按照病区分类原则将其相互分开,符合现代化医院功能分区要求。

国际交流中心采用集中式布局,主要包括国际交流中心(1-5F)、培训中心(6F)、临床研究中心GCP(实验室)(7F-15F),临床研究中心8F-15F为塔楼设计。1-5F为国际交流中心,主要设置400人报告厅及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型会议室,辅以商业餐饮功能;6F为培训中心,包括模拟教学及教室; 7F-15F为临床研究中心GCP(实验室)。国际交流中心设置三层地下室-1F包括与医疗综合楼连接互通的放疗科拓展区,以及设备机房、车库;-2F为车库、设备机房、垃圾房等功能;-3F为车库、人防用房、设备机房等。国际交流中心各楼层功能明确,且楼层平面布置均为各自的功能服务,能做到布局合理。


2.9.3公辅设施设置情况

①污水处理站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位于项目东侧,采用地埋式设计。污水处理站北侧为雨水蓄水池,西侧为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南侧为国际交流中心,东侧为康复路。考虑到该污水处理站运营期产生的恶臭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环评要求对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收集后采用紫外线消毒+活性炭吸附后引至地面站房楼顶排放(H=4m)。同时,污水处理站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尽可能种植高大、能吸收恶臭、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物,以减少废水处理站恶臭对周边环境和医院内医患人员的干扰,满足《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中5.3.6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之间应设绿化防护带或隔离带”的要求。根据估算结果可知,项目污水站废气对外环境的影响较小,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1%。采用上述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污水处理站布局合理。

隔油池分别位于医疗综合楼-2F隔油机房(35 m2)与国际会议中心-2F隔油间(30 m2),餐饮废水经隔油预处理后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后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②检验废气排口

检验科位于医疗综合楼2F,其中普通实验用通风橱收集检验废气后由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含菌气溶胶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吸附处理;经处理后的检验室废气均引至北区住院楼楼顶(13F)排放,排放高度64m。检验科废气量很小,经处理后对外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排口布局合理。

③锅炉房及热水机房

医疗综合楼1#锅炉房位于-1F,锅炉房面积520 m2,锅炉间热水机房(235 m2),国际交流中心2#锅炉房位于-1F,锅炉房面积450 m2。

共设置3台24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用于空调供热;设置2台11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提供生活热水。医疗综合楼锅炉房燃烧废气由1#专用的油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国际交流中心锅炉房燃烧废气由2#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7F排放,排放高度35.6m。

天然气属清洁能源,且经估算结果可知,锅炉排气筒排放污染物对外环境的影响较小,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1%。天然气燃烧废气对外环境影响较小,排口布局合理。

④柴油发电机房

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1F设置两个柴油发电机房,其中1#柴油发电机房拟设2台2000kW(主用功率)柴油发电机,为医院提供应急电源;2# 柴油发电机房拟设两台功率分别为500kW、800kW的柴油发电机为质子重离子设备专用。

1#柴油发电机房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2# 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重离子质子治疗楼3F排放,排放高度34m。

发电机使用频次低,时间短,燃料废气引至屋顶排放进一步优化废气扩散条件,降低对外环境的影响,排口布局合理。

⑤食堂

医疗综合楼厨房与职工餐厅位于-1F,餐厅位于4F;国际交流中心厨房位于1F,餐厅位于2F。设置2套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 85% 以上),医疗综合楼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南区住院楼(11F)排放,排放高度54.99m;国际交流中心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15F排放,排放高度82.3m。油烟排放口周边20m内无环境敏感目标,满足《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相关规定,布局合理。

⑥医疗垃圾暂存间

项目1#医疗废物暂存间(80m2)位于医疗综合楼-2F,2#医疗垃圾暂存间(50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2F,分别设置有专门的装卸区和污物转运通道,靠近院区污物出口,方便垃圾清运和转移,有效缩短垃圾在院区内的运输距离,减少垃圾运输过程对院内病人的影响。医疗废物日产日清,暂存间每天消毒清洁。医疗废物暂存间地面与裙脚使用坚固、防渗材料制造且与危险废物相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设置有收集容器,进行人工防渗,门口设置警示标识,可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指标》(GB18597-2001)要求。医疗废物暂存间远离医疗区、人员活动区,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⑦危险废物暂存间

项目1#危险废物暂存间(40m2)位于医疗综合楼-2F,2#危险废物暂存间(50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2F,设置有专门的装卸区和污物转运通道,靠近院区污物出口,方便垃圾清运和转移,有效缩短垃圾在院区内的运输距离,减少垃圾运输过程对院内病人的影响。暂存间每天消毒清洁,危废废物暂存间地面与裙脚使用坚固、防渗材料制造且与危险废物相容,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设置有收集容器,进行人工防渗,门口设置警示标识,可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指标》(GB18597-2001)要求。

⑧生活垃圾暂存间

项目1#生活垃圾暂存间(160m2)位于医疗综合楼-2F,2#生活垃圾暂存间(50 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1F,并通过专用污物通道通向院区污物出口,能够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本项目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暂存间每天消毒清洁,满足要求。

⑨餐厨垃圾暂存间

项目1#餐厨垃圾暂存间(10m2)位于医疗综合楼-1F,2#餐厨垃圾暂存间(38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1F,并通过专用污物通道通向院区污物出口,能够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本项目餐厨垃圾日产日清,暂存间每天消毒清洁,满足要求。

⑩主要产噪设备

本项目所有设备均采用低噪声设备。

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锅炉、各类泵房位于地下室,发电机房、锅炉房等单独布设,产噪设备基础减震、尾气口与排气管道连接采用软连接、房间采用隔声材料、隔声门建设成密闭结构等减震降噪措施,可使备用发电机噪声、锅炉风机、水泵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布局合理。

本项目中央空调系统的水泵、冷水机组等布置在地下-1F的给水泵房内,机组通过橡胶减震,设备间采用隔声材料、隔声门建设成密闭结构,风口与风管连接采用软连接等减震降噪措施;冷却塔设置在项目西南侧,通过安装消声器解决排风扇出气口噪声,设置消音百叶降低冷却塔进排气噪声、淋水噪声、电动机和传动设备的噪声,用消声垫降低淋水噪声,对设备进行软连和减震处理措施,设置连续、密闭的具有高效隔声、吸声功能的隔声屏障将冷却塔围起来,隔声屏高度应超过冷却塔1.5m以上。采取上述措施后,中央空调系统噪声对周边声学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布局合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分区功能明确,并充分考虑了各建筑的优化布局、消防与防火、物流交通、产噪设备的降噪、健康防护等问题。项目总平面布置实现了病区分区设置原则,避免了其相互影响;项目公辅设施位置设计可接受,基本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相关要求,总平面布置合理。




3工程分析

3.1施工期工程分析

3.1.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废气影响,施工机械、运输物料车辆噪声影响,施工废水影响和施工固体废物堆放影响,场地平整过程中将对局部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期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见下图所示。


图 3.11  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施工期主要工艺简述:

(1)场地平整

项目对场地进行平整,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等, 通过场地的平整,使场地的自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同时建立必要的、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以及临时建筑等基础设施。此过程中将会产生扬尘、固废、噪声、废水。

(2)基础工程

在基础开挖、地基处理(岩土工程)与基础施工时,由于挖土机、运土车辆、打桩机、夯实机等施工机械的运行将产生一定的噪声;同时,挖填土石方作业及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扬尘,不同条件下扬尘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基础开挖引起原

有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会造成生态变化并引起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另外,施工人员会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3)主体工程

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建筑物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产生噪声、扬尘、建筑垃圾、废水、生活垃圾。

(4)装饰工程

进行建筑物的室内外装修(如表面粉刷、油漆、喷涂、裱糊、镶贴装饰等)、绿化等。此过程会产生噪声,油漆、喷涂废气、废弃物料及污水等。

(5)设备安装

主要包括辅助工程设备、医疗设备以及配套环保设施设备安装。

从上述污染工序说明可知,施工期环境问题污染问题主要是:建筑扬尘、施工弃土、施工期噪声、废气、民工生活排污。这些污染几乎发生于整个施工过程,但不同污染因子在不同施工段污染强度不同。

3.1.2施工组织

1、施工临时场地

(1)施工营地

本项目拟设置一个1000 m2的施工营地,用于本项目施工期工人的食宿,施工营地内设置一套污水预处理设备,污水经预处理后,由罐车定期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临时施工场地

在待建场地内北面设置本项目临时施工场地,主要用于施工期原辅材料堆放及施工机械临时堆放,占地约500m2,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占地及扰动面积。

(3)临时堆土场地

根据现场调查及与设计单位沟通,本项目的临时堆土主要为基坑开挖土石方,后期回填方利用开挖方。弃土及时清运出场,控制废弃土石和回填土临时堆放场占地面积和堆放量。

2、施工道路

场地位于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区域目前为代建区域,属于未建成区,根据了解,本项目计划与周边道路同步实施,本项目不新建施工便道,利用周边待建道路的施工道路进行施工材料、土石方的运输工作。

3、施工用水、用电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项目区已有供水管网,可保证项目区施工日常、消防用水。施工用电由市政供电部门引入两路10kV电源。通信由市政引入,可满足要求。

因此,本项目公用设施齐全,能满足施工需要。

4、施工场地布置

现对本项目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提出合理性建议:施工总平面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以及按相关要求设置车辆冲洗系统设施,对运输车辆现场设置冲洗车辆区域,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

(2)堆放和清运土石方应做到以下要求:

1)自卸车、垃圾运输车、拉土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2)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在与渣土清运公司签弃土、弃渣清运合同时,应要求承包公司提供弃土去向的证明材料,严禁随意倾倒;

3)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对项目外运的土方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倾倒土方,不致造成尘土洒落、飘溢的现象;

4)弃土及时清运出场,控制废弃土石和回填土临时堆放场占地面积和堆放量,以及在临时堆放场地周围设置导流明渠,将雨水引导到沉淀池后再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5)施工单位必须办《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严禁无证开挖;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密闭运输,水平运输,不得撒漏;渣土必须倾倒在合法倒场,不得乱倒;

6)运土车辆不行走市区道路,避免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造成交通堵塞。另外,外运时间应该尽量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及人流物流的高峰时间。

总的来说,项目施工组织应科学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现场组织符合成都市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机械在施工场界布设合理。综上,项目方在落实上述施工布置原则后,可以降低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3.1.3施工期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3.1.3.1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所需原料全部外购,不在施工现场修理机械,施工期间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1)施工废水

①施工机械设备、车辆冲洗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车辆冲洗废水等,主要含泥砂,悬浮物浓度较高,pH 值呈弱碱性,并带有少量的油。

防治措施: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小部分在项目区内进行清洗的施工机械、车辆所产生的含油废水或废弃物,不得随意弃置和倾流,可用容器收集,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以防止油污染。机械保养冲洗水、含油污水不得随意排放,要建沉淀池和隔油池,经相应沉淀隔油处理,油污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统一处理,上清水回用,严禁外排。

环评要求施工废水通过隔油、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可以作为中水回用或用作洒水抑尘,池底泥沙作为固废运往建筑垃圾堆放场,隔油池收集的油污交由资质单位处理。施工废水禁止随意排放。

②基坑开挖废水

本项目在地下室施工时排出的基坑渗水属于清下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机械冲洗水、现场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冲洗水,不外排。

为减少施工废水产生,项目施工期应尽量避开雨季,以免冒雨施工产生大量含SS 的废水。

(2)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高峰施工人员约200 人,项目拟设置1个施工营地(不设食堂),按照人均日产污水量100L/人·d计,污水排放系数0.80,则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最高日排放量约16m3。根据同类工程调查,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CODcr、BOD5、氨氮、SS等。

防治措施:经过调查,本项目周边污水管网目前暂未通管,环评要求施工营地建设一个临时污水预处理池(处理能力15m3/d),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收集外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为防止施工期废水进入项目区域地表水体,环评要求:

(1)严禁在施工场地进行混凝土拌合作业;

(2)施工场地内的临时洗车场应进行地面硬化,并修建一座沉淀池,洗车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严禁随意排放;

(3)严禁在施工场地内进行施工机械检修;

(4)水泥、黄沙、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工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3.1.3.2废气

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主要废气污染物是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装饰材料废气。

(1)施工机械尾气

施工阶段,频繁使用机动车辆运输土石方、建筑原材料、施工设备及器材、建筑垃圾等,排放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是CO、THC。

(2)施工扬尘

施工期整理场地、基础开挖、地基处理、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都会产生扬尘污染,主要污染物是TSP。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施工扬尘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起尘量的因素包括:基础开挖起尘量、施工渣土堆放起尘量、进出车辆带泥沙量、水泥搬运量、以及起尘高度、采取的防护措施、空气湿度、风速等。起尘量主要包括两类:挖掘机开挖起尘量和施工渣土堆场起尘量,均属无组织排放,源强不易确定,产尘点多,对局部区域影响较大,主要是通过管理来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扬尘的排放量。

施工扬尘污染物是造成大气中TSP浓度值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扬尘来源主要有:

基础施工、土石方挖掘及弃土运输时产生的扬尘。

建筑材料(混凝土、钢材及少量的沙、石、水泥等)运输进场装、卸及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

各工序产生的扬尘,具有量多、点多、面广的特点,为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为减轻施工期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2018 修正)和《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8-2027 年)》(成府函〔2018〕120 号)进行施工,采取以下扬尘防治措施:

A.洒水抑尘

车辆装运土方时控制车内土方低于车厢挡板,以减少途中撒落,对施工现场抛洒的砂石、水泥等物料应及时清扫,砂石堆、施工道路、主要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尘。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较大,类比同类项目施工场地,场地洒水后,扬尘量将减低28%~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测试数据见下表。

表 3.1-1  洒水降尘测试效果

距离(m)02050100200

TSP(mg/m3)不洒水11.0320891.150.860.56

洒水2.111.400.680.400.29

B.封闭施工场

应对施工现场的设置围栏或围墙,封闭施工,缩小施工现场扬尘和尾气扩散范围,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沿施工现场周围应设2.5m 以上的围墙,围墙上方每隔1m 设置一个喷雾喷头,喷雾降尘,防止扬尘污染周围环境;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强防起尘措施,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施工期间,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不低于2000 目/100 平方厘米)或防尘布。

C.限制车速

施工场地的扬尘,大部分来自施工车辆。在同样清洁程度的条件下,车速越慢,扬尘量越小。本场地施工车辆在离施工场地约100m 即可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

D.保持施工场地路面清洁

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必须保持施工场地、进出道路以及施工车辆的清洁,可通过及时清扫,对施工车辆及时清洗,物料、渣土运输车辆的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隔油沉淀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物料、渣土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施工车辆运输路线选择尽量避绕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运输时间应避开上、下班高峰时间。

E.避免大风天气作业

加强管理,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水泥、黄沙等的装卸作业,使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时不应露天堆放,即使必须露天堆放,也要注意加盖防雨布,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风速大于3m/s 时应停止施工。

F.其他措施

①为了减少扬尘的产生,施工中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

②施工现场采取湿法作业,定时清扫施工现场;

③场地内的道路全部采取现浇砼路面(硬质化)其他裸露土地进行临时绿化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减少扬尘起尘量;

④不准高空抛撒建渣,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⑤使用混凝土、胶合板等搭设的简易封闭棚、对于松散或粉状材料等采取砌墙围挡,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刮风时粉尘弥漫,另设喷淋系统,使堆放材料保持湿润,从而减少粉尘的产生;

⑥认真的做好施工场地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及周边采取专人管理,每天定时撒水清扫,对绿化段的花草树木定期洒水冲洗尘土;禁止在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

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

⑧对排烟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除此以外,为了减少施工扬尘,施工中还应注意减少表面裸土,开挖后及时回填、夯实,做到有计划开挖,有计划回填。

G.按照《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 2682—2020)要求,在施工场地设置至少3 个扬尘在线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安装1 套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样品采集单元、样品测量单元、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以及气象传感单元、视频监控单元等),实现监控数据接入扬尘网络化管理平台,并实时联网;在线监测仪应具备三个月以上存储能力,断电后能自动保存数据。监测点位应设置于建筑工地施工区域围栏安全范围内,优先设置于车辆进出口处和工地下风向浓度最高点处,可直接监控施工现场主要施工活动的区域。在监测点周围,不应有非施工作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阻碍环境空气的流通。从监测系统采样口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应为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垂直距离的两倍以上。监测点应设置在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监测点附近应避免强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方便安装和检修通信线路。当与其他建筑工地相邻时,应避免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位置不宜轻易变动,以保证监测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可比性。监测点位采样口距离地面高度一般应为2~4m。

H.同时,建设单位还应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霾污染防治的通知》(川办发【2013】32 号)、《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和《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加强施工场地扬尘的控制,全面督查建筑工地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的执行情况,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需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按照《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川办函〔2018〕10 号)、《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2018 修正)以及《成都市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气领〔2020〕1 号)等文件中相关要求施工,尤其是在重污染天气时应做好施工场地扬尘减排措施。

I.此外,若施工期遇重污染天气,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 年修订)》(成办发[2020]27 号)中的有关要求,

做好重污染天气状况下,大气污染物的应急处置。具体如下:

①黄色预警:预测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且短时出现重度污染;预测AQI(除PM2.5以外的其他污染物)日均值>200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强制性减排措施:a、没有苫盖条件的堆场,每天至少喷淋6次。b、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建成区:易产生扬尘的建材禁止露天敞开堆放和加工;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房屋建设、房屋修缮、大型商业建筑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道路沥青铺设以及汽车维修(绿色钣喷维修企业除外)、广告等行业的喷涂、粉刷作业停工;除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包括开挖、回填、场内倒运)、建筑拆除、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停止作业;施工现场国Ⅱ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停用(新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c、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建成区:建筑垃圾(含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施工配套车辆除外)以及运输煤炭、砂石、袋装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运输车辆全天24小时禁止通行。d、四环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不含)环线内区域,工作日的06:00至22:00时段:国Ⅲ(不含)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国Ⅲ(不含)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禁止通行(特殊车辆除外),其他车辆(含临时号牌车辆)按机动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实行汽车尾号限行。

②橙色预警:预测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PM2.5浓度>150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24小时及以上,预测AQI(除PM2.5以外的其他污染物)日均值>200将持续72小时及以上。强制性减排措施:a、没有苫盖条件的堆场,每天至少喷淋6次。b、全市范围内:易产生扬尘的建材禁止露天敞开堆放和加工;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房屋建设、房屋修缮、大型商业建筑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道路沥青铺设以及汽车维修(绿色钣喷维修企业除外)、广告等行业的喷涂、粉刷作业停工;除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包括开挖、回填、场内倒运)、建筑拆除、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停止作业;施工现场国Ⅱ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停用(新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c、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建成区:建筑垃圾(含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施工配套车辆除外)以及运输煤炭、砂石、袋装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运输车辆全天24小时禁止通行。d、四环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不含)环线内区域,工作日的06:00至22:00时段:国Ⅲ(不含)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国Ⅲ(不含)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禁止通行(特殊车辆除外),其他车辆(含临时号牌车辆)按机动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实行汽车尾号限行。e、悬挂大型汽车号牌(黄色)且核定载质量5吨(不含)以上的货运车全天24小时禁止驶入四环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不含)环线内区域。

③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强制性减排措施:a、没有苫盖条件的堆场,每天至少喷淋6 次。b、全市范围内:易产生扬尘的建材禁止露天敞开堆放和加工;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房屋建设、房屋修缮、大型商业建筑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道路沥青铺设以及汽车维修(绿色钣喷维修企业除外)、广告等行业的喷涂、粉刷作业停工;除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包括开挖、回填、场内倒运)、建筑拆除、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停止作业;施工现场国Ⅱ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停用(新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c、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建成区:建筑垃圾(含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抢险工程施工配套车辆除外)以及运输煤炭、砂石、袋装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运输车辆全天24 小时禁止通行。d、四环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不含)环线内区域03:00 至24:00 时段[春节放假期间,国Ⅰ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国Ⅲ(不含)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以外的其他车辆不受限制]:国Ⅲ(不含)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国Ⅲ(不含)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禁止通行(特殊车辆除外),其他车辆(含临时号牌车辆)按机动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e、悬挂大型汽车号牌(黄色)且核定载质量5 吨(不含)以上的货运车全天24 小时禁止驶入四环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不含)环线内区域。在项目施工期,对扬尘严格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其浓度可得到有效控制,可实现达标排放。

(3)装饰材料废气

装饰材料废气主要产生于室内室外装修阶段,使用油漆和喷涂等施工时有机溶剂挥发。装饰材料废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作为稀释剂的二甲苯,此外还有少量的醋酸丁酯、乙醇、丁醇等,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

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①在装修材料的选取上,应参照《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木器涂料》(HJ/T414-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HJ440-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8)、《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规定,进行建材、涂料、胶合剂的选取,采用环保油漆、涂料,严格控制室内甲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及放射性元素氡,使各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限制要求,尽量减少装修废气的产生;

②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减少原材料浪费带来的废气排放;

②在装修油漆期间,应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由于装修时采用的三合板和油漆中含有的甲醛、甲苯、二甲苯等影响环境质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时间长,所以运营后也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畅。

本环评建议施工管理人员应督促施工人员带口罩施工,防止工人吸入有害气体,损伤身体健康。项目在装修完毕后,不能急于投入使用,应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一至二个月后,找有资质的室内环境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如发现有污染超标处,须经治理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进行以上防治措施后,再加上项目所在场地扩散条件较好,因此本项目装修施工产生的油漆废气可达标排放。

除采取以上措施外,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还应严格遵守《成都市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气领〔2020〕1 号)中相关要求:①严格遵守政府部门制定的各类工地施工方案;②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对施工现场裸土覆盖、湿法作业、出入口管理等进行24 小时实时监控,视频监控记录保存不少于7 天;③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车辆号牌识别设备,严格进场管理,《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外的车辆禁止进入;④加强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强化工地湿法作业等抑尘措施,做到文明施工;⑤施工装修涂料应使用低(无)VOCs 含量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涂料;等;⑥施工工地建立规范化的自查机制,并建立自查档案;⑦强化工地抑尘设备配备,房屋工程、场平工程等每5000 平方米占地面积配套一台炮雾设施;⑧采取绿化、覆盖、硬化等措施,整治废弃砂石坑、裸地、建筑渣土和垃圾堆场等扬尘污染。

3.1.3.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各施工阶段的主要产噪设备声级值见下表。

表 3.12  项目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及设备数量

施工阶段设备名称距离(m)噪声值dB(A)

土石方

阶段挖掘机589

推土机586

装载机590

铲土机585

打桩打桩机5105~112

结构施工阶段空压机590

搅拌机589

振捣机590

起重机590

装修阶段吊车583

升降机582

电锯588


表 3.13  施工期运输车辆声级

车辆类型运输内容噪声值dB(A)

大型载重机土方外运90

混凝土罐车、载重机钢筋、商品混凝土80~85

轻型载重卡车各种装修材料及必要的设备75


3.1.3.4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开挖弃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1)开挖弃土

本项目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地下室2F,共计开挖深度约12.5m,建筑基底面积25057.5m2,国际交流中心地下室3F,共计开挖深度约16.5m,建筑基底面积15496.67m2,按照松方系数1.25计,本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约39.15万m3(含表层剥离土),约16万m3用于场地回填和后期绿化覆土,产生弃方量为23.15万m3。

表 3.14  本项目施工期土石方平衡表

挖方(万m3)填方(万m3)弃方(万m3)弃方去向

39.151623.15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表层剥离土等用于场地回填和后期绿化覆土的土方暂时堆存于地块南侧的待建空地,其余23.15万m3弃方及时运至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不在施工现场堆存。由于临时堆放量较大,遇降雨容易形成水土流失而造成对场地原有水系和受纳水道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开挖土石方作业时,一是在堆放场地周围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二是在雨季不进行开挖作业或只进行小规模作业,尽可能减少堆放土形成水土流失现象,三是对临时堆场采取纱网遮盖,避免产生粉尘。

由于项目外运土石方量较大,为了避免施工期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外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次评价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渣土运输过程提出以下要求:

①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须由具有相应运输资质、运营手续合法、齐全的公司承担,保证将弃土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②运输渣土车辆必须符合道路运输安全及交通和交警部门的准运要求,必须经过加盖密闭改装,经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合格,且蓬盖开合有效、无破损。

③渣土运输车辆必须服从统一调度,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指定路线、时间、方式清运,尽可能避开居民集中区、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工作,做到不影响沿路居民生活和不堵塞交通。

④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制定完善的土方运输路线,避免上下班高峰期进行运输,造成当地交通阻塞。

⑤渣土运输过程中不得出现超载、撒漏、不到指定地点清运等现象。若出现意外撒漏,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减少污染。

⑥弃土车进出施工现场均应冲洗车辆轮胎,并严禁运渣车辆冒顶装载。

⑦极端天气情况下严禁进行弃土运输作业。

(2)建筑和装修垃圾

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循环利用管理》(《环境卫生工程》,第 14 卷第 4 期,2006 年 8 月,陈军,何品晶,吕凡等)可知,建筑物构造过程建筑垃圾产生量为 20~50kg/m2,本次环评按 35kg/m2 计。本项目建筑面积约218425m2,预计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为7644.88t。建筑垃圾要求分类收集,指定堆放,由施工方负责清运处置。

施工现场应设置建筑废弃物临时堆场(树立标示牌)并进行防雨、防泄漏处理。施工生产的废料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收集,交废物收购站回收处理;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到指定垃圾场,以免影响环境质量。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油漆包装桶、废漆料等危险废物,应设置单独的收集点进行收集,集中储存,做好防雨、防渗、防漏措施,并做好台账记录,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落实联单管理制度,严禁外卖给废品收购站。为确保废弃物处置措施落实,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在与建筑垃圾清运公司签订清运合同时,应要求承包公司提供废弃物去向的证明材料,严禁随意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

装修垃圾一般有废砖头、砂、水泥及木屑等,会产生扬尘,因此不能随意倾倒,而应用编织袋包装后运出屋外,放在指定地点,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至建渣场。在外运以上各种建筑垃圾时,出场前一律清洗轮胎,用毡布覆盖,尽量避免轮胎上的泥土掉落至路面而造成扬尘。废油漆包装桶、废漆料等危险废物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储存、转移、处置。

(3)生活垃圾

本工程预计最高日施工人数约200人,按照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0.5kg/人·d 计算,则本项目最高日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1t。施工现场设垃圾桶,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入当地的垃圾填埋场处理。日产日清,不可就地填埋,以避免对附近区域环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构成潜在的影响因素。

3.1.3.5施工期水土流失

施工期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开挖、弃土堆放及暴雨。项目土建施工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工程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土壤暴露在雨、风和其它干扰之下,另外,大量的土方填挖,陡坡、边坡的形成和整理、弃土的堆放等,会使土壤暴露情况加剧,土壤结构会受到破坏,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将会大大减弱,项目所在地夏季暴雨较集中,降雨大,降雨时间长,在暴雨中由降雨所产生的土壤侵蚀,将会造成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还产生泥沙作为一种废物或污染物往外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将以“黄泥水”的形式排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同时,泥浆水还会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施工要求

①整个尽可能避开雨天开挖施工;

②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开挖,不得乱砍滥伐,保护水土资源;

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必须减少对附近植被和道路的破坏;

④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证》要求处置建筑垃圾。

(2)临时防护

①在基础清理开挖时,为防止开挖土方进入施工区外,在开挖线外缘一侧用编织袋装清理表层土作为临时拦挡;

②本项目基础为独立基础,开挖土方临时堆放在回填区四周,做好围栏围护及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

③临时堆放场地周围设置导流明渠,将雨水引导到沉淀池沉淀后回用,避免雨水的冲涮将泥土带走;

④对于开挖的土方及时清运,控制废弃土石和回填土临时堆放场占地面积和堆放量。

项目建成后设置有大量绿化,可有效增加项目区域绿化,改善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项目绿化时会大量引进和栽培绿化植物,但那些生长周期较短,适应能力强,生长条件要求较低,繁殖能力强,种子生长量多并易于飘散的植物,较易发生不良的生态入侵;因此本项目应引进乡土植物,从根本上杜绝外来物种的不良生态入侵现象。

3.2营运期工程分析

3.2.1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项目建成后主要是为病人提供询医治病,无生产过程存在,设置病床500张,主要科室包含急症科、体检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手术麻醉科、内窥中心、血透中心、重症监护室(ICU)、手术中心、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等。

本项目不设置传染科。本项目以下医疗工作流程不包含传染病人就诊流程,若遇发热病人应按照发热门诊相关工作制度进行就诊管理:

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他可能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并认真登记。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发现疑似传染病立即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汇报(本项目肠道发热门诊区设置有专门的隔离观察室),一旦确诊立即转诊至相应传染病医院进行诊治, 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对可能受病人有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本项目放射辐射科室须另行环评,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本项目主要是为病人提供一般门诊、检查和治疗及住院服务,无生产过程存在。结合其运营特点,项目运营期工作流程及产污位置分析见下图。


图 3.21  项目营运期产污环节及拟采取环保措施图

(1)废水:主要为病区废水及非病区废水。病区废水主要包括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废水、核医学科废水、国际交流中心临床研究中心GCP废水;非病区废水主要包括后勤办公人员生活废水、食堂废水、锅炉排水等。

(2)废气:主要是浑浊带菌空气(病区医疗废气、负压吸引废气)、天然气燃烧废气、食堂油烟、柴油发电机废气、恶臭(包括医疗废水处理站恶臭、生活垃圾暂存间恶臭和医疗废物暂存间恶臭)、汽车尾气等。

(3)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人员活动)、设备噪声(污水处理设备、柴油发电机、中央空调主机冷却塔、锅炉、水泵房、通风系统等动力设备)和车辆交通噪声等。

(4)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隔油池浮油)、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废试剂瓶、废活性炭、废树脂、废过滤介质、负压站污物等。

3.2.2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1)浑浊带菌空气(负压吸引废气、病区医疗废气)、(2)天然气燃烧废气、(3)食堂油烟、(4)柴油发电机废气、(5)医疗废水处理站恶臭、(6)汽车尾气等。

3.2.2.1浑浊带菌空气

(1)负压吸引系统废气

负压吸引系统主要用于手术室、监护室、抢救室吸痰、血、脓及其他体内外污物等诊治环节,产生一定带菌废气。本项目地下1F设置1个负压站,由负压站真空泵房提供负压气,负压吸引系统的废气经紫外灯消毒后通过内置排风井经楼顶烟道排放,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2)病区医疗废气

医院不同于其它公共场所,由于来往病人较多,病人入院时会带入不同的细菌和病毒,若通风措施不好,医院的空气常被污染,对病人及医护人员造成较大的染病风险。因此,院内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本项目常规消毒措施采用了醋酸、优氨净、复方来苏水、循环风紫外线机消毒等,能大大降低空气中的含菌量,并且加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保证给病人与医护人员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同时需对项目内手术室、检验科等室内各角落定时消毒,大大降低空气中的含菌量。

根据项目各栋楼的功能分区,本项目空调系统包括中央空调系统、净化空调系统和分散空调系统。其中门诊楼、候诊厅、会议室、餐厅、住院部、办公、诊断和治疗室、癌症中心等房间一般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末端设置粗效+中效两级空气过滤;负压隔离病房等房间分别独立设置直流式全新风空调系统,排风经消毒灭菌处理后经排风井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洁净手术室一般采用净化空调系统,末端设置三级空气过滤。

送风:根据项目各栋楼的功能分区,本项目空调系统包括中央空调系统、洁净区新风系统、多联机空调和分体空调系统。所有洁净循环机组均配置G4+F8两级过滤网、洁净新风机组均配置G3+F7+H10三级过滤网,洁净区域回风口采用F6过滤网。洁净手术室及洁净走廊采用H14级别高效过滤网送风。

医院浑浊废气:采用常规消毒措施定期消毒,地面或物体表面消毒采用消毒液等喷洒、清洁,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加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各区域安装独立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收集的空气经紫外消毒后经排风井分别引楼顶排放。

检验室废气:①含菌气溶胶:采用生物安全柜,含菌气溶胶废气由安全柜自带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②检验废气:在实验室通风橱内进行,检验废气收集后由活性炭吸附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气均由专用烟井引至楼顶排放。

负压病区废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并控制各区域空气压力梯度,使空气从清洁区向半污染区、污染区单向流动,经污染区排风机组外排,污染区排风机组排风口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并保持管路负压。

以上各种医院废气通过加强自然通风和采取空调系统和净化系统的机械通风措施,并经过相应的过滤系统处理后经排风井引至楼顶排放。

本项目采取的浑浊带菌空气的各项处置措施,能够满足《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中的相关要求。

3.2.2.2天然气燃烧废气

1、产生情况

本项目设置2处锅炉房,医疗综合楼锅炉房位于-1F,1#锅炉房面积520 m2,锅炉间热水机房(235 m2),国际交流中心锅炉房位于-1F,2#锅炉房面积450 m2。

1#锅炉房共设置3台2400kW(单台约3.4t/h)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用于空调供热;设置2台1100kW(单台约1.6t/h)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提供生活热水。

燃气锅炉和燃气热水机内置低氮燃烧装置,医疗综合楼1#锅炉房燃烧废气由1#专用的油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国际交流中心2#锅炉房燃烧废气由2#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7F排放,排放高度35.6m。项目使用管道天然气,不在院内设置天然气储罐。

根据锅炉厂家提供资料,本项目1t/h锅炉天然气使用量约为80m3/h。项目天然气用量统计表见下表3.2-1所示。

表 3.21  天然气用量统计表

分类用途燃气用量使用时间年用气量

1#锅炉房整个项目冬季采暖

3台2400kW(单台约3.4t/h)燃气锅炉816m3/h供热3个月,每天供热24h176.26万m3/a

整个项目生活热水

2台1100kW(单台约1.6t/h)燃气锅炉256m3/h供热365天,每天供热24h224.26万m3/a

合计1072m3/h/400.52万m3/a

根据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锅炉》(HJ991-2018),锅炉污染源源强核算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根据5.1.2 条,燃气锅炉颗粒物排放量按照5.2 条类比法或5.4 条产污系数法进行核算。

因此本次评价锅炉废气污染物中颗粒物采用产污系数法、SO2和NOx 采用物料衡算法进行核算。

①锅炉烟气量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锅炉》(HJ953-2018)基准烟气量计算公式如下:

Vgy=0.285Qnet,ar+0.343

式中: Vgy —基准烟气量,Nm3/m3;

Qnet,ar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m3。

成都地区使用的天然气低位发热量为37.62MJ/m3,结合上式计算得基准烟气量为11.0647Nm3/m3,各锅炉房排气筒烟气量见下表。

表 3.22  锅炉排气筒烟气量

分类耗气量(万m3/a)烟气量(万Nm3/a)夏季小时烟气量(m3/h)冬季小时烟气量(m3/h)

1#锅炉房400.524431.6336442823.563211861.3584

②颗粒物

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991-2018),颗粒物源强可采用产污系数法核算,计算公式如下:

Ej=R×βj×(1-η/100)×10-3

式中:Ej —核算时段内第j 种污染物排放量,t;

R—核算时段内燃料耗量,万m3;

βj—产污系数,kg/万m3;根据锅炉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超低氮燃烧燃气锅炉颗粒物产污系数1kg/万m3-燃料。

η—污染物去除效率,%。评价要求项目在烟气进口加装过滤器。

由上式计算可得项目锅炉房各排气筒颗粒物产生量见下表。

表 3.23  锅炉排气筒颗粒物产生量

分类耗气量(万m3/a)烟气量(万Nm3/a)产生量(t/a)产生浓度(mg/m3)

1#锅炉房400.524431.6336440.40059.0373

③SO2

SO2源强可采用物料衡算法核算,计算公式如下:

ESO2=2R×St×(1-ηs/100)×K×10-5

式中:

ESO2 —核算时段内二氧化硫排放量,t;v0.112*37.64/10000*1000*2

R—核算时段内燃料耗量,万m3;

St —燃料总硫的质量浓度,mg/m3;

ηs —脱硫效率,%;

K—燃料中的硫燃烧后氧化成二氧化硫的份额,天然气锅炉取1。

成都市天然气H2S 含量≤40mg/m3,折合总硫的质量浓度为37.64mg/m3天然气,锅炉排气筒中SO2产生情况见下表。

表 3.24  锅炉排气筒SO2产生量

分类耗气量(万m3/a)烟气量(万Nm3/a)产生量(t/a)产生浓度(mg/m3)

1#锅炉房400.524431.6336440.30156.8034

④氮氧化物

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991-2018),氮氧化物排放量采用锅炉生产商提供的氮氧化物控制保证浓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ENOx=ρNOx×Q×(1-ηNOx/100)×10-9

式中:ENOx—核算时段内氮氧化物排放量,t;

ρNOx—锅炉炉膛出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mg/m3;

Q—核算时段内标态干烟气排放量,m3;

ηNOx—脱硝效率,%。

根据《关于印发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9]4号)中“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分表”,成都全域属于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同时根据《成都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成办函[2018]73号)中规定:“燃气锅炉须采用低氮烧技术,确保氮氧化物浓度不高于30mg/m3”以及《成都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成气领[2020]1号)中规定:“开展锅炉提标改造”。同时根据《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为30mg/m3。项目锅炉拟采用超低氮燃烧器来降低氮氧化物浓度,该燃烧器采用“双级烟气循环+烟气内循环技术”控制NOx生成,保证烟气中NOx满足地方要求。参考《天然气供热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研究现状》(《供热制冷》2016年第2期宋少鹏、卓健坤、李娜、姚强),低氮燃烧+烟气再循环技术对NOx处理效率大于70%。根据目前同类工程处理情况,该废气治理技术可行。因此,本次环评要求项目内所设燃气热水锅炉均需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氮氧化物外排浓度限值确定为30mg/m3。

计算得到项目锅炉废气中NOx产生情况见下表。

表 3.25  锅炉排气筒NOx产生量

分类耗气量(万m3/a)烟气量(万Nm3/a)产生量(t/a)产生浓度(mg/m3)

1#锅炉房400.524431.6336441.329530

2、锅炉房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综上,本项目锅炉房排放情况情况如下:

表 3.26  锅炉排气筒排放情况一览表

位置排气筒污染物烟气量

(万m3/a)污染物浓度

(mg/m3)排放量

(t/a)允许排放浓度

1#锅炉房DA001,24.8m,内径0.8m烟尘4431.6336449.03730.400510

SO26.80340.301510

NOx301.329530

因此,根据上表可知,燃气锅炉分别内置低氮燃烧装置,然后医疗综合楼1#锅炉房燃烧废气由1#专用的油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国际交流中心2#锅炉房燃烧废气由2#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7F排放,排放高度35.6m,NOX、SO2 和烟尘可以满足《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表 2 中燃气锅炉排放限值(氮氧化物≤30mg/m3,烟尘:10mg/m3、SO2:10mg/m3),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2.2.3食堂油烟

①产生情况

食堂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烹饪过程中会产生油烟,本项目医疗综合楼食堂日最大接待能力 1800 人,国际交流中心餐厅日最大接待能力1350人,院区餐厅总最大接待人数为3150人。

根据类比调查,项目人均食用油日用量约 30g/人•d,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 2~4%,平均为 2.83%。因此,医疗综合楼食堂油烟产生总量约为 1.5282kg/d,合计约 557.793kg/a;国际交流中心餐厅油烟产生总量约为 1.1462kg/d,合计约 418.363kg/a;本项目油烟产生总量约为 2.6744kg/d,合计约 976.156kg/a。

②拟采取措施

本项目内医疗综合楼-1F设置一个职工餐厅,4F设置一个餐厅,其厨房位于-1F;国际交流中心2F设置一个餐厅,其厨房位于-1F。本次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在厨房分别安装油烟净化器,共设置2套油烟净化器(处理风量 36000m3/h, 净化效率不低于 85%,日运行 6h)进行处理。

医疗综合楼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南区住院楼(11F)排放,排放高度54.99m,处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为1.0613mg/m3,经处理后排放量为 83.67kg/a,可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2.0mg/m3”的规定;国际交流中心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15F排放,排放高度82.3m,处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为0.796mg/m3,经处理后排放量为 62.7545kg/a,可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2.0mg/m3”的规定。

3.2.2.4发电机燃烧废气

本项目于-1F设置2间柴油发电机房,其中1#柴油发电机房拟设2台2000kW(主用功率)柴油发电机,为医院提供应急电源;2# 柴油发电机房拟设两台功率分别为500kW、800kW的柴油发电机为质子重离子设备专用。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将产生部分燃烧废气。由于发电机仅在停电时使用,本项目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停电概率较小,因此柴油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污染物 CO、HC、NO2 等极少。

本次评价要求,1#柴油发电机房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2# 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重离子质子治疗楼3F排放,排放高度34m

3.2.2.5污水处理站恶臭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废气处理规定:为防止病毒从医院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二次传播污染,需“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

本项目设置一座处理规模为700m3/d的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二级强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工艺,主要构筑物布置在院区西南角(院区侧下风向),医疗废水处理站在处理工程中将产生一定量恶臭气味。产生的臭气主要为H2S、NH3、臭气浓度。产生单元主要为格栅、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等。

根据美国EPA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的研究,每处理1g的BOD5,可产生0.0031g的NH3和0.00012g的H2S,并综合参照同行业数据及设计规范,按进水BOD5最大浓度150mg/L,出水BOD5浓度100mg/L进行估算,本项目运营后院内医疗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废水量为348.82m3/d、127319.3m3/a,因此处理的BOD5约为0.05232t/d,19.0968t/a,则废水在处理过程中NH3产生量为0.006758kg/h、0.1622kg/d、0.0592t/a,H2S产生量为0.00026kg/h,0.006278kg/d、0.002291t/a。污水处理站按年运行8760h(365*24h)计。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为防止病菌从医疗废水处理站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二次传播污染,医疗废水处理站采取地埋式,各污水处理构筑物加盖板密闭起来,确保没有臭气外溢,并且在各池体侧面设支管。臭气经抽风系统抽出,经紫外线消毒+二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引至地面站楼顶排放,排放高度4m。由于医疗废水处理站全封闭负压设计且位于地下,不考虑恶臭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情况。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引风机风量8000m3/h,收集效率100%,处理效率85%。

排放情况:营运期医疗废水处理站臭气经紫外线消毒+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NH3 的排放量为8.88kg/a、排放浓度为0.1267mg/m3;H2S 的排放量为0.3437kg/a,排放浓度为0.004875mg/m3,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关限值。

表 3.27  项目医疗废水处理站臭气产排情况一览表

位置排气筒污染物产生浓度mg/m3产生量

t/a产生速率kg/h风量

m3/h净化效率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

t/a排放速率kg/h

污水处理站DA003,4m,内径0.6mNH30.84480.05920.006758800085%0.12670.008880.001014

H2S0.03250.0022910.00026800085%0.0048750.00034370.000039

活性炭吸附装置建议使用多层抽屉式结构,并以蜂窝型活性炭作为净化剂(吸附能力约为 25kg(废气)/100kg(活性炭))。为确保活性炭吸附塔吸附处理效率,建设单位需安排专人定期对活性炭吸附情况做定量监测,随时掌握其是否达到吸附饱和状态,立即更换活性炭。本项目处理废气量为52.2673kg/a,因此医疗废水处理站所需活性炭用量约209.0692kg/a,活性炭每三月更换一次,更换后的废活性炭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3.2.2.6污水处理站产生氯气

本项目使用二氧化氯对污水进行消毒,二氧化氯遇热水或受光易分解为次氯酸、氯气、氧气。二氧化氯经过计量后由计量泵直接打入水中,加药过程密闭,其可能排放的废染物是用于消毒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发生泄漏事故时产生的氯气事故排放。

本项目采用全自动二氧化氯发生器生成二氧化氯气体,使用盐酸和氯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来消毒,现用现制,不在医院内进行储存,不存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裂漏的问题。

本项目二氧化氯生成后经过计量后由计量泵直接打入水中,打开二氧化氯发生器时,余氯在线监测仪自动对处理后的医疗废水进行检测,投加浓度大于标准值时,加水进行稀释调节,浓度不够时,继续投加,加药过程密闭,不会接触光及热水,且发生器设备装有报警系统,当消毒液泄露、停电、停水(动力水)和停止生产时二氧化氯发生器将自动停止生产并发出报警声。

正常工况下不会有过量二氧化氯及氯气溢出,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3.2.2.7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急医疗废物暂存间异味

1#医疗垃圾暂存间位于医疗综合楼-2F,西北侧,建筑面积约80m2;2#医疗垃圾暂存间位于国际交流中心-2F,东南侧,建筑面积约50m2,医疗废物在暂存时会有少量的异味产生。

项目医疗暂存间为单独设置的密闭房间,并按国家有关医疗废物暂存的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目前医疗废物暂存间地面通过每天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暂存间内设置紫外灯、机械排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医疗废物通过专用容器及防漏胶袋密封,对病理性医疗废物采用冷冻柜储存,臭气溢出极少,医疗废物日产日清,交由医废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收集处置。目前医院通过加强医疗废物暂存间的管理、及时清运各类固废、定时消毒等措施可有效减少臭气的产生。

3.2.2.8生活垃圾暂存间异味

1#生活垃圾暂存间位于医疗综合楼-2F,西北侧,建筑面积约160m2;2#生活垃圾暂存间位于国际交流中心-1F,东南侧,建筑面积约50m2,生活垃圾在暂存时会有少量的异味产生。

生活垃圾暂存间地面通过每天清洁和消毒,室内加强空气消毒,对生活垃圾采取袋装密封,每天联系市政清运。医院通过以上措施,能有效减少臭气的产生。环评要求:对生活垃圾暂存间加强管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禁止互混,并保持生活垃圾暂存间清洁干净,联系市政并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频率,可有效减少由生活垃圾暂存量增加而产生的臭气。

3.2.2.9汽车尾气

进出车辆的汽车尾气是项目大气污染源之一,尾气主要含有 CO、NOx、TSP 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THC。用污染系数法确定汽车在进出室外和地下停车场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系数采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汽车尾气排放状况研究”课题中,对汽车低速行驶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测定结果,单车排放因子:NOx:0.0068g/min;CO:0.239g/min;碳氢化合物:0.103g/min。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取决于汽车在停车场内的行驶速度和行驶距离,但是无论地上、地下及半地下停车场其单车排放因子都是相同的。

项目医院共建1053个停车位,其中地下机动车停车位942个,地面机动车停车位111个,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抽排风系统,扩散条件好,同时车库进出通道开阔且与地面相连,汽车尾气通过车库进出口自然扩散。加之汽车启动时间较短,废气产生量小,污染物浓度较低,运营期汽车尾气能够做到达标排放。

3.2.3废水

3.2.3.1废水产生情况

项目建成后,废水主要包括特殊性质废水、医疗废水、陪护及医护人员生活废水和其他配套设施产生的废水。废水产生总量为348.82m3/d。

①病区废水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院废水指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本项目病区废水主要由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产生废水(包括特殊性质废水)、核医学科产生废水、国际交流中心临床研究中心GCP产生废水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①项目设置放射科,照片采用数码打印,无洗印废水产生。②检验科采用先进的试纸进行检测,无含铬废水产生。③口腔科采用光固化树脂材料,不采用银汞合金,因此不会产生含汞废水。④医院不设传染病医疗区,基本无传染病废水产生。⑤放射科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使用同位素等会产生放射性废水,本项目涉及辐射部分均由有资质单位另行评价。⑥项目不设浆洗房。⑦本项目检验科血液、血清的化学检查和病理、血液化验均使用外购的成品检测试剂,不会自配检测试剂,未使用氰化物试剂和含铬试剂,因此不会产生含氰废水和含铬废水。检验科和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标本、废试剂、废试纸、检验室器皿头三遍清洗水等废弃物和废液作为危险废物处置,在检验科和实验室分类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医院危险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因此本项目产生的特殊性质废水主要为检验废水包含器具清洗废水、检验废液使用硝酸、硫酸、盐酸、过氯酸、三氯乙酸等。本项目产生的特殊性质污水主要是酸性废液,其预处理方法为:

酸性废液:设酸性废水预处理容器收集后处理酸性废水,酸性废水采用中和法,中和剂选用氢氧化钠,中和至pH值7-8后排入院内污水处理站处理。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特殊性质污水应单独收集,经预处理后与医院污水合并处理,不得将特殊性质污水随意排放。项目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特殊性质废水经预处理之后各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浓度约为:CODCr:300mg/L,BOD5:150mg/L;SS:120mg/L;氨氮:50mg/L;粪大肠菌群:3×108个/L。

根据2.5公用工程章节分析,本项目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包括特殊性质用水)用水总量为235.29m3/d,排水量为200m3/d。其中特殊性质废水经中和预处理后与其他病区废水一起经2#污水预处理池(100m3)处理后,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参考《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项目病区废水各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浓度约为:CODCr:300mg/L,BOD5:150mg/L;SS:120mg/L;氨氮:50mg/L;粪大肠菌群:3×108个/L。

根据2.5公用工程章节分析,本项目核医学科用水总量为1.29m3/d,排水量为1.29m3/d,核医学科废水单独设置排水系统和1个容积为60m3的核医学科衰变池,位于-2F衰变处理机房, 2个出水衰变单元,每单元有效容积30m3,从放射性污水排入第一个衰变单位灌满后放射性污水到达第二个衰变单元需2-3天左右,每个衰变单元存储20个小时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通过2#污水预处理池(100m3)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参考《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项目病区废水各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浓度约为:CODCr:300mg/L,BOD5:150mg/L;SS:120mg/L;氨氮:50mg/L;粪大肠菌群:3×108个/L。

综上,项目病区用水总量为236.58 m3/d,排水量为201.29m3/d。

②非病区废水

本项目非病区废水主要为后勤办公人员生活废水、食堂废水、锅炉排水。

根据2.5公用工程章节分析,食堂废水产生量为137.7m3/d,后勤办公人员生活废水产生量为3.4m3/d、锅炉排水6.43 m3/d,非病区废水产生总量为147.53 m3/d。

生活污水污染物及产生浓度为CODCr:300mg/L,BOD5:150mg/L;SS:120mg/L;氨氮:50mg/L,总磷8mg/L。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3.4m3/d。

食堂废水污染物及产生浓度为CODCr:300mg/L,BOD5:150mg/L;SS:120mg/L;氨氮:50mg/L,总磷8mg/L,动植物油120 mg/L。食堂废水产生量为137.7m3/d。

锅炉排水主要污染物及产生浓度为COD 40mg/L,悬浮物50mg/L。锅炉排水6.43 m3/d。

食堂废水分别经设置于医疗综合楼-2F隔油机房(35 m2)的1#隔油池和设置于际会议中心-2F隔油间(30 m2)的2#隔油池处理后同办公人员生活污水、锅炉排水一起经1#污水预处理池(100m3)处理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2.3.2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1)预处理工艺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特殊性质污水应单独收集,经预处理后与医院医疗区污水合并处理,不得将特殊性质污水随意排入下水道。酸性废水采用中和法预处理,直接加入中和药剂(氢氧化钠)中和处理。

项目食堂产生的食堂废水含有动植物油,经修建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后经1#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2)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

本项目为非传染病医院,需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水总量约为348.82m3/d,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HJ2029-2013):“非传染病医院污水,若处理出水直接或间接排入地表水水体或海域时,应采用二级处理+消毒工艺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若处理出水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管网时,可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

1)工艺流程的选择与确定

污水处理工艺是否先进,主要是在水质达标的前提下,是否能减少工程的投资、运行管理是否简便、运行操作是否稳定、运行成本是否经济。在此我们根据项目区废水水质、水量的实际情况和气温、地质条件等因素,考虑到该污水的特点,为此经过一系列方案对比和优化选择。目前用于医院污水处理的工艺主要有①二级生化处理+消毒工艺;  

②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

一级强化+消毒的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医院污水处理后需达到预处理排放标准,但该法向是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剂,带来的渣量较大,且本项目是医疗废水和浆洗废水等一起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含量较高,如果采用此方案,可能会导致污水处理站COD、氨氮出现超标现象,不能稳定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NH3-N、TP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准》(GB/T31962-201)表1中B级标准)。故本项目采用预处理+生化接触+消毒工艺,本项目具体选用生化接触+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本项目污水处理措施如下:

①核医学科废水:核医学科废水单独设置排水系统和1个容积为60m3的核医学科衰变池,位于-2F衰变处理机房, 2个出水衰变单元,每单元有效容积30m3,从放射性污水排入第一个衰变单位灌满后放射性污水到达第二个衰变单元需2-3天左右,每个衰变单元存储20个小时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通过2#污水预处理池(100m3)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②项目检验科与实验室产生的检验试剂、废液以及前三次清洗的高浓度废水均单独收集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因此特殊性质医疗废水主要为检验仪器清洗过程产生的低浓度酸性废水(前三次清洗废水之后的清洗废水)。项目检验科与实验室酸性废水拟用酸碱中和池(项目医疗综合楼检验科室和国际会议中心临床研究中心GCP实验室内仪器清洗槽旁设置1.0m3 中和池)收集后,采取中和法预处理,主要使用氢氧化钠、石灰作为中和剂,中和至pH 值7-8 后经2#污水预处理池(100m3)预处理后排入院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③本项目食堂废水分别经设置于医疗综合楼-2F隔油机房(35 m2)的1#隔油池(2m3)和设置于际会议中心-2F隔油间(30 m2)的2#隔油池(2m3)处理后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100m3),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④项目行政后勤人员生活废水、食堂废水(先经油水分离器处理)、锅炉废水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100m3)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⑤院区其余废水经2#污水预处理池(100m3)预处理后排入院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项目综合废水经院内污水站处理后出水由市政污水管网输送至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采用《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 号)中推荐的二级处理工艺。

本项目拟在院区东侧设置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700m3/d,本污水处理站工艺采用:生化接触+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NH3-N、TP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准》(GB/T 31962-201)表1中B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经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表1 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后排入锦江。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经紫外灯消毒+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除臭处理后经排气管道引至地面楼楼顶(H=4m)排放。

环评要求:污水处理站进、出口均安装流量计、COD、NH3-N 在线监测仪;接触池出口安装总余氯在线监测仪;严格做好院内排水管网、承插连接,做好防渗处理。

2)设计处理量

项目产生的污水量为348.82m3/d,全部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医院污水处理采用“预处理+二级处理+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工艺,参考《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考虑1.2的保障系数,故项目拟设置处理量为700m3/d的污水处理站,医院产生的医疗废水要满足本项目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进水水质标准后方能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为杜绝不达标事故性废水外排,设置240m³污水事故池一座。

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3.2-2  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污泥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设施污泥经沉淀后,污泥中含有大量细菌,若直接外排,将造成二次污染。在此单元中设计采用投加石灰消毒,定期清掏排入污泥池中,石灰消毒、干化处理后桶装密闭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清掏时对其进行检测,达到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排放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污泥排放标准。

3.2.3.3排放情况

项目污水处理站布设于项目东侧,全部采用地埋式,园区废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预处理标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348.82 m3/d,全院总外排废水348.82 m3/d,排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染物排放标准》(DB5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后后排入锦江,预测项目营运期废水处理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见下表:


表 3.28  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

废水种类废水类型产生量主要污染物

CODNH3-NBOD5SS总磷

t/dt/a浓度(mg/L)产生量浓度(mg/L)产生量浓度(mg/L)产生量浓度(mg/L)产生量浓度(mg/L)产生量

(t/a)(t/a)(t/a)(t/a)(t/a)

病区用水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用水2007300030021.9503.6515010.951208.76100.73

核医学科废水1.29470.853000.141255500.02354251500.07062751200.056502100.0047085

小计201.2973470.85/22.041255/3.6735425/11.0206275/8.816502/0.7347085

项目污水处理池处理后201.2973470.8515011.0206275453.30618825503.6735425302.204125580.5877668

非病区用水后勤办公人员生活废水3.412413000.3723500.062051500.186151200.1489280.009928

食堂废水137.750260.530015.07815502.5130251507.5390751206.0312680.402084

锅炉废水6.432346.95400.093878////////

小计147.5353848.45/15.544328/2.575075/7.725225/6.18018/0.412012

项目污水处理池处理后147.5353848.451508.0772675452.42318025502.6924225301.615453580.4307876

进入管网348.82127319.3/19.097895/5.7293685/6.365965/3.819579/1.0185544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348.82127319.3303.8195791.50.1909789560.7639158101.2731930.30.03819579


3.2.4噪声

本项目投入营运后主要的噪声为:社会生活噪声(人员活动)、设备噪声(污水处理设备、柴油发电机、中央空调主机冷却塔、锅炉、水泵房、通风系统等动力设备)和车辆交通噪声等。

3.2.4.1社会生活噪声

办公人员工作和日常就诊活动产生的噪声等属于社会生活噪声,其源强为50~65dB(A)。社会噪声不稳定、短暂,主要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粘贴提示标语,院内禁止喧哗、吵闹,避免对住院病人的休息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项目外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项目四周外墙上的窗户均采用隔声玻璃(要求隔声量不小于35dB(A)),项目营运期间,在此情况下,室内人员活动噪声经隔声及距离衰减后,能够达标排放。

3.2.4.2设备噪声

本项目产噪设备主要为污水处理设备、柴油发电机、中央空调冷却塔、锅炉、水泵房、通风系统等动力设备,上述设备除中央空调冷却塔位于项目西南侧,其余设备均为于地下室或室内,具有一定的隔声作用,可有效减少设备运行时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各种设备噪声源强值约80~90dB(A)。项目设备噪声产生及治理情况见下表所示。

表 3.29  项目噪声源统计表单位:dB(A)

编号装置源强 dB(A)产生位置噪声控制措施处理后噪声级

1污水处理设备80水泵、风机等,项目东侧地埋式建筑,加药间密闭设置, 并设置基础减震措施等55

2消防水泵80医疗综合楼-1F密闭置于地下消防水泵房内,并设置基础减震措施等55

3柴油发电机90医疗综合楼- 1F选用低噪声设备,进风口与出风口消声处理,机组加装防震垫圈等55

4中央空调冷却塔85南区住院楼11F/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3F冷却塔四周设置隔声屏,安装消声设备(如消声导流片、落水效能等),进 出口设软接头,进行基础减震,密闭隔声等65

5冷水机组85医疗综合楼- 1F选用低噪声设备,进行基础减震,密闭隔声等55

6锅炉房85医疗综合楼- 1F/国际交流中心-1F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于单独房间内,进行基础减震、密闭隔声等55

7通风系统65地下室、各楼层选用低噪声设备,出风口安装消声器55

为控制设备噪声,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拟采用以下降噪措施:

①合理设备选型,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

②合理布局噪声源,对主要产生噪声的设备采用专门设备房进行隔声,如:将锅炉、消防水泵、柴油发电机房等均布设于地下室内;医疗废水处理站为地埋式设备,并设置基础减震措施等。中央空调冷却塔设置在室外远离人员聚集处、多联机空调系统外机、分体式空调外机均安装在室外,但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如空调机组及风机进出口设软接头,设置隔声罩或隔声屏,使用吸音材料,安装消声设备(如消声导流片、落水效能等),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噪声干扰。

③对主要产躁设备进行安装减震垫等进行减振降噪,如:空调机组底部安装减振垫;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均加设可曲绕橡胶接头以减振;立柜式、吊装式空调、通风设备及部分风管、水管吊架采用隔振吊架。通风空调系统设备选用低噪设备,设备安装采用减震支吊架等措施,降低噪声震动对环境的影响。

④通排风系统对进出风分管加装消声器进行消声处理。

⑤对于柴油发电机房等高噪声源区域,可考虑在设备房四周安装吸声材料, 进一步降低设备噪声。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噪声源强,确保场界噪声达标。

3.2.4.3车辆交通噪声

本项目设置1053个停车位,其中地下停车位942个,地上停车位111个。停车场往来车辆将产生车辆噪声, 噪声值一般在 60~75dB(A)。项目建成营运后,应加强对进出项目区车辆的管理,其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①预留救护车通道,使进出畅驶入停场的车辆不得怠速停车,并使车辆进出畅通,消除在医院发生阻塞道路、鸣笛现象的可能;

②同时规范管理院内地面区域,项目区内禁鸣喇叭,尽量减少机动车频繁启 运和怠速,限制车速,规范停车场的停车秩序等措施,尽量减少机动车停车数量, 减少机动车噪声对医院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③避免救护车出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评价要求进医院时禁止启用警报器,避免对周边住户的休息产生干扰。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能有效降低车辆噪声10~15dB(A),实现达标排放。

3.2.5固体废弃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危险废物: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实验废液、污水处理站与污水预处理池产生的污泥、活性炭吸附塔更换产生的废活性炭,一般固废:医务人员及体检人员等产生的生活垃圾(含办公垃圾)、餐厨垃圾(包含废油脂)、污水预处理池污泥、高效过滤器更换的废滤膜等。

3.2.5.1一般废物

(1)生活垃圾

本项目医疗工作人员按850人,办公人员100人,住院病人500人计,陪护人员500人,每人每日产生生活垃圾0.5kg,每日产生生活垃圾0.975t/d(355.88t/a);门诊病人按照1125人/d,每人每日产生生活垃圾按 0.1kg 计,每日产生生活垃圾 0.11t/d(40.15t/a)。则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396.03t/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交由市政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治理措施:本项目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暂存于生活垃圾暂存间,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环保要求:生活垃圾暂存间应采用大型密闭垃圾桶进行储存垃圾,垃圾采用安全袋袋装收集、桶装储存,禁止垃圾随地堆砌、乱倒乱放;生活垃圾暂存间应严格做好防雨、防渗、防漏措施;生活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严禁垃圾过夜堆放,生活垃圾暂存间需定期喷洒药水,防止蚊蝇滋生。

(2)餐厨垃圾(隔油池浮油)

产生量:医疗综合楼员工食堂与餐厅满足1800人就餐需要,达到上限后无法就餐;国际交流中心餐厅满足1350人就餐需要,达到上限后无法就餐;餐厨垃圾产生量按 0.1kg/人.d 计算,则本项目餐厨垃圾产生量为315kg/d(114.98t/a)。

治理措施:根据《成都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 176 号), 建设单位应设立餐厨垃圾收集场所,餐厨垃圾(隔油池浮油)应交由经城管部门许可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收运、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装。本项目医疗综合楼-1F设置1#餐厨垃圾暂存间(10m2),国际交流中心-1F设置2#餐厨垃圾暂存间(38m2),餐厨垃圾经桶装分类密封收集后暂存于餐厨垃圾暂存间,交由经城管部门许可的单位清运处理,日产日清。

环评要求:

a.使用符合标准、有醒目标识的餐厨垃圾专用收集容器;隔油池产生的废油脂需收集后与餐厨垃圾一起储存,最终交由经城管部门许可的单位处理。

b.保持餐厨垃圾收集、存放设施设备功能完好、正常使用、干净整洁。

c.按规定分类收集、密闭存放餐厨垃圾;餐厨垃圾收集场所应保持低温状态, 防止食物的腐败和蚊蝇滋生。

d.与取得经营许可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签订书面收运协议,并在餐厨垃圾产生后 24 小时内交其收运,并落实联单制度。

(3)污水预处理池污泥

项目1#生活污水预处理池,总容积 100m3,用来处理非病区的生活污水及食堂废水。本项目预处理池收集的污水为行政人员生活以及经隔油处理后的食堂废水,废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项目预处理池污泥属于一般固废,污泥产生量约为5.5t/a。

治理措施:该部分污泥定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掏,一般半年清掏一次。

(4)废树脂

锅炉和蒸汽发生器软水系统定期更换树脂滤芯,将产生废树脂,根据水质情况估算其更换频次为 4 年 1 次,每次更换量为 0.8t。更换后的废弃树脂交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统一清运。


3.2.5.2危险固废

本项目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废试剂瓶、废活性炭、废紫外灯管、废过滤介质、负压站污物和废滤芯。

(1)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主要为门诊、治疗室、病房等区域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负压吸引系统污物罐中收集的痰、血、脓及其他体内外污物)。本项目涉及到的医疗废物主要包括以下类别,见下表所示。

表 3.210  本项目涉及到的医疗废物

序号名称类别危废编号

1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5、检验废液(含检验器皿前三次清洗废水)感染性废物HW01医疗废物:卫生831-001-01感染性废物

2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脏器、胚胎、残肢)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病理性废物HW01医疗废物:卫生831-003-01病理性废物

3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损伤性废物HW01医疗废物:卫生831-002-01损伤性废物

4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药物性废物HW01医疗废物:卫生831-005-01药物性废物

5废弃的次氯酸钠、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化学性废物HW01医疗废物:卫生831-004-01化学性废物

注明:①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②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经、肛经、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 疗、护理用品。

③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住院病人按每病床每日产生医疗废物0.55kg计(其中包含日常治疗产生的垃圾),按住院人数峰值500人计;门诊医疗废物按每日每人次产生0.02kg计,门诊就诊人次峰值为1125人。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建成后,医疗废物产生量见下表:

表 3.211  本项目医疗废物产生量

类别数量定额产生量

(kg/d)(t/a)

住院楼500床/d0.55kg/床·d275100.38

门诊楼1125人/d0.02 kg/人·d22.58.21

合计--297.5108.59

由上表计算可知,本项目建成后,全院医疗废物产生量共计为 108.59t/a。

治理措施: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 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 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 号)等规范要求,本项目西南侧设置的1间医废暂存间用于医疗废弃物的暂存,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暂存于位于医疗综合楼-2F 的1#医疗废物暂存间(80m2),和位于国际交流中心-2F的2#医疗垃圾暂存间(50m2),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日产日清。环评要求:暂存间内安装有空调、紫外线消毒灯,暂存间每日清洁消毒,医疗废物暂存间内已设置专门贮存病理性废物的冰柜。

(2)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

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量与原水的悬浮固体及处理工艺有关。在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量悬浮在水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和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沉淀分离出来形成污泥若不妥善消毒处理,任意排放或弃置,同样会污染环境,造成疾病传播和流行。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主要包括医疗废水处理站格栅渣、沉淀池污泥,其被列入《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 号)中“感染性废物/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中“HW01 医疗废物/卫生/831-001-01 感染性废物”。

产生量:参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产生的污泥量约为85g/人.d。本项目最大住院病人数量500人,则营运期污泥产生量为0.0425t/d(15.51t/a)

按《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有关界定,项目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属于危废(HW01),污水处理站修建污泥池(10m3),医院定期对污泥投加石灰搅拌均匀进行消毒、干化,经消毒、干化处理后的污泥桶装密闭收集后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立即运走,不在医院内长时间暂存。

治理措施: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估计三个月清掏一次,污泥属于危险废物,污泥清掏出来后先在污泥暂存间内经生石灰脱水消毒处理后,然后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立即运走,不在医院内长时间暂存。

(3)废活性炭

医院医疗废水处理站废气处理系统活性炭使用量约为0.209t/a,活性炭需定期更换,更换周期为每三月更换一次。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版)》中“HW49 其他废物中的 900-041-49 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更换后的活性炭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4)废紫外灯管

项目运营期间部分含菌废气需要经紫外消毒杀菌后排放,年使用紫外灯管量约 300 个,重约 90kg/a。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版)》 中“HW29 含汞废物中的 900-023-29 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含汞荧光灯管及其他废含汞电光源”。 更换后的废紫外灯管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5)废过滤介质

项目运营期空调/新风系统使用过程需要定期更换过滤介质(滤芯/滤网), 医院属于特殊建筑群,建议更换频次为 3 个月。项目年更换过滤介质量约 0.25t。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版)》中“HW49 其他废物中的 900-041-49 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 更换后的废过滤介质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表 3.212  本项目固废产生及治理措施一览表

序号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t/a)产生工序及装置形态产废周期危险特性污染物防治措施

1医疗废物HW01831-001-01108.59医院诊疗活动固态、液态每天In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每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831-002-01固态、液态每天In

831-003-01固态、液态每天In

831-004-01固态、液态每天T

831-005-01固态、液态每天T

2废荧光灯管HW29900-023-290.09杀菌固态/T分类暂存 于危废间, 定期交由 资质单位 处理,禁止在医院内 长期贮存

3废过滤介质HW49900-041-490.25空调/新风系统固态3 个月T/In

4废活性炭HW49900-041-490.209医院污水处理站臭气固态3 个月T/In

5污水处理站污泥HW01831-001-0115.51污水处理站(预消毒池、格栅、沉淀池)、肠道及发热门诊区预消毒池固态每天In定期清掏经生石灰脱水消毒处理后,然后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立即运走,不在医院内长时间暂存。

6生活垃圾//396.03医生、病人日常生活固态每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交由市政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7餐厨垃圾(隔油池浮油)//114.98食堂液态每天定期清掏隔油池、交资质单位处理

8生活污水预处理池污泥//5.5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固态3个月/定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掏

9废树脂//0.2锅炉房软水制备系统固态1 年交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统一清运

表 3.213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

序号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位置占地面积贮存方式贮存能力贮存周期

1医疗废物HW01831-001-01医疗废物暂存间80m2+50 m2专用容器(桶、盒塑料袋等)密封保存(病理性废物贮存于专用冰柜内1t1 天

831-002-01

831-003-01

831-004-01

831-005-01

2废紫外灯管HW29900-023-29危废间40m2+50 m2密闭桶装0.05t半年

3废过滤介质HW49900-041-49密闭袋装0.2t半年

4废活性炭HW49900-041-49密闭桶装0.2t半年

5污水处理站污泥HW01831-001-01污泥池5m2(10m3)湿污泥直接排入污泥池中存放10t三个月

3.2.5.3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住院楼、医疗用房等各层均设有污物暂存间,每日利用位于污物间旁边的独立污染物转运楼梯将医疗废物转运至设置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内。院区医疗废物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分别置于专用包装袋或者容器内。病理性废物设置专用冰柜(或冰箱)储存,由每层设置的垃圾桶和污物暂存间分类收集,收集后运至医疗废物暂存间,最终交由有医疗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同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等相关医疗废物处置规定,本环评提出以下措施及管理要求:

①医疗废物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设计要求,防渗层为粘土层+20cm厚P8抗渗混凝土+2mm厚HDPE防渗膜。

通过上述措施可使重点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并做到密闭、防渗漏;

②周边设置截流沟排向病区污水处理系统;

③设置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及一般废物分类收集标识;

④医疗废物应做到当日清运,使用中做到消杀、灭菌,防止病源扩散或传染;

⑤危险废物暂存间和医疗废物暂存间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⑥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定期消毒和清洁;

⑦做好医疗废物暂存和运出处理的管理工作,严格医疗废物的“日产日清”制度,污物暂存间专人负责清扫消毒工作,每天清扫并用84消毒液消毒一次;

⑧垃圾装运后必须消毒并检查车辆密闭完好性,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沿途洒落,避免医疗废物产生二次污染。

⑨医疗废物暂存间应配有称重(计重电子秤)、冲洗、冰箱或冷藏柜、紫外线灯、消毒液喷洒、长把毛刷、拖把或其他清扫等设备。

固废储运:由于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固废,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其在院内科室间储运、污物暂存间运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储运、以及外运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病房、诊室、手术室等高危区必须采用双层废物袋或可密封处理的聚丙烯塑料桶。手术室产生的针头等锐器不应和其他废物混放,使用后要稳妥安全地放入防漏、防刺的专用锐器容器中。锐器容器要求有盖,并做好明显的标识,防止转运人员被锐器划伤引起疾病感染。

②对医疗废物必须按照国家卫生部和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收集,并及时打包、消毒。废物袋的颜色为黄色,印有盛装医疗废物的文字说明和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装满3/4后就应由专人密封清运至暂存间。废物袋口可用带子扎紧,禁止使用订书机之类的简易封口方式。

③医院应在病区与废物存放点之间设计规定转运路径,以缩短废物通过的路线。要求使用专用手推车,要装卸方便、密封良好,废物袋破裂时不至于外漏,还要易于消毒和清洁。

④危险废物暂存间和医疗废物暂存间要求有遮盖措施,有明显的标识,远离人员活动区。存放地应有冲洗消毒设施,有足够的容量,至少应达到正常存放量的3倍以上,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周转箱整体为硬制材料,防液体渗漏,可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多次重复使用的周转箱(桶)应能被快速消毒或清洗,周转箱(桶)整体为黄色,外表面应印(喷)制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文字说明。

⑤医疗废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寄生虫卵、有害病原体,污泥和栅渣垃圾集中消毒后由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⑥医院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禁止性规定:

a、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b、禁止邮寄医疗废物。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采取上述措施处理后,项目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均能得到有效收集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2.6地下水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44号)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通知》(生态环境部令部令第1号),本项目属于“三十九、卫生111 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战、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卫生机构新建、扩建床位500张及以上的”项目,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中,本项目所属行业类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III类,项目地下水环境不涉及敏感及较敏感区,属于不敏感地区,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

3.2.6.1污染途径

本项目用水来自市政给水管网,本项目给、排水均不会与地下水直接发生联系,故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明显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仅有可能对地下水的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途径主要是由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

本项目营运期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的途径主要是废水排放或原料泄漏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根据本项目特点,营运期因渗漏可能产生的污染地下水环节有:

① 医疗废物暂存间、其他危险废物暂存间、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医疗废水处理站投药间、隔油池发生“跑、冒、滴、漏” 使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

②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导致原料外溢,进入地下水环境。

3.2.6.2防治分区

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在做好防止和“跑、冒、滴、漏”等源头防污措施的基础上,对主要污染区域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措施。

各建构筑物中,医疗废物暂存间须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其余构筑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提出防渗技术要求。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表 3.214  本项目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

污染物控制难易程度主要特征本项目涉及构筑物备注

对地下水环境由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 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隔油池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为混凝土结构;池体破损后废水泄漏下渗过程不易及时发现和处理。确定以上构筑物污染物控制难易程度“难”。

对地下水环境由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 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主体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氧气站、柴油发电机房

(含储油间)、废物暂存间、污水站加药间及消毒间各主体建筑物涉及化学品使用,一旦撒漏,易于发现和处理;医疗废物暂存间、其他危险废物暂存间、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生活垃圾暂存间收集的废物,一旦撒漏,易于发现和处理;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储存的油料,一旦撒漏,易于发现和处理;确定以上构筑物污染物控制难易程度“易”。

表 3.215  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本工程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本项目所在地包气带主要为潜水面以上基岩,根据区内现场调查可知,包气带厚度约为 4~16m,项目所在地包气带主要由红层风化砂泥岩组成,其渗透系数在 10-7cm/s<K≤10-4cm/s 之间。综上确定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

根据各建构筑物污染防控难易程度,评价要求项目进行分区防渗,防渗分区判定如下:

表 3.216  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

防渗分区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渗技术要求构筑物

重点防渗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

中-强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

/

一般防渗区易-难其他类型等效粘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各主体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地下室1F

中-强/

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医疗废水处理站投药间、隔油池

/

简单防渗区中-强其他类型一般地面硬化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以外的的医院道路、门卫室

注: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储存柴油;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暂存污泥;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处理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处理站处理医疗废水,评价要求参照危废暂存间,按照重点防渗标准设计。

重点防渗区: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重离子质子治疗楼消毒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站投药间、食堂隔油池;

一般防渗区:各主体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生活废水预处理池、氧气站、餐厨垃圾暂存间、地下室 -1F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

简单防渗区: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以外的的医院道路、门卫室。

3.2.6.3防治措施

①重点防渗区

医疗废物暂存间、其他危险废物暂存间、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医疗废物暂存间用于储存本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其他危险废物暂存间主要储存本项目产生的其他危险废物,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暂存污泥,其防渗措施应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进行设置,防渗层结构为粘土层+20cm厚P8抗渗混凝土+2mm厚HDPE防渗膜,防渗效果Mb≥6.0m,渗透系数≤1.0×10-10cm/s。根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发[2006]206号)要求,暂存间1.0m高裙角也需要做防渗处理。

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医疗废水处理站、隔油池:防渗层结构为粘土层+20cm厚P8抗渗混凝土+2mm厚HDPE防渗膜,防渗效果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

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以及医疗废水处理站投药间四周设置防渗围堰,围堰高10cm,并配备大容量的置换桶,以做柴油/次氯酸发生泄漏时收容并安全转移的工具。

污水处理站、污水提升泵房、重离子质子治疗楼消毒预处理池:污水处理站和重离子质子治疗楼消毒预处理池为地埋式,防渗层结构为粘土层+20cm厚P8抗渗混凝土+2mm厚HDPE防渗膜,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防渗材料,防渗效果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

污水管道:选用聚乙烯双壁波纹管,使管道防渗效果满足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

②一般防渗区

各主体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氧气站、生活垃圾暂存间、地下室-F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防渗层结构为夯实粘土层+15cm厚P8抗渗混凝土硬化,防渗效果Mb≥1.5m,渗透系数≤1.0×10-7cm/s。

③简单防渗区

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以外的的医院道路、门卫室进行地面硬化处理。

3.2.6.4管理措施

①落实防渗措施,严格按照分区防渗措施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宜按 50 年进行设计,防渗材料必须符合防渗系数要求。

②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防范风险事故对地下水的影响。

③定期进行消毒、清洁,落实防渗措施,

④定期开展地下水监测,制定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2.7项目非正常排放分析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污染源主要来自项目内污水处理站。

(1)污水处理站废水

当污水处理站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会导致出水水质不合格,从而超标排放。

对此,本次评价提出管理要求:

1)在污水站废水总排口设置自动监测仪表,在线监测出水中流量、COD、氨氮,接触池出口安装总余氯在线监测仪,当水质不合格时应启动水自动回流系统,重新处理达标后排放。

2)新建污水处理站配备有1 个应急事故池,容积为240m3,大于项目废水日排放量的30%(104.646m3/d),能够满足事故暂存要求,可暂存污水处理站事故或其他事故发生时产生的废水。·

(2)污水处理站废气

当污水处理站活性炭吸附装置未定期更换活性炭或干燥剂、紫外线消毒系统故障时,污水处理站废气可能超标排放。对此,本次评价提出管理要求:

1)设置专人对活性炭和干燥剂使用、更换的量与频次进行登记记录;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确保活性炭在有效期范围内。

3.2.8本项目营运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下表。

表 3.217  正常工况下大气污染物排放汇总

项目污染物来源污染物产生量

t/a产生浓度mg/m3排放量

t/a排放浓度

mg/m3治理措施标准

院区浑浊带菌空气医院就诊、治疗病原微生物////消毒/

中央负压吸引系统废气中央负压吸引系统病原微生物经紫外灯消毒后通过内置排风井引至楼顶排放/

进出医院的机动车尾气车辆行驶CO、NOx、HC/地下停车场设置机械抽排风系统,加强绿化等/

污水站恶臭气污水处理系统NH30.05920.84480.008880.1267负压收集、

紫外线+活性炭除臭《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466-2005)

H2S0.0022910.03250.00034370.004875

锅炉房天然气燃烧废气1#锅炉烟尘0.40059.03730.40059.0373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由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

SO20.30156.80340.30156.8034

NOx1.3295301.329530

食堂油烟医疗综合楼厨房油烟0.567.0750.0841.0613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过专用烟道引至南区住院楼(11F)排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国际交流中心厨房油烟0.425.30650.0630.796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过专用烟道引至国际交流中心15F排放

发电机废气柴油发电机CO、NOx、HC////由自带的废气净化装置处理后经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


表 3.218  正常工况下水污染物排放汇总

项目废水量

m3/d污染物产生量

t/a产生

浓度

mg/L排放量

t/a排放

浓度

mg/L治理

措施标准

病区废水201.29pH6-9/6-9/污水处理站《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CODcr22.04125530011.0206275150

氨氮3.6735425503.3061882545

BOD511.02062751503.673542550

SS8.8165021202.204125530

TP0.7347085100.58776688

非病区废水147.53pH6-9/6-9/污水预处理池《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ODcr15.5443283008.0772675150

氨氮2.575075502.4231802545

BOD57.7252251502.692422550

SS6.180181201.615453530

TP0.41201280.43078768

合计348.82pH6-9/6-9///

CODcr37.585583/19.097895/

氨氮6.2486175/5.7293685/

BOD518.7458525/6.365965/

SS14.996682/3.819579/

TP1.1467205/1.0185544/


表 3.219  正常工况下主要噪声源噪声排放汇总

序号主要噪声源噪声级dB(A)位置运行状况控制措施措施后噪声(dB(A))

1各类水泵80~85负一楼连续运行减震、消声和隔声70

2各类风机75-80负一楼连续运行65

3空调冷却塔80-85楼顶间歇运行65

4机动车噪声70~80停车场至大门间歇运行//

5人群50~65一楼大厅间歇//

表 3.220  正常工况下固废排放汇总

污染物名称污染源产生量t/a排放量t/a污染物类型去向

生活垃圾院内人员日常生活396.03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交由市政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餐厨垃圾食堂、油水分离器114.980餐厨垃圾定期清掏隔油池、交资质单位处理

污泥生活污水预处理池5.50一般固废定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掏

废树脂锅炉房软水制备系统0.20一般固废交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统一清运

医疗废物医院诊疗活动108.590危险废物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每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废荧光灯管紫外灯0.090危险废物分类暂存于危废间, 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理,禁止在医院内长期贮存

废过滤介质空调/新风系统0.250危险废物

废活性炭医院污水处理站臭气处理0.2090危险废物

污水处理站污泥医疗污水处理系统15.510危险废物定期清掏经生石灰脱水消毒处理后,然后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立即运走,不在医院内长时间暂存。

3.3总量控制

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 号)及《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环办发〔2015〕333 号)要求,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为:

大气建议总量控制指标:烟粉尘、SO2、NOX。

水环境建议总量控制指标:COD、氨氮、TP。

综上,项目建议总量控制指标见如下表所示:

(1)废水

本医院废水产生量为348.82m3/d、127319.3m3/a,病区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非病区污水经预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分别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染物排放标准》(DB5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后后排入锦江。

①医院排口:

COD=348.82×365×150×10-6=19.0979t/a

NH3-N=348.82×365×45×10-6=5.7294t/a

TP=348.82×365×8×10-6=1.0186t/a

②经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进入环境的量为:

COD=127319.3×30×10-6=3.8196t/a

NH3-N=127319.3×1.5×10-6=0.191t/a

TP=127319.3×0.3×10-6=0.0382t/a

表 3.3-1 项目废水污染物总量表

污染物名称厂区排放(t/a)污水厂排放(t/a)

废水CODcr19.09793.8196

氨氮5.72940.191

总磷1.01860.0382

(2)废气

本项目烟气排放标准执行《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中“表2”禁燃区标准,SO2执行10mg/m3、NOx执行30mg/m3、颗粒物执行10mg/m3。本项目共燃烧400.52万m3/年的天然气,由此得出SO2、NOX、烟尘的总量排放分别如下:

①按照标准核定

SO2≤(4431.633644×104)×10×10-9=0.4432t/a

NOX≤(4431.633644×104)×30×10-9=1.3295t/a

烟尘≤(4431.633644×104)×10×10-9=0.4432 t/a

②实际情况核定

SO2≤(4431.633644×104)×6.8034×10-9=0.3015t/a

NOX≤(4431.633644×104)×30×10-9=1.3295t/a

烟尘≤(4431.633644×104)×9.0373×10-9=0.4005 t/a

综上,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见表3.3-2。

表 3.3-2  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名称标准法核定排放量(t/a)实际排放量

(t/a)

燃气废气SO20.44320.3015

NOx1.32951.3295

颗粒物0.44320.4005

以上总量控制指标分别按照产污系数法和标准法进行核算,均为环评建议指标,最终应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为准,总量控制指标采取双倍替代原则。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自然环境概况

4.1.1地理位置

成都市双流区位于四川省中西部,成都平原东南缘,成都市西南近郊。地跨东经103°47´51"~104°15´33",北纬30°13´32"~30°40´12"。境域东连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南接仁寿县、彭山县,西邻新津县、崇州市,北靠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和高新区。

双流地处成都市腹地,呈扇形环绕中心城区西—西南—南面分布,为成都西南的门户区。县城东升镇,距成都市中心仅17公里。县域东西宽46公里,南北最长49公里,幅员面积103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3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2平方公里,辖26个建制镇。优越的区位条件,强劲推动双流尤其是县域北部片区经济快速发展。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SWC2019-03-010地块,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4.1.2地质地貌

4.1.2.1地貌

双流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南边缘,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西侧,地貌上既有低山,丘陵,也有平原和台地。龙泉山为喜马拉雅山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个呈NE-SW走向的大背斜构造隆起。它与正兴(苏码头)短轴背斜之间形成一个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带,其地势是北东高,南东低,龙泉山环恒于县区东南边界,海拔700~967m,为全县地形最高部分,最高峰永兴乡龙神埂(金台村),海拔967m;县境西南部为牧马山台地,海拔455~692m,台面上缓丘起伏,高出于平原,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县区北部,北西部的广大地区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其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全县最低点在黄佛乡陈新村大河滩,海拔只有435m,县境地形最大高差为532m。

4.1.2.2地质

双流区地层由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组成,其中第四系较为发育,由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物组成,以中上更新统分布最广,其余为零星分布。

双流区大地构造为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成都断陷。成都断陷属于地堑式山前坳陷,是自老第三纪末期以来,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龙门山、龙泉山断褶带(束)隆起的同时,相对逐渐陷落,堆积了从周围山区带来的大量第四纪松散砂砾卵石层。底部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地层,上部覆盖第四系松散物质。自下而上分别为中下更新统冰渍层,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古河流冲洪积层和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主要物质组成由砾石、合泥砾石、砂卵砾石、含泥砂石和粘土等物质覆盖。覆盖物分布沿轴线较厚,向两侧逐渐减薄,最厚处可达550m。第四纪沉积厚度可达500余米,其表层颗粒较细,为粘质砂土或粉砂质粘土,下伏深厚不等的砂砾卵石层。县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与断裂。

4.1.3气候条件

双流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带性气候分布较广,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秋长夏短;全年霜雪少,风速小、阴天多,日照少、气压低、湿度大,云雾多。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夏季降水集中,常有局部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连绵阴雨天气较多;冬季霜冻较少,干冬现象较普遍。

主要气象参数为:

多年平均气温:16.2℃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8.3℃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5.9℃

全年无霜期:280天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多年平均降水量:938.9mm

全年主导风向:NNE

多年平均风速:1.2m/s(1-1.5m/s)

多年平均静风频率:46%(33%-51%)

4.1.4水文

双流区地处成都平原都江堰区,河道渠网发达,水利设施完备,水量充沣,但随季节和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全县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于平原地区,流向由北向南,水系分布呈树枝状,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有金马河、杨柳河、白河、江安河、鹿溪河。其中金马河、江安河是过境河流。县内当地地表径流多年平均深度为393.8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18亿m3,多年平均外来水为108m3。

(1)金马河

金马河古称邾江,又名皂江、正南江。现为岷江的排洪河道,从都江堰鱼嘴起流经灌县、温江、崇庆、双流至新津大桥下汇入岷江,全长81.32公里,平均比降3.44‰。县境内全长13.95公里,集雨面积为8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10.6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宽度525米,最宽处(天星渡)717米,最窄处(擦耳岩)293米,平均比降为2.68‰,于黄水镇崔家林入新津县。

(2)杨柳河

杨柳河原系岷江支流,在柑梓场口入县境,于黄水镇赵筏子入新津县。县境内全长22.5公里,平均比降2.48‰,集雨面积51.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93立方米/秒。双流区经过多年对杨柳河的整治,分段取直,挖深河床、浆砌护岸筑成新河道,目前比旧河道缩短4.35公里,河床宽18-26米。

(3)江安河

江安河,又名新开河,经灌县、郫县、温江县入县境龙池乡,经通江、金花、文星、白家、协和、鹤林等乡镇于二江寺汇入江安河,全长106公里,县境段长31.15公里,集雨面积159.4平方公里。丰水期水面宽42米,水深1米,水体体积1726200m3,平均流速0.71m/s;平水期水面宽40米,水深1米,水体体积1644000m3,平均流速0.5m/s;枯水期水面宽20米,水深0.7米,水体体积575400m3,平均流速0.36m/s;上游经过灌县、郫县、温江,主要是农田灌溉区,下游经过通江、金花、文星、白家、协和、鹤林等乡镇汇入江安河。

(4)白河

白河,古称色水,源出九江龙池寺前的古井,后与天生、南岳两堰余水汇集成河,于陶家渡汇入杨柳河,全长18.3公里,集雨面积73平方公里,宽3-14米,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5立方米/秒。

(5)鹿溪河

鹿溪河又名鹿溪水、芦溪河,发源于龙泉山中段西麓,于西航港入县境,在黄龙溪入江安河。县境段长52.3公里,平均比降2.5‰,河床最宽30米,最窄4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0.62亿立方米。

双流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于广大平原区;而丘陵、山区地下水资源缺乏。根据有关但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资料计算,县域地下水年开采资源总量约为3.7亿m3,其中平原地区约为3.4亿m3,占90.85%,牧马山台地与丘陵低山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约为0.16亿m3和0.18亿m3,分别占全县地下水年开采总量的4.4%和4.75%。        

项目区主要受纳水体为锦江, 评价河段属于Ⅲ类水域,其主要功能为灌溉和泄洪。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饮用水源保护区。

4.1.5土壤、植被

由于地形、貌土壤等差异,双流境内平原台与丘陵山区分布有不同的森林植被和植物群落,被具有多样性特点。

平原区以农业植被为主,要是油菜和水稻;村落周围、河渠道路两旁慈竹群落为主的川西平原林盘星罗棋布。

双流县山低区主要分布以柏树、青冈等为的针阔混交林和成片种植的经济林木;浅丘、台地以人工次生林为主,多为纯林,主要类型为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林。

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4.2.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2.1.1区域地表水环境现状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的要求,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B,应优先采用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水环境状况信息。本项目污水经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接入城市管网,经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锦江。

根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上发布的《2019年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2019成都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可知,成都市岷、沱江水系共设置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108个,2019年实际监测107个(李家岩水库暂未监测),其中省控及以上河流断面15个,省控湖库点位8个。监测结果表明,岷、沱江水系成都段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97个,占90.7%;Ⅳ~Ⅴ类水质断面 7个,占6.5%;劣Ⅴ类水质断面3个,占2.8%。

表 4.21   2019年省控及以上河流水质评价结果表

断面名称规定类别上年同期本年类别主要污染指标/超标倍数

黎明村

都江堰水文站

永安大桥

黄龙溪氨氮/0.21

岳店子

二江寺劣Ⅴ

老南河大桥总磷/0.28

201医院

清江大桥

三皇庙

宏缘

毗河二桥

三邑大桥

爱民桥

临江寺

由上表可知,锦江共设置了永安大桥及黄龙溪两个断面,永安大桥断面水质满足规定类别要求,黄龙溪断面氨氮超标0.21倍,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


4.2.1.2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规划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成都市水污染物防治工作方案》(成府函[2016]22 号)可知:成都市水污染物防治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内容(摘要部分内容)如下:

(1)工作目标

到 2017 年,全市劣Ⅴ类水质断面有较大幅度减少,区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到 2020 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地表水水质较好水体和一般水体稳中向好,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府河、江安河、新津南河、毗河等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到 2030 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主要指标

到 2017 年,成都市外环内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府河、江安河、新津南河、毗河等河流的主要支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到 2020 年,岷江、沱江成都流域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 70%以上;全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 10%以内;中心城区、各区(市)县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 98%、95%、90%以上;地下水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监测点位水质保持稳定。

到 2030 年,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85%以上;岷江、沱江成都段干流及其一级、二级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全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中心城区、各区(市)县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100%。

(3)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①取缔“10+1”小企业;②专项整治“10+1”重点行业;③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

(4)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①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②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③推进污泥处理处置;④防治畜禽养殖污染;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⑥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⑦加快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

(5)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①依法淘汰落后产能;②严格环境准入;

(6)优化空间布局:

①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②推动污染企业推出;③积极保护生态空间;

(7)推进循环发展:

①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②促进再生水利用。

4.2.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2.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为了解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委托四川达标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17日对本项目区域地下水进行监测。

(1)监测点位

本次评价地下水监测点位置见表4.2-2

表 4.2-2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置

编号监测点位置备注

1#项目下游农户地下水水井(E:103°58′39.07″,N:30°24′34.81″)现状实测

2#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井(E:103°58′32.63″,N:30°24′32.18″)现状实测

3#项目上游农户地下水水井(E:103°58′15.56″,N:30°24′28.30″)现状实测

(2)监测项目

①常规因子:K+、Na+、Ca2+、Mg2+、CO32-、HCO3-、Cl-、SO42-;

②水质因子: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氟化物、铁、锰、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挥发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铅、镉;

(3)监测时间

2020年12月17日。

(4)监测结果

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2-3

表 4.2-3  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mg/L)

序号检测项目12月17日

1#项目下游地下水水井2#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井3#项目上游农户地下水水井

1pH值(无量纲)7.477.417.32

2氨氮(以N计)0.5220.5190.447

3总硬度(以CaCO3计)4681.83×103532

4硝酸盐(以N计)2.260.9941.88

5亚硝酸盐(以N计)0.0080.0110.005

6氟化物0.2880.6250.158

7硫酸盐1371.48×103142

8氯化物49.618.044.6

9溶解性总固体6463023606

10耗氧量(CODMn,以O2计)1.1ND0.94

11碳酸根NDNDND

12重碳酸根416272413

13总大肠菌群(MPN/100mL)<2<222

14菌落总数(CFU/mL)85140156

150.030.10ND

16ND0.14ND

1715.03.873.68

1819.863864.2

1957.8979124

2024.512011.5

21挥发酚(挥发性酚类)0.00160.00140.0012

22氰化物NDNDND

23铬(六价)0.0190.0180.016

24NDNDND

25NDNDND

26NDNDND

27NDNDND

4.2.2.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因子

pH、耗氧量、氨氮(以N 计)、总硬度、挥发酚、氯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Na+、SO42-、溶解性总固体。

(2)评价标准

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

(3)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标,标准指数越大,超标越严重。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方法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

Pi——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Ci——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限值,mg/L;

Csi——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限值,mg/L。

b)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如pH值),其标准指数计算方法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

PpH——pH值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pH——pH监测值;

pHsd ——标准中pH的下限值;

pHsu ——标准中pH的上限值。

(4)评价结果

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 4.2-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检测项目监测浓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

1#2#3#III类标准

pH值(无量纲)7.477.417.326.5~8.5达标

氨氮(以N计)0.5220.5190.4470.5超标

总硬度(以CaCO3计)4681.83×103532450超标

硝酸盐(以N计)2.260.9941.8820达标

亚硝酸盐(以N计)0.0080.0110.0051.0达标

氟化物0.2880.6250.1581.0达标

硫酸盐1371.48×103142250超标

氯化物49.618.044.6250达标

溶解性总固体64630236061000超标

耗氧量(CODMn,以O2计)1.1ND0.943.0达标

碳酸根NDNDND//

重碳酸根416272413//

总大肠菌群(MPN/100mL)<2<2223.0超标

菌落总数(CFU/mL)85140156100超标

0.030.10ND0.3达标

ND0.14ND0.10超标

15.03.873.68//

19.863864.2200超标

57.8979124//

24.512011.5//

挥发酚(挥发性酚类)0.00160.00140.00120.002达标

氰化物NDNDND0.05/

铬(六价)0.0190.0180.0160.05达标

NDNDND0.001/

NDNDND0.01/

NDNDND0.01/

NDNDND0.005/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氨氮(以N计)、总硬度(以CaCO3计)、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菌群(MPN/100mL)、菌落总数(CFU/mL)、锰、钠浓度超标,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未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

4.2.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3.1达标区判定

根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上发布的《2019年成都市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及《2019成都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可知:

优良天数持续增加,重污染天气得以消除。2019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同比增加1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8.6%,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其中,优76天,良211天轻度污染63天,中度污染15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2019年,成都市主要污染物SO2年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3%;NO2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PM10年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PM2.5年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6%。2019年,成都市PM10、SO2、CO、O3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区域环境空气现状达标判断情况见下表。

表 4.25  区域环境空气现状评价表

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3)标准值(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

SO2年平均质量浓度66010达标

NO2年平均质量浓度4240105不达标

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质量浓度1.140000.028达标

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质量浓度160160100达标

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687097.14达标

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4335122.86不达标

上表可知,本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不达标区,不达标的基本污染物为 NO2、PM2.5, 达标的基本污染物是 SO2、CO、O3、PM10。

4.2.3.2达标规划情况

成都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8-2027年),根据规划,以未达标、健康危害大的PM2.5为重点控制因子,协同控制臭氧污染,实施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战略。一是通过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引导绿色生活,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二是以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为重点控制对象,推进多污染源综合防治;三是针对SO2、NOx、PM10、PM2.5、VOCs等大气污染物,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成都市到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将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9µg/m3左右,O3浓度升高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到202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表 4.26  成都市空气质量改善指标表

年份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PM10 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NO2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

2017年56885364.4

2020年49804970

2022年44754774

2027年35674085

4.2.4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项目周边声环境特点,本次评价委托四川达标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17日、18日对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噪声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检测。

(1)监测布点布设

表 4.27  监测点位及监测项目

监测类别点位编号监测点位监测项目

环境噪声1#项目北厂界外1m昼、夜等效A声级dB(A)

2#项目东厂界外1m

3#项目南厂界外1m

4#项目西厂界外1m

5#项目西侧敏感点

(2)监测时段及频率:

监测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及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分别在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6:00)进行,监测2天,每天昼夜各1次。

监测时间:2020年9月24日~9月25日。

(3)监测结果统计

表 4.28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点位2020年12月17日2020年12月18日

昼间(dB(A))夜间(dB(A))昼间(dB(A))夜间(dB(A))

1#项目北厂界外1m48375039

2#项目东厂界外1m44404941

3#项目南厂界外1m51424742

4#项目西厂界外1m48434743

5#项目西侧敏感点42324231

执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标准限值60506050

由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厂界昼间、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待建场地目前现状为空地,不涉及拆迁、耕地及青苗补偿等事项。本工程属非工业性建设项目,其建设施工期间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等建设过程将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 其排放量随施工期的内容不同而有所变化,经治理后,施工期影响可接受,施工结束后,施工期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5.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主要废气污染物是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油漆废气。其中以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

5.1.1.1施工扬尘

在整个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的作业主要有土地平整、打桩、开挖、回填、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在大风时,施工扬尘将更严重。

① 运输车辆扬尘

据有关调查,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行驶产生,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约占扬尘总量的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按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一辆载重5t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500m的路面时,不同表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见下表。

       表 5.11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    单位:kg/km·辆

P(kg/m2)

车速(km/h)0.10.20.30.40.51.0

50.02830.04760.06460.08010.09470.1593

100.05660.09530.12910.16020.18940.3186

150.08500.14290.19370.24030.28410.4778

200.11330.19050.25830.32040.37880.6371

由上表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

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下表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由下表数据可看出对施工场地实施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并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

         表 5.12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单位:mg/m3                                          

距离5m20m50m100m

TSP小时平均浓度不洒水10.142.891.150.86

洒水2.011.400.670.60

②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施工扬尘的影响

施工扬尘的另一种重要产生方式是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和裸露场地施工扬尘,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受作业时风速大小的影响显著。因此,禁止在大风天气时进行此类作业以及减少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是抑制这类扬尘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要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通常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Q——起尘量,kg/t·a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含水率,%

由此可见,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与风速和尘粒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 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土为例,其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μ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当尘粒大于250μ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


②拟采取的措施

项目施工时通过定时洒水降尘、湿法作业、加强施工管理;工地边界设置2.5m以上围挡,围挡上设置喷雾喷头;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进行地面硬化,对厂区道路及时洒水、清扫;裸露地面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地表压实处理并定期洒水;在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及隔油沉淀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冲洗轮胎及车身,并且对车辆限速,减少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撒漏,运输车辆装载量要适当;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作业,减少扬尘的产生量;施工场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监控数据接入扬尘网络化管理平台,并实时联网;随工程进度及时进行回填和植被恢复,减少裸露地面;全面督查建筑工地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的执行情况(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原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下发的《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要求。同时还必须严格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霾污染防治的通知》(川办发【2013】32号)、《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成办发[2020]27号)、《成都市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及监管工作的通知(成建委发【2008】93号)》、《成都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成都市政府令第86号)》、《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8-2027年)》(成府函〔2018〕120号)、《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2020)、《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川办函〔2018〕10号)、《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2018修正)、《成都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气领〔2020〕1号)等文件中相关要求提升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推进绿色施工,确保施工期扬尘满足《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2020),并做好重污染天气状况下,大气污染物的应急处置。

通过资料查询及类比分析,项目施工场地在采取防尘措施前后影响范围具体见下表。

表 5.13  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前后TSP浓度

产尘位置产尘因素治理前后距施工场界距离(m)

103050100150200400

运输沿线料场、弃土堆场、开挖现场开挖、建材、弃土运输装卸治理前8.02.30.80.50.3

治理后2.00.80.50.20.12.0

由上可知,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后,能够有效的减轻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单位按照本环评提出的扬尘治理措施,做到文明施工、清洁施工和科学施工,可实现达标排放;且拟建工程场址地形较为平坦,施工场地空旷,扬尘排放易扩散,施工扬尘主要影响范围在施工现场内,不会对施工现场外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且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这些不利影响是偶然的、短暂的、局部的,也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5.1.1.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

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 CO、NOx 以及未完全燃烧的烃类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

环评要求:在施工期内应多加注意施工设备的维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设备原料的利用率。施工方应严格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的通告》以及《成都市 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由于施工场地扩散条件良好,废气排放量小,且间断排放,因此对其不加处理也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是很小的。

5.1.1.3油漆废气

油漆废气主要来自装修阶段,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持续时间较长, 是一个缓慢挥发的过程,同时释放量小,且本项目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 因此装修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评价要求本项目各建筑体装修应严格按照《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木器涂料》(HJ/T414-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HJ440-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1-2009 ) 、《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中的规定来选用装修材料,以降低有机废气的产生。同时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减少原材料浪费带来的废气排放;装修过程中注意室内通风,保证空气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建议施工管理人员应督促施工人员带口罩施工,防止工人吸入有害气体,损伤身体健康。

装修结束以后,应进行通风换气一至二个月,且竣工验收时应委托有监测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室内污染物指标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卫生部 2001 年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限制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以确保室内装修废气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综上,施工期间建设方只要按国家规定的施工期污染防治文件相关条款的要求,做到文明施工、清洁施工和科学施工,并按照本环评所提要求及建议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施工结束后,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5.1.2水环境影响分析

5.1.2.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径流水

夏季暴雨易对施工场地的浮土造成的冲刷,造成含有大量悬浮物的地表径流水污染周围环境,严重时可导致堵塞市政排水系统,但是根据同类型建设项目施工经验,只要项目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特别是雨季对地表浮土的管理并采取导排水和沉砂池等预处理措施,则项目施工期的地表径流水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2)施工废水

项目土方挖掘施工和桩基础施工时会产生少量泥浆水,施工单位应在工地设置临时导流沟,同时在导流沟末端必须设置沉砂池,施工废水经沉沙池沉淀后尽可能回用到施工中(如喷洒压尘等),严禁废水直接外排。剩余泥浆应集中收集,晾晒后处理或由专用运输车运输至指定地点排放。

工程使用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各类机械,施工机械冲洗等将产生一些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泥沙。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汽车、机械维修冲洗水排放量约为5m3/d。对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的清洗水,应先排入隔油沉砂池处理后回用于工地降尘,不外排。

(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类比相近规模的项目的建设情况,预计施工期约需施工人员为200人,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内食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按0.05m3/(人·d)计算,则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m3/d。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收集外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4)施工期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内应设置足够容量的沉砂池,用于收集项目产生的泥浆水,同时应及时将沉砂池中的废泥浆清理,可收集后晾晒处理或由专用罐车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排放,严禁直接排入周围环境。

2)施工场地主要出入口应设置洗车槽、隔油沉砂池、排水沟等设施,以收集冲洗车辆、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水,经隔油沉沙预处理达标后由管道引入市政污水管网中,严禁直接排出。

3)生活污水经临时预处理池处理后收集外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人员洗手废水经施工现场临时沉砂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现场降尘,不外排。

4)施工单位应根据成都市的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别是暴雨期的排水应急响应工作方案,以便在需要时实施,避免雨季排水不畅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5)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及冲孔钻孔桩产生的泥浆要与开挖地基产生的多余土方掺合后外运至规定地点处置,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

6)为了防止施工对周围水体产生的石油类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定时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不必要的润滑油及其它油污,尽量减小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与水体的直接接触;对废弃的用油应妥善处置;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燃料用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在采取严格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项目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可接受。

5.1.2.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设置地下室1层,高度约6m。项目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基坑降水为清下水,可重复循环利用。为此,建设单位可采用抽排基坑降水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回用至运输车辆冲洗、场内洒水降尘等方式,实现循环利用。同时,在施工过程应加强管理,防止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及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产影响。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5.1.3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噪声源强调查

本项目施工期间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1)施工机械噪声

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各类机械设备产生的施工噪声。这些施工机械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中型吊车等,在施工中这类机械是最主要的施工噪声源。由于管道施工具有施工点多、线长的特点,因而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分布比较分散,多数情况下只有1-2台施工设备在同一作业点同时使用。

(2)运输车辆噪声

工程施工中各类设备、材料和大量土石方需要用汽车运至工地。这些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公路交通噪声,特别是重型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噪声辐射强度较高。因各类运输车辆频繁行驶在施工工地、施工便道和既有公路上,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交通噪声影响。常用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见下表。

表 5.14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单位:dB(A)

序号机械类型声源特点距离设备5m处噪声值

1装载机不稳态源90

2压路机流动不稳态源85

3推土机流动不稳态源82

4挖掘机不稳态源84

5混凝土泵固定稳态源85

6运输车辆流动不稳态源88

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1)预测模式

噪声源至某一预测点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L1、L2分别为距声源r1、r2处的等效A声级dB(A);

         r1、r2为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m。

(2)预测结果

根据上式可计算出施工设备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况,详见下表。

表 5.15  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关系表

机械名称噪声预测值dB(A)

5m10m20m30m40m50m100m150m200m300m

装载机90847874727064605854

压路机85797369676559555351

推土机82767066646256525046

挖掘机84787268666458545248

混凝土泵85797369676559555349

运输车辆88827672726862585652

(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地段特性。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A),夜间55dB(A)。从上表可知,在不采取积极降噪措施情况下,仅凭距离衰减,昼间在距施工机械30m处和夜间距施工机械300m处噪声才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周围现状为空地,无居民,因此施工噪音对周围环境无太大影响。

5.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开挖弃土、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5.1.4.1弃土

项目施工期主要固体废物为弃土,为尽量减轻土石方外运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委托专业的土石方清运公司清运至建设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回填堆放。在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段、逐片开挖,避开雨季施工,加强临时堆场及运输车辆的管理,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开挖土石方时,遇降雨容易形成水土流失而造成对受纳水道的影响。因此,要求在进行开挖土石方作业时,一是在临时堆放场地周围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二是在雨季不进行开挖作业或只进行小规模作业,尽可能减少堆放土形成水土流失现象。

在堆放和清运土石方时,项目方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在与渣土清运公司签弃土、弃渣清运合同时,应要求承包公司提供弃土去向的证明材料,严禁随意倾倒;

2、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对项目外运的土方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倾倒土方,不致造成尘土洒落、飘溢的现象;

3、弃土及时清运出场,控制废弃土石和回填土临时堆放场占地面积和堆放量,以及在临时堆放场地周围设置导流明渠,将雨水引导到沉淀池后再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4、施工单位必须办《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严禁无证开挖;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密闭运输,水平运输,不得撒漏;渣土必须倾倒在合法倒场,不得乱倒;

5、运土车辆尽量不行走市区道路,避免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造成交通堵塞。另外,外运时间应该尽量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及人流物流的高峰时间。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在严格落实了本环评提出的上述措施后,施工期的弃土能够得到有效处置,造成水土流失和扬尘等二次污染物的影响小。

5.1.4.2建筑垃圾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按照35kg/m2计算,约7644.88t。

施工现场应设置建筑废弃物临时堆场(树立标示牌)并进行防雨、防泄漏处理。施工生产的废料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收集,交废物收购站回收处理;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到指定垃圾场,以免影响环境质量。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油漆包装桶、废漆料等危险废物,应设置单独的收集点进行收集,集中储存,做好防雨、防渗、防漏措施,并做好台账记录,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落实联单管理制度,严禁外卖给废品收购站。为确保废弃物处置措施落实,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在与建筑垃圾清运公司签订清运合同时,应要求承包公司提供废弃物去向的证明材料,严禁随意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

装修垃圾一般有废砖头、砂、水泥及木屑等,会产生扬尘,因此不能随意倾倒,而应用编织袋包装后运出屋外,放在指定地点,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至建渣场。在外运以上各种建筑垃圾时,出场前一律清洗轮胎,用毡布覆盖,尽量避免轮胎上的泥土掉落至路面而造成扬尘。废油漆包装桶、废漆料等危险废物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储存、转移、处置。

5.1.4.3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按200人计,产生的生活垃圾按0.5kg/人·日计,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0kg/d。施工人员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过袋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不会对周边环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构成潜在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能得到清洁处理和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5.1.5生态影响分析

1、水土流失分析及水土保持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由于地基的开挖、弃土临时堆存填筑等均会对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造成改变,从而会导致一定程度水流失特别是在 6~9月的暴雨季节更易形成水土流失的高峰期。建筑物占地外地坪、绿化区和临时堆方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施工活动结束后,进行绿化,在植被恢复初期,水土保持功能还不能立刻发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有:

①施工过程中开挖使原有地表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表层土抗蚀能力减弱,将加剧水土流失;

②建设过程中施工区的土石渣料,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水土流失;

③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限制,不便运输时,由于结构疏松,空隙度增大,易产生水土流失;

④施工中弃土的临时堆存等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

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以减缓水土流失现象:

①土石方开挖施工时间安排上,尽量避开当地雨季和汛期施工;对于开挖的土方表面用及时清运,控制废弃土石和回填土临时堆放场占地面积和堆放量。

②根据在施工区内增设必要的排水沟道,防止雨水冲刷场地,并在排水沟出口设沉淀池;

③修建施工场地围墙,以避免施工弃土和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中及时夯实回填土、及时绿化、施工道路采用硬化路面;临时土方堆放场应选择较平整的场地;开挖的裸露面要有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

④因项目建设涉及到土方的开挖回填,弃渣和堆土要坚持“先挡后弃,边弃边防”的原则,拦挡工程必须先砌筑,并及时进行防护,弃渣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覆土整治绿化;

⑤对表土进行集中堆放,用于后期绿化,并采取渣脚以填土编织袋挡护,用防尘密目网覆盖,渣顶临时种草遮盖,在四周设立排水沟的措施;

⑥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各种施工迹地进行整治,并进行路面硬化和绿化工作。

2、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由于土石方开挖,原有地形、地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另外,原辅材料及施工设施杂乱堆放,临时设施无序搭建,均会对景观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减轻施工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区域内统一规划设置各种原辅材料、施工设施、弃土的堆放场地,规划办公区,搭建统一的临时建筑,并放置盆栽植物进行环境美化,使整个施工场地内原辅材料堆放井然有序,办公、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临时建筑物整齐美观,色调统一,体现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减轻施工期对景观的不良影响。

同时,在施工期应采取全屏蔽、全封闭外脚手架,遮挡主体建筑物施工场地, 建筑材料及弃土弃石临时堆放地等尽量远离交通主干道等措施后,对城市景观环境影响不大。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在地为待建空地,场地多被杂草覆盖,基本无高大植物。建设用地区域无珍稀动植物,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低。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敏感的生态影响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 即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植被还未恢复时由于施工和土方的堆放引起的局部少量水土流失,以及绿地植被覆盖率暂时性的降低等。伴随着项目建成后绿地、人工景观的大量建设,新的生态系统和人工景观将营造更加优美、舒适的环境。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绿化面积,规划的绿地率为35%,有效弥补了生物量损失,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绿化建设的完成,区域内植被将逐渐恢复和成长,项目建设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对项目区范围生态生境有积极作用。

因此,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在建成后土地得到规整改善,新增的绿地不仅丰富了项目所在地的景色,而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城市形象。

5.1.6小结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其主要影响为:

(1)废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工地扬尘、施工机械燃烧柴油排放的废气以及大型运输汽车尾气;

(2)噪声污染源主要是高噪声施工机械及大中型运输车辆;

(3)废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泥浆水以及车辆冲洗水等;

(4)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以及装修中产生的废油漆包装桶、废漆料等;

(5)施工过程中场内弃土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是控制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关键。建议建设单位在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按照国家和成都市的有关规定,采取本环评所建议的防治措施,将有关内容作为合同内容明确要求,以控制、减少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在施工结束后,影响区域的各环境要素基本都可以得到恢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只要在施工期认真制定和落实工程期应该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问题可以得到消除或有效的控制,可以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院区浑浊带菌空气、中央负压吸引系统废气、污水处理站恶臭、煎药废气、锅炉房及热水机房废气、发电机废气、食堂油烟、汽车尾气、生活垃圾收集房恶臭等。

5.2.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1)评价因子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主要考虑锅炉房排口排放的废气以及医疗废水处理站排放的恶臭气体判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选用颗粒物、SO2、NOx、NH3、H2S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2)污染物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有关要求,对上表中仅有24小时均值的污染物按3倍折算为1小时均值,即PM10折算为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45mg/m3。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因子评价标准见下表。

表 5.21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表

评价因子功能区平均时段标准值

(μg/m3)折算 1h 均值

(μg/m3)标准来源

SO2二类区1 小时均值5005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NOx二类区1 小时均值250250

PM10二类区24 小时均值150450

NH3二类区1 小时均值2002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H2S二类区1 小时均值1010

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

(3)污染源参数

估算模型采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排放强度及对应的污染源参数,废气源强见下表所示。



表 5.22  本项目主要废气排放源参数表(有组织)

编号名称污染物污染因子排气筒内径 m排气筒高度 m烟温℃烟气流速 m/s年排放小时数h排放工况排放速率

kg/h烟气量m3/h

P11#锅炉房天然气燃烧废气SO20.8521602.458760正常连续0.1217703.52(冬季)

NOx0.531

颗粒物0.16

注:排放速率按照冬季排放情况计算。

表 5.23  本项目主要废气排放源参数表(无组织)

编号名称污染物污染因子排气筒内径 m排气筒高度 m烟温℃烟气流速 m/s年排放小时数h排放工况排放速率

kg/h风量m3/h

P2污水处理站臭气NH30.24207.85958760正常连续0.006758 8000

H2S0.00026

(4)估算模型参数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模式的估算模式 AERSCREEN 进行影响预测,该模式是基于 AERMOD 内核算法开发的单源估算模型,本次预测选用参数见下表。

表 5.24  估算模型参数表

参数取值

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农村

人口数(城市人口数)/

最高环境温度40.2(313.35K)

最低环境温度-3.7(269.45K)

土地利用类型城市

区域湿度条件湿

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

地形数据分辨率(m)90

是否考虑海岸线熏烟考虑海岸线熏烟

海岸线距离/m/

海岸线方向/o/

(5)预测结果

本项目有组织排放源大气污染物正常排放预测结果见下表所示。

表 5.25 锅炉废气估算模式预测结果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m)锅炉废气排气筒DA001

SO2NOxPM10

下风向预测浓

度µg/m3浓度占标率

%下风向预测浓

度µg/m3浓度占标率

%下风向预测浓

度µg/m3浓度占标率

%

102.78260.6012.43745.003.710130.80

251.15120.205.145522.101.534930.30

500.519690.102.322860.900.692920.20

750.276690.101.236720.500.368920.10

1000.365710.101.634610.700.4876130.10

1250.343580.101.53570.600.4581070.10

1500.329780.101.474020.600.4397070.10

1750.320610.101.433030.600.427480.10

2000.311170.101.390840.600.4148930.10

2250.296310.101.324420.500.395080.10

2500.285150.101.274530.500.38020.10

2750.272510.101.218040.500.3633470.10

3000.245450.001.097090.400.3272670.10

3250.233710.001.044610.400.3116130.10

3500.223280.000.9979940.400.2977070.10

3750.219260.000.9800260.400.2923470.10

4000.205730.000.9195510.400.2743070.10

4250.202120.000.9034150.400.2694930.10

4500.198650.000.8879050.400.2648670.10

4750.193520.000.8649760.300.2580270.10

5000.184490.000.8246140.300.2459870.10


表 5.26  污水处理站废气估算模式预测结果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m)污水处理站废气排气筒

NH3H2S

下风向预测浓

度µg/m3浓度占标率

%下风向预测浓

度µg/m3浓度占标率

%

100.0655730.000.002522040.00

250.766820.400.02949310.30

470.949190.500.03650730.40

500.942820.500.03626230.40

750.871040.400.03350150.30

1000.732390.400.02816880.30

1250.609810.300.02345420.20

1500.517150.300.01989040.20

1750.43070.200.01656540.20

2000.376230.200.01447040.10

2250.32850.200.01263460.10

2500.290770.100.01118350.10

2750.258660.100.009948460.10

3000.227760.100.008760.10

3250.204740.100.007874620.10

3500.190770.100.007337310.10

3750.171280.100.006587690.10

4000.160730.100.006181920.10

4250.154340.100.005936150.10

4500.148520.100.005712310.10

4750.143210.100.005508080.10

5000.138340.100.005320770.10

根据估算模式计算结果:燃烧天然气时排放的污染物区域最大落地浓度点出现在下风向 10m,SO2 最大落地浓度为 2.7826μg/m3,NOx 最大落地浓度为 12.4374μg/m3;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为3.71013μg/m3。污水处理站排放的污染物区域最大落地浓度点出现在下风向47m,NH3 最大落地浓度为0.94919μg/m3,占标率为0.47%;H2S 最大落地浓度为0.0365073μg/m3,占标率为 0.37%。

同时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取《恶臭环境科学词典》中 H2S 嗅阈值0.001mg/m3,《恶臭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中 NH3 的嗅阈值 1.138mg/m3。项目臭气处理系统排放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均小于嗅阈值,对照臭气强度分类,人体感官为无臭,不会产生臭味污染。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本项目营运期环境空气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排气筒燃烧天然气时有组织排放的 NOx,其 Pmax 为4.98%,因此本次评价判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不需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

5.2.1.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8.7.5.1 对于项目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但厂界外大气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的,可以自厂界向外设置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以确保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外的污染物贡献浓度满足环境质量标准”,且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需要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只有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才需要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进行模拟,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因此无需进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5.2.1.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①锅炉房天然气燃烧废气

本项目医疗综合楼1#锅炉房位于-1F,锅炉房面积520 m2,锅炉间热水机房(235 m2),国际交流中心2#锅炉房位于-1F,锅炉房面积450 m2。

共设置3台24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用于空调供热;设置2台1100kW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提供生活热水,均使用天然气为燃料。

本项目燃气锅炉均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每台锅炉均分别安装1套低氮燃烧装置,医疗综合楼锅炉房燃烧废气由1#专用的油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国际交流中心锅炉房燃烧废气由2#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7F排放,排放高度35.6m。根据工程分析计算以及采用估算模式AERSCREEN计算结果,本项目锅炉房天然气燃烧废气可以做到达标排放,满足《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72—2020)表2中燃气锅炉排放限值(颗粒物10mg/m3,二氧化硫10mg/m3,氮氧化物30mg/m3),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②污水处理站恶臭

本次项目在院区内东侧新建一座地埋式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700m3/d,采用“预处理+二级处理(生化接触)+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主要为H2S和NH3)经废气收集系统收集后经紫外线+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排气筒引到地面楼楼顶排放(H=4m)。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的设计、设置和废气处理方式均可满足《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相关规定,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院内病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经计算,污水处理站废气中硫化氢和氨气的排放浓度均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 3“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相关标准,实现达标排放。根据估算模式 AERSCREEN 计算结果,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臭气经处理后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1%,对外环境影响很小。

③院区浑浊带菌空气

医院来往病人较多,病人入院时会带入不同的细菌和病毒,若通风措施不好,使医院的空气被污染,对病人及医护人员存在较大的染病风险,因此,医院内部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本项目采用常规消毒措施定期消毒,地面或物体表面消毒采用消毒液等喷洒、清洁,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大大降低空气中的含菌量;加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保证给病人与医护人员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定时对手术室等室内各角落进行消毒,各区域安装独立的通风系统。通过消毒、加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措施,影像科检查室、设备间、控制室设置有新风系统;各通风系统收集后的空气经紫外消毒后经排风井引至楼顶高空排放,对本项目及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④中央负压吸引系统废气

中央负压吸引系统主要用于手术室、监护室、抢救室吸痰、血、脓及其他体内外污物等诊治环节,会产生一定带菌废气。本项目在地下-1F设置负压站,由负压站真空泵房提供负压气,负压吸引系统的废气经紫外灯消毒后通过内置排风井引至楼顶排放,对本项目及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⑤发电机废气

本项目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1F设置两个柴油发电机房,其中1#柴油发电机房拟设2台2000kW(主用功率)柴油发电机,为医院提供应急电源;2# 柴油发电机房拟设两台功率分别为500kW、800kW的柴油发电机为质子重离子设备专用,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将产生部分燃烧废气。项目发电机房采用机械送、排风的形式,发电机房内保持着良好的通风性,1#柴油发电机房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2# 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废气经设备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由专用排烟井引至重离子质子治疗楼3F排放,排放高度34m。由于发电机仅在停电时使用,本项目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停电概率较小,因此柴油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污染物极少,废气的排放间断性强,加上废气通过高空扩散后,浓度很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同时,环评建议项目使用 0#号柴油,0#柴油属于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生的废气污染物较少,可进一步降低对外环境的不良影响。

⑥食堂油烟

本项目内医疗综合楼-1F设置一个职工餐厅,4F设置一个餐厅,其厨房位于-1F;国际交流中心2F设置一个餐厅,其厨房位于-1F。项目厨房分别安装一套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不低于 85%,日运行 6h)对油烟进行处理,医疗综合楼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南区住院楼(11F)排放,排放高度54.99m,处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为1.0613mg/m3,经处理后排放量为 83.67kg/a,可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2.0mg/m3”的规定;国际交流中心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15F排放,排放高度82.3m,处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为0.796mg/m3,经处理后排放量为 62.7545kg/a,可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2.0mg/m3”的规定。,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⑦汽车尾气

本项目设置1053个停车位,其中地下机动车停车位942个,地面机动车停车位111个。汽车尾气主要含有 CO、NOx、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本项目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大部分位于地下车库,汽车启动时间短,废气产生量小,车库设置有机械抽排风系统,其排风口设置在地面绿化带内,排风口背对建筑楼一侧,扩散条件好;同时车库进出通道开阔且与地面相连,汽车尾气通过车库进出口自然扩散。废气经扩散和植物吸附后,对区域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小。

综上,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本环评报告的要求,建设和维护各项环保设施,落实其收集处理效率,项目运营期不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环评建议:本项目周边规划的小学、养老院、幼儿园、居住区在设计建设时应尽量将教学楼、生活区等敏感区域布置在离本项目较远的位置。

5.2.1.4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表 5.2-7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排放口编号污染物核算排放浓度(mg/m3)核算排放速率(kg/h)核算年排放量(t/a)

11#燃气锅炉排气筒SO26.80340.120.3015

NO2300.5311.3295

PM109.03730.160.4005

22#污水处理站排气筒H2S0.12670.0010140.00888

NH30.0048750.0000390.0003437

5.2.1.5结论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大气环境预测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本项目贡献值很小。经计算,可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通过估算模式AERSCREEN估算结果,本项目营运期各项大气污染物正常排放情况下,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均满足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对评价范围内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表 5.2-8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自查项目

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 km

评价因子SO2 +NOx排放量≥ 2000t/a□500 ~ 2000t/a□<500 t/a

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 ( SO2、NO2、CO、O3、PM10、PM2.5 )

其他污染物 (NH3、H2S)包括二次PM2.5□

不包括二次PM2.5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附录D 其他标准

现状评价环境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一类区和二类区□

评价基准年(2019)年

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现状补充监测

现状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

污染源

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 □

现有污染源□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

评价预测模型AERMOD

ADMS

AUSTAL2000

EDMS/AEDT

CALPUFF

网格模型

其他

预测范围边长≥ 50km□边长5~50km □边长 = 5 km

预测因子预测因子(SO2、NOx、PM10、NH3、H2S)包括二次PM2.5 □

不包括二次PM2.5

正常排放短期浓度

贡献值最大占标率≤100%最大占标率>100% □

正常排放年均浓度

贡献值一类区最大占标率≤10%□最大标率>10% □

二类区最大占标率≤30%最大标率>30% □

非正常排放1h浓度

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

(  )h占标率≤100% □占标率>100%□

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达标 □不达标 □

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 ≤-20% □k >-20% □

环境监测

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硫化氢、氨、SO2、NOx、颗粒物)有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 无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数()无监测□

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不可以接受 □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  /   )厂界最远(  /   )m

污染源年排放量SO2:(0.3015)t/aNOx:(1.3295)t/a颗粒物:(0.4005)t/aVOCs:(  )t/a

注:“□” 为勾选项 ,填“√” ;“(   )” 为内容填写项

5.2.2地表水影响分析

5.2.2.1地表水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的废水排放为间接排放,评价等级为三级B。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总体要求水污染影响三级 B 评价可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水污染影响型三级 B 主要评价内容: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有效性评价;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评价”,因此,本次评价主要对废水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评价。

5.2.2.2正常排放对地表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水主要包括特殊性质废水、医疗废水、陪护及医护人员生活废水、食堂餐饮废水和其他配套设施产生的废水,其中医疗废水由住院病人废水、医护人员废水、门急诊病人废水和手术室废水等排水组成,包括诊断、检查、化验、手术、治疗废水;生活废水主要指食堂废水;其他配套设施废水包括锅炉软水制备产生的浓水等。

项目设置放射科,照片采用数码打印,无洗印废水产生。检验科采用先进的试纸进行检测,无含铬废水产生。口腔科采用光固化树脂材料,不采用银汞合金,因此不会产生含汞废水。医院不设传染病医疗区,基本无传染病废水产生。放射科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使用同位素等会产生放射性废水,本项目涉及辐射部分均由有资质单位另行评价。本项目检验科血液、血清的化学检查和病理、血液化验均使用外购的成品检测试剂,不会自配检测试剂,未使用氰化物试剂和含铬试剂,因此不会产生含氰废水和含铬废水。检验科和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标本、废试剂、废试纸、检验室器皿头三遍清洗水等废弃物和废液作为危险废物处置,在检验科和实验室分类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医院危险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本项目运营后特殊性质废水(主要为检验废水包含器具清洗废水、检验废液使用硝酸、硫酸、盐酸、过氯酸、三氯乙酸等)经酸性废水预处理容器收集后经过中和法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的预处理标准后,进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废水通过本项目新建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的预处理标准后,进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核医学科设置单独的排水系统收集至衰变池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进入污水预处理池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 的预处理标准,进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标准后排放至锦江。

根据工程特点,本项目建设后外排放污水中对区域内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有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NH3-N、TP、SS,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根据设计,本项目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为利用新建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站(预处理+二级强化+二氧化氯消毒工艺)进行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工艺广泛应用于一般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出水水质可满足出水指标均可达到《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准》(GB18466-2005)中表 2 预处理标准相关要求。

特殊性质废水经酸性废水预处理容器收集后经过中和法预处理后进入本项目新建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核医学科废水经单独的排水系统收集至衰变池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进入1#污水预处理池(100m3),再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食堂废水经隔油后同行政人员生活废水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100m3)处理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污水最终由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标准后排放至锦江。可进一步减缓废水排放对区域地表水水质影响,水污染减缓措施有效、可行。

综上,项目废水处理设施设置符合要求,废水控制措施有效。

5.2.2.3非正常工况下排放对地表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非正常工况为污水处理站故障检修,排放废水对生物城污水处理厂造成影响。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应设置应急事故池,非传染病区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应急事故池不应小于日排放量的30%。当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停运时,应将污水立即引入污水处理站调节池中暂存,调节池兼做事故应急池,本项目应设置容积不低110m3的事故应急池,大于废水日排放量的30%(104.646m3/d),本项目设置有一个容积240m3的应急事故池,能够满足事故暂存要求。同时,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抢修,待污水设施恢复正常后废水进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

为防范污水排放风险事故发生,本次评价提出:

①设置事故应急池,用于污水处理站故障时暂存污水;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关闭污水站出口阀门,并对设备进行抢修,待恢复正常后,废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本项目设置有1 个容积240m3的应急事故池,满足需求。

②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备用设备,尤其是消毒装置以保证废水消毒处理。

③配备备用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能在断电后20s 内启动,确保设备不断电,停电时,污水处理系统靠备用柴油发电机运行。本项目设置有2台2000kW柴油发电机组,满足需求。

④指派专人对污水处理站各处理单元进行巡查、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⑤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⑥污水处理站内的加药系统安装自动化检测仪器,发生故障时,可及时报警并停止向外排放废水。

⑦污水处理站设计应由专业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确保工艺和工程质量满足要求;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院污水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全过程控制,减量化原则;

B、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就地达标原则;

C、风险控制,无害化原则。

综上,本项目废水为间接排放,采取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和环境减缓有效,对地表水环境进行较小,地表水环境影可接受。

5.2.2.4市政污水处理厂依托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院区废水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 1 标准要求,废水满足生物城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市政污水管网已接通,项目污水排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依托可行。

综上所述,项目废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

表 5.2-9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自查项目

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

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取水口 □;涉水的自然保护区 □;重要湿地 □;

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 □;涉水的风景名胜区 □;其他 □

影响途径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水温 □;径流 □;水域面积 □

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 □;有毒有害污染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

pH值;热污染 □;富营养化 □;其他□水温 □;水位(水深) □;流速 □;流量 □;其他 □

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一级 □;二级□;三级A □;三级B 一级 □;二级 □;三级 □

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

已建□;在建 □;拟建 □;其他 □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 □;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 ;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 □;其他 □

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补充监测 □;其他 □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 40%以下 □;开发量 40%以上 □

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水行政主管部门 ;补充监测 □;其他

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

春季□;夏季 □;秋季 □;冬季 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

( )个

评价范围河流:长度( )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评价因子(           )

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Ⅰ类 □;Ⅱ类□;Ⅲ类;Ⅳ类 □;Ⅴ类 □

近岸海域: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

规划年评价标准(/)

评价时期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冰封期 □

春季□;夏季 □;秋季 □;冬季□

评价结论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达标 □;不达标□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 □:达标 □;不达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 □:达标 □;不达标 □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 □:达标□;不达标□

底泥污染评价 □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

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

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达标区

不达标区□

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预测因子()

预测时期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设计水文条件 □

预测情景建设期 □;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 □

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

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 □

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 □

预测方法数值解□:解析解 □;其他 □

导则推荐模式□:其他 □

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

施有效性评价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 □

水环境影响评价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

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 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

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

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

(COD)(3.8196 )(30)

(NH3-N)(0.191)(1.5)

(TP)(0.0382)(0.3)

(TN)( )( )

替代源排放情况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

(/)(/)(/)(/)(/)

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 )m3/s;鱼类繁殖期( )m3/s;其他( )m3/s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 )m;鱼类繁殖期( )m;其他( )m

环保措施污水处理设施 ;水文减缓设施 □;生态流量保障设施 □;区域削减 □;依托其他工程措施 □;其他 □

监测计划环境质量污染源

监测方式手动 □;自动 □;无监测 □手动 ;自动 ;无监测 □

监测点位(/)(1)

监测因子(/)(pH值、COD、NH3-N、TP、SS、BOD5、动植物油)

污染物排放清单

评价结论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

注:“□”为勾选项,可√;“( )”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5.2.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44 号)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通知》(生态环境部令部令第1 号),本项目属于“三十九、卫生111 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战、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卫生机构新建、扩建床位500 张及以上的”项目,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 中,本项目所属行业类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III 类,项目地下水环境不涉及敏感及较敏感区,属于不敏感地区,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5.2.3.1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本项目评价区地下水未得以集中开发和利用,区内无地下水开采设施,根据调查,项目区域以及与项目区直接相连的水文地质单元均无水源保护区和其它地下水资源保护区。项目区域及周边区域均已纳入成都市城市集中供水范围,区域无地下水取水工程,并且本区域上下游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地层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项目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上层滞水埋藏较浅,主要赋存于土层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埋深差异较大,分布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带内,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及发育特征等因素的控制。勘察期间未发现稳定的地下水。

5.2.3.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岩层地质构造

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在本次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组成,各岩土层的构成和特征分述如下:

①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杂填土①-1:杂色,稍湿,松散,填料主要为粘性土、细沙、建渣等为主,局部少量生活垃圾、碎石。堆填时间约小于 5 年,为新近回填土。

素填土①-2:褐色,稍湿,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茎虫穴。堆填时间少于 5 年,为新近回填土。

②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②-1:褐色~褐黄色,稍湿,可塑,稍有光泽反应,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粉质粘土②-2:褐、褐灰色,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土③:灰褐色,稍密,稍湿,无光泽反应,稍有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细砂④:灰褐色~灰色,松散~稍密,稍湿。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云母。该层以层状形式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之上。

中砂⑤:褐灰、黄褐等色,松散~稍密,稍湿,由云母、长石、石英等构成,该层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卵石层中,含个别小卵石。

卵石⑥:灰褐、褐黄等色,很湿~饱和,松散~中密,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卵石粒径多为 2~10cm,个别卵石粒径可达 15cm 以上,卵石磨圆度较好,多呈圆形、亚圆形,顶部卵石呈强风化状,大多数卵石呈中等风化~微风化状。卵石骨架间被细砂、中砂、少量粉土及粘性土充填,含圆砾、角砾,其含量约为 10%~45%。卵石骨架间的砂为黄褐、青灰等色。

松散卵石⑥-1:粒间充填 45%~50%的砂,局部含少量粉土。

稍密卵石⑥-2:粒间充填 40%~45%的砂。

中密卵石⑥-3:粒间充填 30%~40%的砂。。

③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砂岩⑧紫红色-青灰,细粒砂质结构,钙、铁质胶结,厚层~巨厚层构造,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等为主,少量岩屑及暗色矿物。本次勘察未揭穿。泥质砂岩⑧:紫红色,以粘土矿物为主,泥状结构,薄层~厚层构造。

2、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浅层砂泥岩网状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其中浅层砂泥岩网状风化带孔隙裂隙水按其赋存介质可分为砂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和泥岩网状风化裂隙水,项目区所处位置地下水类型为浅层砂泥岩网状风化带孔隙裂隙水。

1)砂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

砂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砂岩风化裂隙比较发育,主要分布在低山台地,对区内地下水的补给、运移和赋存具有主要控制作用。裂隙一般为两组高角度剪切裂隙组成,面裂隙率为 4~10%,裂隙发育频率一般为 1~3 条/m, 泉水流量可达 4.459L/s,砂岩风化带厚度一般为 10~25m,单井出水量 0.6~2m3/d。

2)泥岩网状风化带孔隙裂隙水

泥岩网状风化带裂隙水:泥岩中裂隙以网状风化裂隙为主,主要分布在丘状低山,由于大部分地区侵蚀作用较强烈,因而风化作用较弱,风化带厚薄不均,深浅不一,且发育深度亦较小,其厚度一般为 15~20m,因此,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含水性一般不佳,泉流量多小于 0.05L/s,根据对工作区内部分开挖于泥岩中的民井(深度一般小于3~5m)调查, 丰水期出水量 0.6~1.7m3/d,枯水期出水量 0.3~0.5m3/d。

砂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及泥岩网状风化带裂隙水由于受岩性组合的控制,在工作区内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往往同时出现并相互转化,统称为浅层砂泥岩网状风化带孔隙裂隙水。

5.2.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对项目区域地下水的监测结果(见项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章节)可知,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未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 类标准。

5.2.3.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用水采用市政给水管网,排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锦江。本项目给、排水均不会与地下水直接发生联系,故本项目的建设基本不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明显影响。本项目的建设仅有可能对地下水的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途径主要是由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项目所在地属于地下水非敏感区域,在采取有效措施隔阻的情况下,项目污染物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小。

(1)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产污环节分析,本项目可能产污构筑物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医疗综合楼、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国际交流中心)、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生活垃圾暂存间、污水预处理池、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衰变池、污水站投药间、格栅间、中和池等,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 年修订),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衰变池、污水站投药间、格栅间、污水预处理池、中和池各类建构筑物防渗等级为重点防渗;主体工程建筑物(医疗综合楼、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国际交流中心)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液氧站、生活垃圾暂存间等防渗等级为一般防渗;除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绿化以外的场区地坪进行地面硬化处理。正常工况条件下,在采取了有效防渗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2)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非正常工况主要是指各处存放的液态有害物质的容器破损、存放场所的防渗层破损、污水管道破损等引起的液态有害物质渗漏,从而污染地下水的情况。

本项目涉及液态有害物质的场所主要为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主体工程中检验科室、实验室及药房储药区域、水处理设施、污水站投药间、格栅间、化粪池、中和池。一旦发生物质泄漏,污染物首先到达地面,再通过垂向渗透作用进入包气带,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主体工程中检验科室、实验室及药房储药区域、污水站投药间、格栅间、中和池的污染物容易被发现并及时处置,溢出量有限,物质大部分被包气带的土壤截留,对地下水影响较小。项目污水处理单元池体防渗层老化、腐蚀等原因出现破裂后,因其埋于地下,不易被发现,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废水持续泄露进地下水系统中,溢出的污染物量较大,并且穿越包气带下渗进入潜水面,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1)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

根据项目设计资料及工程分析,本项目运行过程中,预测情景主要考虑污水处理站池体防渗层老化、池体破损,导致废水渗透进入地下水的情况。考虑到调节池污染物浓度最高,故本次选取污水处理站调节池(7.5m×5m×4.5m,有效水深4.5m,共设置2个)作为典型的事故发生点。

本项目主要地下水污染源及其特征污染因子统计见下表。

表 5.2-10  地下水污染源污染因子统计表

构筑物规格(L×B×H)占地面积(m2)特征污染因子

污水处理站调节池(2个)7.5m×5m×4.5m37.5COD、氨氮

2)预测因子及源强

项目污水处理站池体采用地埋式,发生泄露后在短时间很难发现,参考同类项目污染源持续泄露取30d,30d 后由于监测发现泄露后及时采取措施,污染物不再泄露。参考《某污水处理厂污水池裂缝产生原因初步分析》(王武绳,2008.6)污水处理站池底防渗层破裂面积可取池底总面积0.5%,池体满水,池体进入地下属于有压渗透,泄露污水量根据达西公式计算源强。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底总面积为84m2,破损面积约为0.5%(0.42m2),发生泄漏事故按达西公式计算源强,公式如下:

式中:Q —— 下渗量(m3/d);

Ka —— 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m/d),K=0.026m/d;

H —— 池内水深,m,本次以池体满水计H=4.5m;

D —— 地下水埋深,D=3.7m;

A裂缝—— 污水池底裂缝总面积(m2),破损面积约为0.5%(0.1875m2)。

经计算,项目预测池体非正常工况下下渗量Q=0.148m3/d,项目非正常状况污染源源项分析见下表:

表 5.2-11  项目非正常状况地下水污染源源项分析一览表

泄露位置泄漏天数污染物污染物浓度(mg/L)污水泄漏量(m3)污染物泄漏量(kg)

污水处理站调节池90天CODMn40013.325.33

氨氮500.667

3)预测时段及范围

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一致,预测时段选取污水处理池池体泄漏后100d、1000d、7300 d。

4)预测模式和参数

在非正常情况下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中推荐的瞬时注入示踪剂——平面瞬时点源公式。


式中:x、y —— 计算点处的位置坐标;

t —— 时间,d;

C(x,y,t)—— t 时刻点x,y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M ——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

mM —— 长度为M 的线源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

u —— 水流速度,m/d;

n —— 有效孔隙度,无量纲;

DL —— 纵向弥散系数,m2/d;

DT —— 横向y 方向的弥散系数,m2/d;

π —— 圆周率。

该预测模式需要的参数取值如下:

①渗透系数:

根据成都幅 1:20 水文地质报告及红层找水打井报告中钻孔抽水试验及渗水试验数据可知,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位于 0.00139~0.026m/d 之间,该区渗透系数为 0.026m/d。

②含水层厚度:

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该含水层为浅层砂泥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确定预测中含水层厚度为15m。

③地下水流速:

采用水动力学断面法计算地下水流速:V=KI;u=V/n ;式中,I 为断面间的水力坡度;K 为断面间平均渗透系数(m/d);n 为含水层的效孔隙度;V 为渗透速度(m/d);u 为实际流速(m/d)。根据现场调查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确定水力坡度为 13‰;效孔隙度为 6%。通过计算,确定工程区含水层地下水实际流速为 0.048m/d。

④弥散系数:结合 gelhar L.W 在“A critical review of data on field-scale dispersion in aquifers”一文中对 59 个不同尺度的地区弥散度的研究成果,类比相似地层的弥散度,确定含水层的纵向弥散度为 0.41m。纵向弥散系数: DL = uaL,根据美国环保署(EPA)提出的经验数据:横/纵向弥散度比(aT/aL)一般为 0.1,即横向弥散系数 DT = 0.1DL。故纵向弥散系数为 0.0195m2/d,横向弥散系数为 0.00195m2/d。

5)预测结果

①调节池中废水发生泄漏后100天、1000天、7300天,CODMn在地下水中变化情况见下图。

图5.2.3-1  COD泄漏100天浓度变化图

图5.2.3-2  COD泄漏1000天浓度变化图

图5.2.3-3  COD泄漏7300天浓度变化图

②调节池中废水发生泄漏后100天、1000天、7300天,氨氮在地下水中变化情况见下图。

图5.2.3-4  氨氮泄漏100天浓度变化图

图5.2.3-5  氨氮泄漏1000天浓度变化图

图5.2.3-5  氨氮泄漏1000天浓度变化图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分类为III 类,各特征因子浓度超过标准限值即为超标。项由以上预测结果可知:

项目调节池发生泄漏后,COD最大浓度(74mg/L)出现在泄漏100天后,下游100m处;氨氮最大浓度(9.1mg/L)出现在泄漏100天后,下游100m处;项目下游2.2km为锦江,根据预测可知项目调节池发生泄漏后100天、1000天、7200天下游2.2km处污染物浓度均趋近于0,且项目下游无地下水取水点,泄露发生后,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污染源被移除或控制,进入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与岩土体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且在运移过程中被不断稀释,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污染物在运移过程中浓度会逐渐减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减小。

5.2.3.5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范措施

本项目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控制、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要求对院区进行分区防渗,分别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措施。

①源头控制

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产生量,防止和降低跑、冒、滴、漏现象。

②分区防治

划分三类防渗区:重点防渗区(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衰变池、污水站投药间、格栅间、预处理池、中和池;一般防渗区(主体工程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液氧站、生活垃圾暂存间);简单防渗区(除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绿化以外的场区地坪)。其中,重点污染防治区做到防渗技术要求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其中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需确保渗透系数小于1.0×10-10cm/s),一般污染防治区要求采取防渗措施后等效粘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具体可见“工程分析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章节”。

③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及制度。建设单位不具备监测能力,委托资质机构对场地内地下水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点建议设在污水处理站下游绿化带,以便及时发现污染并采取治理措施。

④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与信息公开计划

建设单位需制定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并编制跟踪监测报告,报告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场地及其影响区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数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跑冒滴漏记录、维护记录等。同时建设单位需对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数据进行公开,主要途径是院区公示栏,特别针对建设项目涉及的特征因子。

⑤应急响应

A、定期监测场区内地下水水质,以便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并采取治理措施;

B、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以便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尽快控制污染事态,降低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

C、发现污染源泄露,应立即采取堵漏、切断污染源头等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泄露;已经泄露的物料需及时收集、清理;

D、对已发生的地下水污染事故,及时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

5.2.3.6结论

通过采取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等污染防治对策,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制度,在各项污染防渗措施落实的情况下,本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5.2.4噪声影响分析

项目在运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水泵房水泵、污水处理站水泵、风机、发电机等设备噪声,声级约在 60~90dB(A),采取了减振、隔声、软连接等措施,源强可降低 15~25dB(A),各噪声源治理后源强及距离场界距离见下表。

表 5.212 项目噪声源源强及降噪措施

序号名称主要产噪设备噪声值dB(A)降噪措施噪声削减量dB(A)削减后噪声值dB(A)

1污水处理设施水泵、风机85减振、隔声、绿化3550

2通风设施抽风机85消声器3055

3室外停车场车辆70进出车辆管理1555

4发电机房备用发电机85隔声3055

5空调冷却塔冷却塔85隔声屏3055

6吵杂声等社会噪声/70张贴标语155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推荐的模式,仅考虑距离衰减对项目噪声进行预测,衰减公式:


式中:Lp(r)——距离声源r处的A声级;

     Lp(r0)——距离声源r0处的A声级;

     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

根据上述公式,在计墙体等引起的噪声衰减的情况下,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5.213 各噪声设备在不同距离的噪声值

噪声源噪声值噪声级dB(A)

dB(A)5m10m15m20m50m100m

污水处理设施50363026.5241610

通风设施55413531.5292115

室外停车场55413531.5292115

发电机房55413531.5292115

空调冷却塔55413531.5292115

嘈杂声等社会噪声55413531.5292115

根据预测可知,项目在严格采取相应措施后,污水处理设施、通风设施、室外停车场、嘈杂声等社会噪声达标,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营运期间通过合理布置声源,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厚,设备噪声可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建筑物阻隔和距离衰减等因素,本项目噪声对周边的敏感点的影响很小。

因此,为使该项目建成后,其产生的噪声对周边敏感点不致于造成很大影响,建设单位应对中央空调机组和分体式空调机组设置隔声罩,使用吸音材料,安装设消声设备,底部安装减振垫,防止震动向外传递,经隔声、减震、消音之后,该设备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对各类进、排风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除机械噪声外,主要还来源于气动性噪声,必须对风机加消声弯头进行消声,并进行减振处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内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5.2.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2.5.1一般固废

一般固废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含隔油池浮油)、污水预处理池污泥和废树脂。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暂存于生活垃圾暂存间内每天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餐厨垃圾通过设置塑料垃圾桶,加盖密封,用以暂存厨余垃圾,并定期对地沟、隔油设备进行清捞,餐厨垃圾(含油水分离设施浮油)通过使用符合标准、有醒目标识的餐厨垃圾专用收集容器,加盖密封分类集中收集后,每日交由制定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统一收运、集中处置;污水预处理池污泥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掏;废树脂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2.5.2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废试剂瓶、废活性炭、废紫外灯管、废过滤介质、负压站污物和废滤芯,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后暂存医疗废物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医疗废物:主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各种导管、药杯、纱布、废弃药品、手术包扎残余物等。项目各楼层产生医疗废物收集后通过专用电梯通道送至项目西南侧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分区存放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定期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项目在履行验收手续时,需要出具与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签订的处理协议。

项目医疗废物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后,采用低温储存,按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天。环评要求:医疗废物必须做到日产日清,每日消毒,减少恶臭气体及病原体的产生。

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医院污泥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要求,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由于含有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属于危险废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估计一年清掏一次,污泥属于危险废物,环评建议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司使用移动车载式污泥处置设备进行清掏、脱水、消毒、加入除臭剂封装后立即外运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在医院内长时间暂存。污泥脱水后含水量不得高于 80%。

其他危险废物: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其他危险废物,环评要求将其送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项目在履行验收手续时,需要出具与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签订的处理协议。

严格落实以上措施后,项目固废可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5.2.5.3管理要求

(1)一般固体废物管理要求

生活垃圾:垃圾房应采用大型密闭垃圾桶进行储存垃圾,垃圾实现完全袋装收集、桶装储存,禁止垃圾随地堆砌、乱倒乱放;垃圾房应严格做好防雨、防渗、防漏措施。

生活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严禁垃圾过夜堆放,垃圾房需定期喷洒药水, 防止蚊蝇滋生。

餐厨垃圾:使用符合标准、有醒目标识的餐厨垃圾专用收集容器;尽可能低温储存,防止食物的腐败和蚊蝇滋生;隔油池定期清掏的废油脂可与餐厨垃圾一并暂存,最终交由有资质许可的单位处理。

生活污水预处理池污泥:生活污水经污水预处理池预处理后外排,污水预处理池污泥定期清掏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清掏周期一般不大于半年/次。清掏出来立即运走,不在院内暂存。

废树脂:交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统一清运,其他管理要求与生活垃圾管理要求一致。

(2)医疗废物管理要求

本次评价将重点对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的收集、贮运及处置做主要评价。

A 医疗废物收集、贮运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病菌、病毒,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是普通城市生活垃圾的几十倍乃至数百倍,国际上已将其作为危险废弃物列入《巴塞尔公约》的控制转移名单,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 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等相关医疗废物处置规定及要求执行。

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院内运输、暂存过程中,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 废物分类名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 标识规定》、《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等相关规范执行。


图 5.21  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流程图

①分类

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传,使其能正确区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确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生活垃圾进入城市环卫清运系统。

对于医疗废物,也应正确区分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并做好以下几点:

a.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b.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c.药物性废物(过期、变质或被污染的药品等)须单独交有药物性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d.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e.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委托专门机构处置;

f.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②收集

医院应对医疗废物分类后,按照相关规范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

a.医院应在院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张贴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b.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c.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d.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③院内运输

医院应对医疗废物收集后,按照相关规范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期间:

a.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

b.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

c.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d.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④暂存

医院设置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满足如下要求:

a.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地基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雨洪冲击或浸泡;

b.应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c.地面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废水应采用管道直接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禁止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

d.暂存点外宜设有供水龙头,以供暂时贮存库房的清洗用;

e.避免阳光直射暂存点内,应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通风条件;

f.暂存点内应张贴“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g.应按 GB15562.2 和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的专用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要求, 在暂存点外的明显处同时设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

h.应按(国务院令第 380 号)第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

i.日常管理中应做到消杀、灭菌,防止病源扩散或传染。做好垃圾暂存和运出处理的管理工作,严格医疗废物的“日产日清”制度,污物暂存点专人负责清扫消毒工作,每天清扫并消毒一次。

⑤运送

医院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医疗废物运送中应采用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管理。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或未盛装于周 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有权拒绝运送,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应按以下要求管理:

a.医疗废物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

b.经包装的医疗废物应盛放于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周转箱(桶)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内。专用周转箱(桶)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c.医疗废物装卸载尽可能采用机械作业,将周转箱整齐地装入车内,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如需手工操作应做好人员防护。

d.医疗废物运送前,收运医疗废物的单位必须对每辆运送车的车况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后方可出车。运送车辆负责人应对每辆运送车是否配备。

e.医疗废物运送车辆不得搭乘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装载或混装其他货物和动植物。

f.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

本项目交予处置的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一式五份,由项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和废物处置单位交接人员在交接时共同填写,建设单位、处置单位和当地环保监管部门各保存一份,保存时间为 5 年。

每车每次运送的医疗废物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管理,一车一卡, 由项目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写并签字。当医疗废物运至处置单位时, 处置单位接受人员确认该登记卡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

B 危险废物储存及要求

由于医疗固废属于危废,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加强对医院固废的分类与收集,尤其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各类固废得到有效分类和收集。

医院医疗废物储运管理已采取的措施: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文件要求,设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 并设置专人与运输处置单位人员对接。医院在采取上述管理后,根据相关规定仍需加强以下储运管理:

①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实施由院长、职能科室、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分级监督管理制度。同时制定《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岗位责任制》、《医疗废物管理奖惩制度》、《损伤性废物的处置细则》等相关制度。

②加强人员培训

a 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认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将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打印上墙,装订成册,人手 1 份。定期考试,按规定做好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储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b 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将医疗废物处理知识列入医院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入科前根 据各科室的临床特点和实际情况,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再强化培训 1 次,实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双重培训。

c 保洁人员的培训:由于大部分保洁员文化水平低,不懂医院感染知识,

对医疗废物的危 险性不了解。因此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的培训。反复讲解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所 造成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与保洁公司鉴定目标责任书,对保洁人员实行双重管理。

d 患者及陪护的宣教:将医疗废物分类知识及危害性制作成宣传资料,在院内显著位置进行张贴宣教,以供患者或家属阅读。

③加大奖惩力度

在采取强有力措施的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医疗废物处理考核惩罚标准》,将废物处理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定期考核,奖罚分明,逐层落实,及时反馈整改。若科室连续三个月出现医疗废物分类错误,反馈给医务处,在医务例会上,要求违规科室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还把医院感染质控检查结果与科室和个人的奖惩挂钩, 做到工作人员与科主任、护士长同奖同罚,促使他们提高认识,自觉按制度办事。

C 项目医疗废物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08.59t/a,门诊楼、住院楼各楼层设置医疗废物专用桶及污物暂存间,通过污物电梯运送至项目南侧医疗废物暂存间内存放,能够满足医疗废物暂存需要。医疗废物最终交由有资质单位负责收运、处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地面采取的防渗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渗滤液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医疗废物暂存间应由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要求设有明确的标识;各楼设有医疗废物运送通道,医疗废物运送车能直接开至暂存点门口,符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要求。因此,项目医疗废物处置、暂存方式可行。

(3)危险废物储存要求

由于本项目会产生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危险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加强对医院固废的分类与收集,尤其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各类固废得到有效分类和收集。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结合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性质,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的一般要求为:

a.设置专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并按危险废物性质分类贮存。

b.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

c.无法装入常用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等盛装。

d.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GB 18597-2001 标准中所示的标签。

危险废物贮存容器:

a.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

b.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c.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d.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

e.危险废物暂存间必须与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隔开,方便危险废物的装卸、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的出入;应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危险废物的交接:

a.废物转运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 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应当对危险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保存时间为 3 年。

b.每车每次运送的危险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运送登记卡》管理,一车一卡, 由危险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写并签字。当危险废物运至处置单位时,处置厂接收人员确认该登记卡上填写的危险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

危险废物的运送:

a.本项目危险废物由处置单专用车辆定期运送到相应处置单位。危险废物转运车应符合相关要求。

b.运送路线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驾驶室与货箱完全隔开,以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

c.车厢应经防渗处理,在装载货物时,即使车厢内部有液体,也不会渗漏到厢体和外部环境中;车厢底部应设置具有良好气密性的排水孔,在清洗车厢内部时,能够有效收集和排出污水,不可使清洗污水直接漫流到外部环境中;正常运输使用时应具有良好气密性。

d.危险废物运送前,处置单位必须对每辆运送车的车况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后方可出车。危险废物运送车辆不得搭乘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装载或混装其他货物和动植物。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危险废物。

e.危险废物转运车应在明显部位固定产品标牌。危险废物转运车应在车辆的前部、后部及车厢两侧喷涂警示性标志;驾驶室两侧应标明危险废物处置转运单位名称。

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a.应当制定与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项目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b.应当对本项目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e.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危险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危险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危险废物或者将危险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d. 禁止邮寄危险废物。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危险废物。有陆路通道的, 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危险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输危险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危险废物。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危废管理领导小组,并设置专人与运输处置单位人员对接。

综上所述,医院从固废的分类、收集、院内运送、暂存、运输及最终处置都采取了切实 可行的处置措施,对医院管理、相关人员培训、奖惩制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医疗废物的泄漏也提出了应急措施。医院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都得到了妥善处置,去向明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2.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4.2.2 根据行业特征、工艺特点或规模大小将建设项目类别分为 I 类、II 类、III 类、IV 类,见附录 A, 其中 IV 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属于附录 A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中“社会事业与服务业 其他”,为“IV 类”。本项目无需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评价仅对土壤环境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速率不超过土壤的净化作用速率,尚不造成土壤污染;若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速率超过了土壤的净化作用速率,就会使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并通过植物吸收、食物链使污染物发生迁移,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本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将项目场地划分三类防渗区,分别是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其中,重点防渗区做到防渗效果等效粘土防渗层 Mb≥6.0m,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其中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需确保渗透系数小于 1.0×10-10cm/s),一般防渗区做到防渗效果等效粘土防渗层 Mb≥1.5m,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具体可见“工程分析章节”中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章节。通过定时维护设施设备,保证各项防渗措施正常运行,严格落实防渗漏、防腐蚀,严格加强项目内环境管理,严禁废渣乱堆乱弃的情况下,本项目不会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建设方只要严格遵照规章制度操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本项目不会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2.7外环境对本项目影响分析

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周边目前无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其它重大污染源分布,区域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现状质量良好,不存在明显影响内部诊疗环境的污染因素。

5.3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将风险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本次评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的相关要求为依据,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1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5.3.1评价依据

5.3.1.1风险源调查

根据工程分析,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中附录 B 可知,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

原辅材料及中间产物:乙醇(酒精)、次氯酸钠(84 消毒液)、氯酸钠、盐酸、柴油;

污染物: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及其他危险废物; 火灾/爆炸次生物:CO、CO2 等。

5.3.1.2风险潜势初判

(1)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Ⅰ、Ⅱ、Ⅲ、Ⅳ、Ⅳ+级。根据建设项目设计的物质和工艺系数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下表确定环境风险潜势。

表 5.3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

极高危害(P)高度危害(P)中度危害(P)轻度危害(P )

环境高度敏感区(E1)Ⅳ+

环境中度敏感区(E2)

环境低度敏感区(E3)

注:Ⅳ+为极高环境风险。

(2)P 的分级确定

1)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

分析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参见 HJ169-2019 中附录 B 确定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并参照附录 C 进行判定。

①当企业只涉及一种风险物质时,该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 Q。

②当企业存在多种风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

Q=q1/Q1+q2/Q2+...+qn/Qn

式中:q1,q2,...,q n——每种风险物质的存在量,t;

Q1,Q2,...,Qn——每种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1)1≤ Q<10;(2)10≤Q<100;(3)Q≥100。

根据计算,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于临界量比值见下表。

表 5.32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表

序号危险物质名

最大储存量(q

)t临界量(Q

)t比值(Q)

1乙醇0.175000.00034

2次氯酸钠0.0550.01

3氯酸钠0.51000.005

4盐酸0.57.50.0667

5柴油0.825000.00032

合计0.08236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最大储存量于临界量的比值之和小于 1,环境风险潜势为 I。

5.3.1.3等级判定

根据前述分析,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0.08236<1,判定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可开展简单分析。

5.3.2环境风险识别

5.3.2.1风险物质

表 5.33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物料名称用途理化性质燃烧爆炸性急性毒性

乙醇消毒化学式C2H5OH;无色液体,有酒香; 熔点:-114.1℃,沸点:78.3℃,闪点:12℃;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5.33kPa(19℃);临界温度243.1℃;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19.0%,爆炸下限3.3%LD50 7060mg/kg(兔经口), 7430mg/kg(兔经皮)

84 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溶点-6℃,沸点40℃;相对密度(水=1):1.21;溶于水。不燃LD50 8500mg/kg(大鼠经口)

盐酸制取二氧化氯化学式HCl,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溶点-114.8℃(纯),沸点108.6℃(20%);相对密度(水=1):1.2,相对密度(空气=1)1.26,饱和蒸气压:30.66kPa(21℃);与水混溶,溶于碱液。不燃无资料

氯酸钠制取二氧化氯化学式NaClO3,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溶点248~261℃;相对密度(水=1):2.49;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不燃LD50:1200mg/kg(大鼠经口)

柴油发电机及锅炉备用燃料由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多环芳烃与少量硫(2~60g/kg)、氮(<1g/kg)及添加剂组成;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熔点<-18℃,沸点282~338℃,闪点38℃;相对密度(空气=1):4,相对密度(水=1):0.87~0.9;不溶于水。易燃,引燃温度(℃): 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0.7~5.0LD50 >5000mg/kg(大鼠经口)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特性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 2018)进行判断。

5.3.2.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为医院类项目,属环境风险较低类项目。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或其他的一些突发性事故会导致环境风险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甚至恶性循环化以及其他的环境毒性效应。本项目风险源有:

1)医疗废水处理站

一般情况下,污水管网不会发生堵塞、破裂和爆炸。发生该类事故的可能原因主要有管网设计不合理、操作不当、往下水道倾倒大量固体废物和易燃易爆物质等。本项目在发生地震时,可能造成污水收集系统毁坏或其它事故,使污水外溢流入附近土壤及水体,对土壤及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造成废水事故排放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电力故障、设备故障等。污水处理站一旦出现停电或严重机械故障,会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可能导致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出现不达标排放现象。

在维护污水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也时有风险发生。由于污水系统事故风险具有突然性,会给维护系统的工作人员带来重大损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因污水管道的损坏,会产生泄漏溢流等情况;当污水泵房的格栅被杂物堵住而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污水的收集和排出。当污水系统的某一构筑物出现事故,必须立即予以排除,此时需操作工人进入污水处理构筑物内操作。因污水内含有各类污染物质,有些污染物以气体形式存在,如硫化氢等,若操作人员遇上高浓度的有毒气体,则会造成操作人员的中毒、昏迷,直至丧失生命。

2)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存在一定的风险。若医院医疗废物因未及时清运、或因其他因素混入生活垃圾后造成污染环境风险。

3)柴油发电机

柴油发电机房内放置柴油储油间用于柴油备存,但不设置油库,储存量不大于1m3。柴油在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因设备失灵、操作不当等造成泄漏、火灾等事故,影响地下水、地表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还可威胁到人身安全。

4)氧气站

液氧站中储存液氧为助燃物,若因存储站消防措施不完善、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液氧泄漏,可能导致人员中毒;如遇易燃或可燃物且有着火条件,发生燃爆反应,将产生较大安全问题。

5)化学品贮存、使用过程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内容,危险化学品包括8 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辐射性物品和腐蚀品。按照危险化学品鉴别方法,医院危险化学品品种非常多,医院危险化学品除消毒治疗用的乙醇外,医学检验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包括有甲醛、丙酮、氯仿、乙醚、高锰酸盐、各种酸碱等。医院治疗使用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辐射用品中均有大量危险化学品。如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包括有咖啡因、二甲氧基溴代安非他明等药品。麻醉药品包括有杜冷丁、可卡因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等,人连续使用麻醉药品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环评建议本项目设置专门的化学品储存间,由医院安排专业人员管理。

本项目使用的医疗用化学品及医疗废水处理站消毒剂配比原料由人工转送至使用点,在贮存、使用过程可能潜在的风险事故如:

①由于贮存装置破裂、或操作不当,造成泄漏,导致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

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工作不当造成化学品泄露。

6)消毒液及消毒剂

本项目废水消毒采用二氧化氯。采用高纯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现用现制,不在医院内进行储存。营运过程中,由于停电、设备腐蚀等,在生产过程易发生二氧化氯泄露事故。

本项目使用的二氧化氯由氯酸钠和盐酸制备而来,氯酸钠是强氧化剂,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盐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若处置不当,将造成环境污染及人身伤害意外事故。本项目各种消毒液及制备废水处理的消毒剂氯酸钠等原料储存在医院专门设置的消毒供应室,由专人管理。

因此,本评价主要对医院营运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及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的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7)火灾

项目可能引起火灾事故主要包括项目设置备用柴油发电机房1 间,柴油在储存过程中遇到明火会引起火灾事故;项目内电器、电路等因短路、过载和接触不良等原因也可能引起火灾。

火灾事故可能造成建筑损坏,人员伤亡,波及周边环境;火灾事故中燃烧释放的浓烟和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本项目火势较小时,通常采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救援,不会产生消防废水;本项目火势较大甚至蔓延时,通常采用消防栓喷水进行灭火救援,因此火灾后的消防废水未收集处理直接排放进入雨水收集系统,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

8)带有致病性微生物病人存在着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产生环境风险的潜在可能。

因此,本评价主要对医院营运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及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的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5.3.2.3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分析

本项目影响环境的途径有:

(1)大气:危险化学品在储存、转运、使用过程中,因人员操作失误或其他外因导致危险物质泄漏,危险物质挥发将影响大气环境。若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遇明火或火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产生的火灾/爆炸次生物将影响大气环境。若危险化学品属于易挥发性物质,发生泄漏后,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含菌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超标。

(2)地表水:本项目雨污水分别纳管排放,项目风险物质储量较小,基本无直接通过地面径流影响地表水的风险。但存在发生风险事故时,消防废水、事故废水经雨水管道进入周边地表水的风险。

(3)地下水、土壤: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无裸露地面,但周边有绿化区域, 因此存在发生风险时,消防废水、事故废水经绿化带进入周边地下水、土壤的风险。项目采取分区防渗,可能出现防渗层失效,危险化学品泄露后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及土壤的风险。

(4)其他: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废试剂瓶、废活性炭、废紫外灯管、废过滤介质、负压站污物和废滤芯等。危险废物均设置专用收集装置收集并分区存放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待危险废物处置单位集中收运并安全处置。此系统有可能因为操作人员失误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或随意丢弃,导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故。

5.3.3环境风险分析

5.3.3.1大气环境污染影响分析

由于医疗废物不及时清运产生含有有害病菌的空气,从而对医务人员、病人和周围的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由于发电机房、氧气站等管理和操作不当,因物料泄漏遇明火后带来的的火灾、爆炸等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医务人员和病区病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威胁。

5.3.3.2地表水污染风险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系统因事故排放或者处理效率低下造成医院废水不能及时处理、超标排放,对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出水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受纳水体的水质。

5.3.3.3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构筑物、管网等)因未及时检修维护或者质量问题等造成爆管、堵塞、接头破损等,造成污水外溢而污染地下水。柴油发电机房因设备故障等造成油污泄漏,若未及时清理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5.3.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5.3.4.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危险化学品工程控制措施

①化学品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储存、保管、使用等需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之规定管理。危险化学品中剧毒化学品必须向天府新区公安局申请领取购买凭证,凭证购买。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其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并定期检查库存。剧毒化学品的储存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 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部门备案。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 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安全、消防)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而对于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则根据《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中要求购买、储存、使用, 其检查监督由卫生部门管理。

要求一般药品和毒、麻药品分开储存,专人负责药品收发、验库、使用登记、报废等工作,医院建立药品和药剂的管理办法,只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其危险化学品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损害。

②氧气供应站

针对本项目特点,环评提出以下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应急措施。

a、本项目供氧中心内不得存放易燃物品,并定期对储罐和设备进行安全性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b、同一储存间严禁存放其他可燃气瓶和油脂类物品。

c、使用氧气过程中要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生产和使用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还要避免高浓度吸入。

d、明示各种警示标牌,附近严禁烟火和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杜绝可能产生火花的一切因素。

e、强化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f、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的环境管理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要做到快速、高效、 安全处置。

总之,医院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操作,氧气瓶放置符合有关消防规范, 建立健全相应的防范应急措施,并在设计、管理及运行中得到认真落实,可将上述风险事故隐 患降至可接受程度。

5.3.4.2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环境管理要求

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环境管理要求如下:

①发生医疗废水处理站事故时,立即通知医院内各用水科室,采取停止或减少用水的措施,减少医疗废水处理站处理负荷。

②当医疗废水处理站发生事故停运时,应将污水立即引入医疗废水处理站事故应急池(容积约为240m3)中暂存,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应设置应急事故池,非传染病区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应急事故池不应小于日排放量的30%。医疗废水处理站发生事故停运时,应将污水立即引入医疗废水处理站调节池中暂存,并对医疗废水处理站进行紧急抢修,若还不能达到目的,则需要立即停止用水。待其医疗废水处理站恢复正常工作后,将该部分临时储存的污水经医疗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外排进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项目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外排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③医疗废水处理站运行自动化,采用自动投药、数据记录、专人专岗等, 发生故障时, 及时停止向外排放废水。本项目采用二氧化氯作为医疗用水消毒剂使用,氯气为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若反应不完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加药工应接受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粉投加,负责消毒粉日常运输条件及存贮环境,负责投药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

④关键设备一用一备,并备有应急消毒剂。

⑤污水处理站采用双路电源和应急电源,医院停电时造成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医院应启用应急电源,优先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用电,使其正常运转。

⑥各处理工艺、加药系统和流量控制系统安装在线自动化检测仪器,使设备处于最佳工况,以确保处理效果最佳,当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立即通知医院内各用水部门,采取停止或减少用水的措施,以达到减少废水排放量的目的。

5.3.4.3柴油储存风险控制措施

①备用发电机仅停电时使用,柴油的最大储存量为 0.8t,在柴油发电机房间,设置防火安全设施,并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年,国务院第 344 号) 的规定进行运输、储存和使用,储存间内按有关规范要求配置干粉泡沫化学灭火器。

②在柴油储存间设置应急桶,并设置围堰,围堰高度10cm。

③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地面需做重点防渗处理,采用P8抗渗混凝土做防水处理,并铺设2mm耐酸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性能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K≤10-7cm/s。

5.3.4.4医疗废物泄露风险防范措施

(1)医疗废物泄露风险防范措施

① 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均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② 医废暂存间地面采取防重点渗措施,其防渗系数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进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0-10cm/s。并设计堵截泄漏的墙裙,墙裙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地面与墙裙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

③ 医院应制定医疗废物暂存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④ 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杜绝废物发生泄漏、抛洒现象。当运送过程中发生翻车、撞车导致医疗废物大量溢出、散落时,运送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或当地公安交警、环境保护等单位联系。并立即请求公安交通警察在受污染地区设立隔离区,禁止其他车辆和行人穿过,避免污染物扩散和对行人造成伤害;对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对被污染的现场地面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吸附材料吸收处理;清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鉴于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极大,本项目在收集、贮存、运送医疗废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风险,为保证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得到有效处置,使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而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针对医疗危险废物的处理特点,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36 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范》、《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等相关规范。

(2)其他危废泄露风险防范措施

① 医疗废物以外的其他危废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间,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应当符合标准,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GB 18597-2001 标准中所示的标签。

② 危废间地面采取防重点渗措施,其防渗系数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进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0-10cm/s。并设计堵截泄漏的墙裙,墙裙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地面与墙裙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

③ 制定危废暂存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④ 危废在转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杜绝废物发生泄漏、抛洒现象。当运送过程中发生翻车、撞车导致医疗废物大量溢出、散落时,运送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或当地公安交警、环境保护等单位联系。并立即请求公安交通警察在受污染地区设立隔离区,禁止其他车辆和行人穿过,避免污染物扩散和对行人造成伤害;对溢出、散落的危废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对被污染的现场地面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吸附材料吸收处理;清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3.4.5火灾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① 消防设施均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设计实施,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在项目内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② 安装火灾烟雾报警器,以便及时发现险情。

③ 在医院设置事故池,事故废水经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④ 加强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电气设备定期巡检,防止电气火灾发生。

⑤ 火灾一旦发生,在消防员未赶到前全体员工必须保持清醒,听从指挥,根据职责和要求,分头迅速开展火灾抢救、报警、开启应急通道,疏散人流,切断电源等工作;必须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出入口有明显标志,应急照明,消防通道及安全门不能锁闭,疏散路线有明显的引导图例;当火灾发生时,采用适当的方法组织灭火、疏散,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所有参加灭火与应急疏散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应打开通信工具,确保通讯畅通,确保行动协调统一指挥。

5.3.4.6细菌、病原菌风险防范措施

① 污水处理站所产生污泥均进行消毒后再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外运处置。

②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特别是感染性废物消毒后密闭包装储存,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清运,以防止污染物外泄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③ 加强对病区设施、空气的消毒处理。

④ 保持医院清洁,定期进行灭鼠、灭蚊蝇等。

5.3.4.7项目感染管理及后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

为避免病人交叉感染或感染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执行。

①成立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制定控制卫生服务中心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②对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级管理和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等按要求进行感染知识培训。

③开展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④加强感染的控制。项目方必须执行感染散发、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制度,当发生了感染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重点加强消毒灭菌与隔离措施,加强消毒药械、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⑤加强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加强对门诊、急诊、病房、治疗室、处置室等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

⑥严格杜绝项目内老鼠、蟑螂等小动物的存在,以免带来安全隐患;对于建筑物内各通风出入口必须设置纱网等,切断蚊蝇进入的途径,切断虫媒传播病菌途径。

5.3.4.8其它

①严格落实医院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制度。

a、医院必须确保各类危险废物实现无害化处置。

b、按照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c、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加强环境管理,医疗废物暂存间 四周设 10m 高的防渗墙裙, 设置空桶作为备用收容设施;医疗废物暂存间树立明确的标示牌,必须做到密闭和 防渗漏,严格防止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并且每天消毒、灭菌,防止病源扩散;做好医疗废物暂存和运出处理的管理工作, 严格医疗废物的“日产日清”制度, 暂存间每天专人负责清扫、 消毒工作。

②建立完善整个医院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③加强氧气供应站管理。工人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日常强化设备、容器等维护,定期检查管道、阀门、钢瓶或贮槽,严防意外泄漏。

④ 污水处理系统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⑤关键设备一用一备,并备有应急消毒剂。

5.3.5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在突发性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准确地处理和控制事故扩大,把事故损失及危害降到最小程度,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唯一可抵御事故灾害蔓延和减缓灾害后果的有力措施。

①氧气

a、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b、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c、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②污水处理系统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措施

由于紧急事故造成病区污水处理设施停止运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同时应立即通知医院内各用水科室,采取停止或减少用水的措施,以达到减少污水产生量的目的。医疗废水处理站事故状态下污水应暂存于事故应急池(240m3)、医疗废水处理站内,在病区污水处理系统恢复使用后,暂存污水必须经病区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有效处理并达标外排,严禁超标外排。

评价要求:项目除按照以上各类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及要求加强管理防范外, 还应根据医院 实际情况以及消防、公安、环保等部门和国家其它相关规定,进一步制订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 和营运需要的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组织系统, 以期在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将各类环境风 险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③柴油

a、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 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b、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c、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④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1)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组织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灭火,佩戴防毒面具和穿戴灭火专用设备及器材。院内负责环境保护的人员应立即到场协助和指导灭火人员进行灭火。火灾现场得到控制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将尚未着火的物品转移至安全区域,待火灾彻底排除或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后,应立即清理现场,残留的灭火剂或使用过的惰性吸附和灭火材料集中收集,作为危险废物送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禁止乱堆、乱放、乱倒。

对于电器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并只能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禁止使用泡沫灭火器和消防水栓进行灭火。

(2)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报警和报告环保部门及环境监测部门,并立即实施环境应急监测,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确定疏散人群范围,并根据当时风向情况疏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区人员应迅速逃离到上风向和上侧风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旦出现人员中毒、烧伤等情况,应积极协助卫生部门进行救援和治疗工作。

(3)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燃烧废气排放情况及所涉及的范围建立环境污染事故警戒区域,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警戒区内应严禁火种。同时,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最后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

⑤大规模疫情爆发时的应急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总体部署,按照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应急措施如下:

(1)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情况;

(2)强化一线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和加强医疗区管理,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发病。

⑥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我国在安全生产上一贯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工作重点应放在预防上。在事故救援上实行“企业自救为主、社会救援为辅”的原则。事故的应急计划是根据项目风险源的风险分析,制定的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发生导致的损失的计划。

评价要求:项目除按照以上各类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及要求加强管理防范外,还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以及消防、公安、环保等部门和国家其它相关规定,进一步制订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和营运需要的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组织系统,以期在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将各类环境风险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1)应急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风险事故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消防或减轻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针对不同级别的环境风险事故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充分发挥地方人民政府职能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整合环境应急监测网络。

(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对于重大不可接受的风险(主要是物料严重泄漏、火灾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害等),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建立应急反应体系,当事故一旦发生时可迅速加以控制,使危害和损失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作为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组织机构应制定应急计算,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设施(设备器材)、应急通讯联络、应急监测、应急安全保卫、应急撤离措施、应急状态终止、事故后果评价、应急报告等。

本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表 5.34  本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及投资一览表

序号风险防范措施设置位置结构要求备注风险投资

1液氧管理氧气站砖混结构防泄漏、预防液氧泄露引起爆炸计入工程投资

2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医疗废物暂存间防渗处理严格选择运输路线,委托有处理资质单位处理3.5

3医疗废水处理站运行自动化, 采用自动投药、数据记录专人专岗等,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医疗废水处理站/预防废水事故排放3

4事故应急池医疗废水处理站防渗处理预防废水事故排放计入工程投资

5柴油储存间内按有关规范要求配置干粉沫化学灭火器,并对储存间地面作防渗处,对储存间地面作防渗处理柴油储油间防渗处理防泄漏、防火灾3

6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

例》规定对危化品进行管理//防泄漏3

7制定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每年培训、演练;按消防部门要求配备消防设施2

总计14.5

5.3.6结论

本项目简单分析表见下表

表 5.35本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建设项目名称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项目

建设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州新城

地理坐标经度104.5586纬度30.6604

主要危险物质及分布主要危险物质:氯酸钠、盐酸、柴油、乙醇、次氯酸钠; 危险物质分布:药品储存区域、医疗废水处理站、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等;危险废物主要分布在医疗废物暂存间。

环境影响途径及危害后果(大 气、地表水、地下水等)大气:危险化学品在储存、转运、使用过程中,因人员操作失误或其他外因导致危险物质泄漏,危险物质挥发将影响大气环境。若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遇明火或火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产生的火灾/爆炸次生物将影响大气环境。若危险化学品属于易挥发性物质,发生泄漏后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含菌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超标。

地表水:本项目雨污水分别纳管排放,项目风险物质储量较小,基本无直接通过地面径流影响地表水的风险。但存在发生风险事故时,消防废水、事故废水经雨水管道进入周边地表水的风险。

地下水、土壤: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无裸露地面,但周边有绿化区域,因此存在发生风险时,消防废水、事故废水经绿化带进入周边地下水、土壤的风险。项目采取分区防渗,可能出现防渗层失效,危险化学品泄露后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及土壤的风险。

其他: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废紫外灯管、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等。危险废物均设置专用收集装置收集并分区存放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待危险废物处置单位集中收运并安全处置。此系统有可能因为操作人员失误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或随意丢弃,导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故。

风险防范措施要求设置火警报警系统。院区设置双回路电源及备用电源,以保证正常生产和事故应急。

安装消防管道设施,配备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正压式防毒面具等。

建立药品和药剂的管理办法,要求一般药品和毒、麻药品分开储存,专人负责药品收发、验库、使用登记、报废等工作。

氯酸钠严禁与易燃物品共同存放,严禁挤压、撞击。

发电机备用柴油限量储存,柴油储油间地面作防渗处理。

严格落实医院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制度,及时委托相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清运处理危险废物,必须确保各类危险废物实现无害化处置。院内建医疗废物暂存间,并按相关要求采取防渗、防腐、防雨和防流失措施。

应急预案及管理措施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制度。

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

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在落实环评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可控。

综上所述,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因素为化学品发生泄漏。在项目的设计及运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设计、操作规程运行和管理,并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可把事故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通过采取各项风险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可降低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表 5.36 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完成情况

风险调查危险物质名称乙醇次氯酸钠氯酸钠盐酸柴油

存在总量/t0.170.010.50.50.8

环境敏感性大气500m范围内人口数  0  人5km范围内人口数 300  人

每公里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人口数(最大)       人

地表水地表水环境敏感性F1F2F3

环境敏感目标分级S1S2S3

地下水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

包气带防污性能D1D2D3

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Q值Q<11≤Q<1010≤Q<100Q≥100

M值M1M2M3M4

P值P1P2P3P4

环境敏感程度大气E1E2E3

地表水E1E2E3

地下水E1E2E3

环境风险潜势Ⅳ+

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简单分析

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环境风险类型泄露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

影响途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

事故情形分析源强设定方法计算法经验估算法其他估算法

风险预测与评价大气预测模型SLABAFTOX其他

预测结果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最大影响范围   /     m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最大影响范围  /     m

地表水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      ,到达时间   /   h

地下水下游厂界边界到达时间    /   d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    ,到达时间  /    d

重点风险防范措施1、设置火警报警系统。院区设置双回路电源及备用电源,以保证正常生产和事故应急。

安装消防管道设施,配备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正压式防毒面具等。

2、建立药品和药剂的管理办法,要求一般药品和毒、麻药品分开储存,专人负责药品收发、验库、使用登记、报废等工作。

3、氯酸钠严禁与易燃物品共同存放,严禁挤压、撞击。

4、发电机备用柴油限量储存,柴油储油间地面作防渗处理。

5、严格落实医院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制度,及时委托相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清运处理危险废物,必须确保各类危险废物实现无害化处置。院内建医疗废物暂存间,并按相关要求采取防渗、防腐、防雨和防流失措施。

6、应急预案及管理措施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制度。

评价结论与建议只要建设单位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施工,并认真执行评价所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安全设计的相关措施后,可把事故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一旦发生事故,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开展相关风险救援工作,将工程风险事故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注:“”为勾选项,“    ”为填写项。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为了防止和控制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减轻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章首先对该项目环境保护的所有方面提出总体环境保护措施,然后分别针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建议。

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1.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

本项目主要采取湿法作业控制无组织排放扬尘,通过洒水增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粉尘飞扬现象。封闭施工现场,施工围挡上设置喷雾喷头,加强管理, 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风速大于 3m/s 时停止施工、限制车速、保持施工场地路面清洁、使用商品混凝土、严格执行“六必须、六不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

项目施工期间严格遵守原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下发的《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要求。同时严格按照《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8-2027 年)》(成府函〔2018〕120 号)、《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 2682—2020)、《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川办函〔2018〕10 号)、《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2018 修正)、《成都市 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气领〔2020〕1 号)、《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 年修订)》(成办发[2020]27 号)等文件中相关要求提升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推进绿色施工,确保施工期扬尘满足《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2020),并做好重污染天气状况下,大气污染物的应急处置。

2、汽车尾气以及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废气

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 CO、NOx 以及未完全燃烧的 HC 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环评要求严格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的通告》以及《成都市 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选用达到环保要求的设备,在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并使用优质燃料的前提下,加上项目区域地形开阔,燃油废气可较快自然扩散,通过自然稀释后场界的贡献值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3、装修废气

装修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的油漆和涂料产品;并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减少原材料浪费带来的废气排放;装修过程中注意室内通风,保证空气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本项目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因此装修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本环评建议施工管理人员应督促施工人员带口罩施工,防止工人吸入过多有害气体,损伤身体健康。项目在装修完毕后,不能急于投入使用,应先找有资质的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如过发现有污染超标处,须经治理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

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偶然的、短暂的、局部的,也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本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将施工期大气影响降至周围环境及周围人群可承受的程度;施工期持续时间有限,施工期大气影响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因此,项目施工期不会造成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

综上,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是可行的。

6.1.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在施工场地设置一体化车辆清洗设施,清洗废水可循环利用,不外排。

(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临时污水预处理后运至污水处理厂。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限制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污染物和油类污染物等,并通过加强管理和调度,可以有效防止本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的影响,因此本环评提出的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能避免对区域水体的污染。

6.1.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项目特点,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同时,严格按照成都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2)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

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可从根本上降低源强。同时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

(3)合理布局施工现场

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以减轻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4)减少施工车辆噪声

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后,文明行驶,减少或杜绝鸣笛,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

施工单位在切实采取了上述噪声防治措施之后,可以使施工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最大限度地减少。

6.1.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送建筑垃圾处理场堆放。

施工弃土清运至政府指定的弃土场,施工期做好土方调配转运的防尘措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袋收集后,送指定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置。

通过以上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理,不会污染当地环境,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

6.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6.2.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气包括浑浊带菌空气(病区医疗废气、负压吸引废气)、天然气燃烧废气、食堂油烟、柴油发电机废气、恶臭(包括医疗废水处理站恶臭)和汽车尾气等。

6.2.1.1浑浊带菌空气

①负压废气由负压站负压收集的少量的废气通过紫外消毒+活性炭吸附后引致住院楼A楼顶排放,并通过机械通风方式排出室外,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②医院废气:医院对各护理单元产生的医院废气经常规消毒后,本项目常规消毒采用复方来苏水、紫外线等,大大降低空气中的含菌量。通过加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措施,采用排风系统收集后经排风井引至楼顶排放,对本项目及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对外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6.2.1.2污水处理站恶臭处理措施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采用地埋式。并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在污水处理站处理池体上方覆盖绿化,既可以隔离噪声、吸收恶臭、净化空气,同时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对污泥池污泥及时处理,减少其贮存停留时间;

3、严格按照危废处置要求对污泥及时组织清运,并委托资质单位处理;

4、污水站周边喷洒生物除臭剂进行除臭处理;

5、污水处理池上预留进、出气口,并将出气口接入管道收集进入紫外线消毒+二级活性炭吸附器进行消毒灭菌、除臭后于地面楼楼顶排放(H=4m)。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废气应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臭氧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后排放,不宜直接排放。本项目污水处理站恶臭处理方式符合《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要求。

综上分析,评价认为项目污水站恶臭各项治理措施均技术、经济可行。

6.2.1.3锅炉废气

本项目设置2处锅炉房,医疗综合楼锅炉房位于-1F,1#锅炉房面积520 m2,锅炉间热水机房(235 m2),国际交流中心锅炉房位于-1F,2#锅炉房面积450 m2。

1#锅炉房共设置3台2400kW(单台约3.4t/h)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用于空调供热;设置2台1100kW(单台约1.6t/h)低氮常压燃气燃油两用型热水锅炉(机组内设置换热器),提供生活热水,使用天然气做燃料,天然气属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生的废气污染物量小。燃气锅炉分别内置低氮燃烧装置,医疗综合楼1#锅炉房燃烧废气由1#专用的油烟井引至门诊医技楼顶(5F)排放,排放高度24.8m;国际交流中心2#锅炉房燃烧废气由2#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7F排放,排放高度35.6m。

低氮燃烧:

项目锅炉增设低氮燃烧器,采用“双级烟气循环+烟气内循环技术”技术处理,保证烟气中氮氧化物满足要求,燃烧废气引至住院楼楼顶排放。

①烟气的内循环系统

燃烧器通过特殊设计的燃烧头提高了二次风的出口速度,在燃烧头出口处将周围低温、贫氧的烟气卷吸到火焰表面,一方面降低了火焰表面的温度,另一方面稀释火焰表面氧浓度,从而抑制 NOx 的生成。分散的喷嘴设计也分散了火焰中心降低了火焰的温度水平,使 NOx 的生成降低。

②双级的烟气再循环系统

本项目要求 NOx 排放浓度≤30 mg/Nm3,所以需要增加烟气再循环系统:将部分烟气分两路回收进入燃烧器再次利用。烟气再循环原理:将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内、另有少量烟气进入主风机,与空气(一次风或二次风)混合送入炉内,因烟气吸热和稀释了氧浓度,使燃烧速度和炉内温度降低,因而热力NOx 减少,可减少 60%~70%。采用带有夹套的耐高温不锈钢喉口,从火焰周边喷注烟气,进一步降低火焰表面温度,降低 NOx 产生。

该技术成熟能够良好的控制燃烧过程中生成的 NOx 的量, 同时类比现有同类工程处理情况,项目采取的废气治理工艺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

6.2.1.4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

柴油发电机房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自然补风,发电机燃烧尾气由排风系统收集后经通风管道于楼顶外排,通过对柴油发电机燃烧尾气进行消烟除尘处理,控制好燃烧状况,燃烧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烟尘、NOx、SO2均可做到达标排放。由于发电机仅在停电时使用,本项目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停电概率较小,因此柴油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污染物极少,废气的排放间断性强,加上废气通过高空扩散后,浓度很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6.2.1.5汽车尾气

本项目设置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地下车库产生的尾气由抽排风系统抽至地面排风口处排放,排风口位于绿化带内;地面停车位少,汽车尾气产生量小,且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较低,通过区域大气扩散,可有效控制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分析,评价认为本项目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均技术、经济可行。

6.2.1.6食堂油烟

本项目内医疗综合楼-1F设置一个职工餐厅,4F设置一个餐厅,其厨房位于-1F;国际交流中心2F设置一个餐厅,其厨房位于-1F。项目在厨房分别安装一套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不低于 85%)对油烟进行处理,医疗综合楼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南区住院楼(11F)排放,排放高度54.99m;国际交流中心食堂油烟经处理后由专用的油烟井引至国际交流中心15F排放,排放高度82.3m;油烟排放口周围 20m 范围内无敏感点。处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均可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2.0mg/m3”的规定,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6.2.1.7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急医废暂存间异味

本环评要求医疗废物暂存间地面通过每天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暂存间内设置紫外灯、机械排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医疗废物通过专用容器及防漏胶袋密封,对病理性医疗废物采用冷冻柜储存,臭气溢出极少,医疗废物日产日清,交由医废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收集处置。目前医院通过加强医疗废物暂存间的管理、及时清运各类固废、定时消毒等措施可有效减少臭气的产生。

环评要求应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暂存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增加医疗废物收运频率,可有效减少由医疗废物暂存量增加而产生的臭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6.2.1.8生活垃圾暂存间异味

环评要求生活垃圾暂存间地面通过每天清洁和消毒,室内加强空气消毒,对生活垃圾采取袋装密封,每天联系市政清运。目前医院通过以上措施,能有效减少臭气的产生。

生活垃圾暂存间加强管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禁止互混,并保持生活垃圾暂存间清洁干净,联系市政并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频率,可有效减少由生活垃圾暂存量增加而产生的臭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6.2.2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6.2.2.1废水治理措施

本项目院区废水利用项目新建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站(预处理+二级强化+二氧化氯消毒工艺)进行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工艺广泛应用于一般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出水水质可满足出水指标均可达到《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准》(GB18466-2005)中表 2 预处理标准相关要求。

核医学科废水经单独的排水系统收集至衰变池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进入2#污水预处理池(100m3),再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食堂废水除油处理后同行政人员生活废水排入1#污水预处理池处理(100m3)后再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废水排入市政管网后经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锦江。

6.2.2.2处置措施评述

1、污水处理工艺可行性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非传染病医院污水, 若处理出水直接或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海域时,应采用二级处理+消毒工艺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若处理出水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管网时,可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传染病医院污水应在预消毒后采用二级处理+消毒工艺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

本污水处理站工艺采用:二级生化+消毒处理(生化接触+二氧化氯消毒),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NH3-N、TP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准》(GB/T 31962-201)表1中B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经紫外灯消毒+活性炭吸附装置除臭处理后经排气管道引至地面楼楼顶(H=4m)排放。具体分析详见本报告工程分析章节营运期工程分析中废水治理措施部分。

2、污水处理站消毒工艺选择合理性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医院污水消毒可采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特点比较见下表。

表 6.21  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方法比较

消毒剂优点缺点消毒效果

氯Cl2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处理水有氯或氯酚味;氯气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能有效杀菌,但杀灭病毒效果较差

次氯酸钠NaOCl无毒,运行、管理无危险性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使水的pH值升高

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产生有机氯化物(THMS);投放简单方便;不受pH影响ClO2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制取设备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臭氧O3有强氧化能力,接触时间短;不产生有机氯化物;不受pH影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臭氧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复杂;制取臭氧的产率低;电能消耗大;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均很好

紫外线无有害的残余物质;无臭味;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运行管理和维修费用低电耗大;紫外灯管与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处理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无后续杀菌作用效果好,但对悬浮物浓度有要求

本项目选用二氧化氯消毒工艺,二氧化氯消毒法适用于各种规模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项目所在医院非传染病医院,医院设置有专人管理运营污水处理站,该法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管理风险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得以控制,符合《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要求。

本项目采用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以氯酸钠和盐酸为原料,采用盐酸与氯酸钠定量注入到反应器内,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氯与氯气,再通过系统投加到消毒水体中。反应方程式如下:

NaClO3+2HCl=ClO2+1/2Cl2+NaCl+H2O

项目采用全自动二氧化氯发生器生成二氧化氯气体,并通过吸收系统送入污水处理设备中消毒池进行尾水消毒,经过2h接触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消毒采用的是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使用盐酸和氯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来消毒,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原料供应系统内的氯酸钠水溶液和盐酸(浓度30-31%)在计量调节系统、电控系统的作用下被定量输送到发应罐内,在一定温度下经过负压曝气发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经吸收系统吸收制成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混合消毒液,投加到待处理的水中或需要消毒的物体,完成二氧化氯的消毒、氧化等作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循环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等各种水体的消毒和防疫消杀。

同其他消毒剂相比较,其高效、强力,相同时间内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ClO2浓度是最低的。对杀灭异养菌所需的ClO2浓度仅为Cl2的1/2。ClO2对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杀灭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无毒、无刺激,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

本项目余氯控制采用余氯在线监测仪,自动监测处理后的废水中的余氯,打开二氧化氯发生器时,余氯在线监测仪自动对处理后的医疗废水进行检测,投加浓度大于标准值时,加水进行稀释调节,浓度不够时,继续投加。使处理后的废水的余氯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会因为浓度不够达不到消毒,也不会发生浓度超标现象。在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时应记录运行情况,建立管理台账。

综上,本项目的污水消毒处理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可行。

3、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规模可行性

项目产生的污水量为348.82m3/d,全部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参考《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考虑1.2的保障系数,故项目拟设置处理量为700m3/d的污水处理站,医院产生的医疗废水要满足本项目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进水水质标准后方能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为杜绝不达标事故性废水外排,设置240m³污水事故池一座(污水事故池容量大于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的30%)。满足医院使用要求。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能够满足本项目废水的处理能力要求。

4、纳管可行性分析

生物城污水处理厂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区界南路以南,剑南大道以东,一期处理规模2.5万m3/d,出水水质执行《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表1 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后排入锦江。生物城污水处理厂预计2021年年初底建成投入使用。

本项目预计建成投入运营时间为2024年1月,本项目建成后外排废水可以进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外排废水水质简单,经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污水经厂区预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 中预处理标准,满足污水处理厂纳管水质要求,不会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造成冲击负荷。项目废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可行。

6.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拟建工程对噪声的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项目在采购设备时,应进行比选,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2)项目中央空调冷却塔等应选用低噪声设备,放置于楼顶的设备远离住院部病房区域,底部设基础减振,并设置隔声屏,以减少其运行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3)污水处理设施风机、水泵均设置在污水处理站内,风机设备加装排风消声弯头和消声器。水泵周围设置隔振沟,座下设置橡胶隔振器、金属弹簧隔振器或弹性衬垫材料。

(4)生活泵房、消防泵房位于地下设备间,选用低噪声型号;水泵周围设置隔振沟,座下设置橡胶隔振器、金属弹簧隔振器或弹性衬垫材料;水泵的吸水管道上和出水管上装设软性连接装置,管道穿墙时采用软穿,并采用挠性接管。备用水泵应采用和工作水泵相同的隔振消声措施。

(5)配电设备、备用发电机等布置在地下设备间内,选用低噪声设备,底部设基础减振,以减少其运行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6)风机、水泵等设备均在室内,选用低噪声产品,并对各个设备进行基础减振。

(7)项目周围加强绿化,建立绿化隔离带,以降低噪声对内外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拟采取的降噪措施是可行的。

6.2.4固废防治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可分为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两大类。

1、一般固废处置措施

平时生活垃圾经袋装生活垃圾房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餐厨垃圾(含隔油池废油脂),集中收集后,委托有合法手续的餐厨垃圾处置单位收集处置;

非病区污水预处理池污泥,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掏;

废树脂:交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统一清运。

在严格落实以上措施后,项目一般固废可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考虑到医院部分固体废物的特殊性,要求院方在污物收集、外送过程中加强管理和责任意识,防止带菌固体废物等混入生活垃圾中或随意丢弃,使病菌进入外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禁止将其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在内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2、危险废物处置措施

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废试剂瓶、废活性炭、废紫外灯管、废过滤介质、负压站污物和废滤芯),全部纳入医院危险废物处理体系,分类收集,并依据危险废物种类,交由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从而可实现各类危险废物实现无害化处置。

(1)医疗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规定,医疗废物被列为危险废物(编号 HW01)。项目将其送有资质单位的措施是可行。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等相关规定,评价要求本项目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主要为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在收集、贮存、运输等中应做到管理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收集

医疗废物应采用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要求。化学性和药物性医疗废物应单独收集包装。

②贮存

a.将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后分类存放在医院的医疗废物储存库内,不得露天存放。

b.医疗废物储存库应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c.医疗废物储存库房的地面和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储存库每天应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冲洗,冲洗液应收集后送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

d.为防止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库房和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中腐败散发恶臭,尽量做到日产日清。确实不能做到日产日清,且当地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将医疗废物低温暂时贮存,暂时贮存温度应低于20℃,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e.应制定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应急处理措施。暂时贮存库房应当接受市环保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f.病理性废物暂时储存时,要由病理科进行防腐处理。

③运输

医疗废物的运输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对运输要求安全可靠,要严格按照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规定进行危险废物的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

④处置

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后送有资质单位统一收集处置。

(2)危险废物

①污泥

项目污水处理站污泥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有关污泥控制与处置的规定:栅渣、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污泥属危险废物,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②废活性炭

项目污水处理站恶臭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将产生废活性炭,采用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综上所述,在运营中只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可保证项目产生的固废不会对内外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本项目固体废物拟处置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措施有效。

6.2.5地下水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在做好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等源头防治污染措施上,按照防渗分区设置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其中:

重点防渗区:包括医疗废物暂存间、危废间、应急医废暂存间、柴油发电机房(含储油间)、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衰变池、污水站加药间及消毒间、污水提升泵房。

院内医疗废物暂存间及危废间已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 年修订)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发[2006]206 号)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设置。

柴油发电机房(含储油间)、污水处理站(为地埋式)、衰变池采用防渗层结构为粘土层+20cm 厚P8抗渗混凝土+2mm 厚HDPE 防渗膜,或至少2mm 厚的其它人工防渗材料,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

发电机房四周设置防渗围堰,柴油发电机及储油桶配备接油盘,并配备大容量的置换桶,以做柴油发生泄漏时收容并安全转移的工具。

污水站加药间及消毒间位于污水站上方(地面),采用20cm 厚P8 抗渗混凝土+2mm 厚HDPE防渗膜,或至少2mm 厚的其它人工防渗材料,防渗效果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四周设置防渗围堰,并配备大容量的置换桶,以做次氯酸钠等药剂发生泄漏时收容并安全转移的工具。

污水管道选用PVC—U排水管,管道防渗效果满足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

一般防渗区: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预处理池、氧气站、生活垃圾暂存间、餐厨垃圾暂存间。防渗层结构为夯实粘土层+15cm 厚P8 抗渗混凝土硬化,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0×10-7cm/s。

简单防渗区:包括除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绿化以外的的场区地坪,防渗技术要求为一般地面硬化处理。

各防渗分区的防渗结构,应由专业设计单位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设计,但不应低于环评提出的防渗级别和要求。同时运营阶段加强管理,定期检修,防止人为破坏及事故损伤导致地下水污染。

经以上防护措施后,可有效防止污染物渗漏污染地下水,本项目所采取的地下水防治措施可行。

6.2.6其他建议

(1)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要求

①实验废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应纳入项目正常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应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构筑物、设备、电气及自控仪表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②污水处理设施因故需减少污水处理量或停止运转时,应事先向环保部门报告, 批准后方可进行。由于紧急事故造成停止运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

③电气设备的运行与操作须执行供电管理部门的安全操作规程;易燃易爆的场所应按消防部门要求设置消防器材。

④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防范能力,设立应急的配套设施或预留应急改造的空间,具备应急改造的条件。

⑤建立健全运行台帐制度,如实填写运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6.2.7消毒灭菌措施建议

本项目为医院建设项目,必须加强内部消毒灭菌工作,以避免因病原微生物的广泛传播而造成疾疫的流行。

本项目应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相关行业规范的要求,严格、细致、规范地做好院内消毒灭菌工作。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6.3环保措施汇总及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360000万元,估算本项目环保投资约 739.5万元,占总投资的 0.02%。项目环保治理措施及投资估算见下表。

表 6.31环保设施组成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阶段类别项目环保措施投资(万元)

施工期废气施工废气2.5m以上施工围挡、喷雾喷头、地面硬化、车辆密闭运输、洒水降尘、堆体覆盖、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六必须”、“六不准”等20.0

施工机械废气选用环保设备、优质燃料、定时维护保养设备2.0

装修废气选用环保材料、加强通风、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废水施工废水设置排水沟、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隔油沉淀池1个,施工废水隔油沉淀后回用至施工现场洒水降尘等;地下室开挖基坑降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3.0

生活废水经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4.0

噪声施工机械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设施工设备;高噪设备设置临时隔声围挡;加强管理等8.0

固废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后交环卫部门清运处理1.0

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对不能回收的及时清运到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严禁随意倾倒、填埋;隔油池收集的废油污、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油漆包装桶、废漆料等危险废物,应设置单独的危废收集点进行收集,并及时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6.0

弃方表层剥离土等用于场地回填和后期绿化覆土的土方暂时堆存于地块东北侧的待建空地并用密目防尘网覆盖、洒草籽临时绿化,其余弃方及时运至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不在施工现场堆存10.0

生态影响防治施工避开雨季;用塑料布覆盖松散的表土层;修建排洪沟、导流渠、沉砂池、挡土墙;引进乡土植物及时恢复绿化等。25.0

营运期废气院区浑浊带菌空气采用常规消毒措施定期消毒,地面或物体表面消毒采用消毒液等喷洒、清洁,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加强通风,各区域安装独立的通风系统,影像科DR、CT检查室、设备间控制室设置有新风系统;各通风系统收集的空气经紫外消毒后经排风井引至楼顶高空排放5.0

中央负压吸引系统废气经紫外灯消毒后通过内置排风井引至楼顶高空排放0.5

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水处理站采取地埋式,各污水处理构筑物加盖密闭,废气经收集后采用“紫外灯+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排气筒引到污水站楼顶排放15.0

锅炉房(生活热水)天然气燃烧废气热水锅炉均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每台热水锅炉均安装一套低氮燃烧装置,废气由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15.0

发电机废气废气由自带的废气净化装置处理后经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使用0#号柴油(共设置两套)/

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不低于85%)处理后经过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共设置两套)2.0

汽车尾气地下停车场设置机械抽排风系统,其排风口设置在地面绿化带内,排风口背对建筑楼一侧,加强绿化等/

废水医院综合废水内科住院综合楼废水:新建一个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700m3/d,采用预处理+二级强化+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核医学科废水:新建一个60m3的衰变池,废水经单独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衰变池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进入2#污水预处理池经,再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食堂废水:设置2个隔油池

非病区污水:新建一个100m3的预处理池。食堂废水除油处理后同行政人员生活废水排入预处理池处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500.0

固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经袋装分类收集后暂存于生活垃圾暂存间(2个,1#生活垃圾暂存间(160m2)位于医疗综合楼-2F,2#生活垃圾暂存间(50 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1F),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日产日清4.0

餐厨垃圾(包括油水分离器浮油)设置塑料垃圾桶,加盖密封,餐厨垃圾暂存于餐厨垃圾暂存间(2个,1#餐厨垃圾暂存间(10m2)位于医疗综合楼-1F,2#餐厨垃圾暂存间(38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1F),交城管部门许可的单位处理,定期对油水分离器浮油进行清理;餐厨垃圾日产日清3.5

预处理池污泥定期清掏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1.0

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2个,1#医疗废物暂存间(80m2)位于医疗综合楼-2F,2#医疗废物暂存间(50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2F),每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10.0

其他危废分类暂存于危废暂存间(2个,1#危险废物暂存间(40m2)位于医疗综合楼-2F,2#危险废物暂存间(50m2)位于国际交流中心-2F)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理3.0

污水处理站污泥湿污泥直接排入污泥池中存放,污泥池每三个月清掏一次,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司使用移动车载式污泥处置设备进行清掏、脱水、消毒、加入除臭剂封装后立即外运交由该资质单位处置,脱水污泥不在医院内暂存3.0

噪声治理设备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于地下及封闭室内,密闭、隔声、减振、合理布局噪声源,定期检修维护等措施50.0

交通噪声禁止鸣笛,规范秩序/

社会生活噪声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粘贴提示标语,禁止吵闹喧哗,窗户均采用隔声玻璃等0.5

地下水重点防渗区①柴油发电机房(含储油间)(2个):医疗综合楼与重离子质子治疗楼-1F(楼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涂刷有水泥基防水涂料),项目柴油发电机房没有直接与最底层地面接触,铺设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防渗材料,达到渗透系数≤10-10cm/s的效果;柴油发电机房四周设置防渗围堰,并配备大容量的置换桶;

②污水处理站、衰变池与污水预处理池、污水提升泵房:污水处理站为地埋式,污水提升泵房位于-2F;采用粘土层+20cm厚P8抗渗混凝土+2mm厚HDPE防渗膜,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防渗材料,防渗效果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

③污水站加药间及消毒间:位于污水站上方(地面),采用20cm厚P8抗渗混凝土+2mm厚HDPE防渗膜,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防渗材料防渗效果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四周设置防渗围堰,并配备大容量的置换桶,以做盐酸、氯酸钠发生泄漏时收容并安全转移的工具;

④污水管道:选用PVC—U排水管,管道防渗效果满足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35.0

一般防渗区一般防渗区:①主体工程建筑物最底层除重点防渗区以外的区域、预处理池(地埋)、氧气站:夯实粘土层+15cm厚P8抗渗混凝土硬化,防渗效果满足Mb≥1.5m,渗透系数≤1.0×10-7cm/s;②餐厨垃圾暂存间:位于行政后勤楼西侧(楼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涂刷有水泥基防水涂料),项目暂存间没有直接与最底层地面接触1.0m高裙角做防渗处理,防渗效果可满足Mb≥1.5m,渗透系数≤1.0×10-7cm/s。

简单防渗区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以外的的厂区地坪进行地面硬化处理

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13

合计739.5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经济分析不同,在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中除了需计算用于环境保护所需的投资费用外,还要核算环境保护投资可能收到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经济风险分析。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综合反映投资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1社会效益

医院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医疗卫生、科研教学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这部分效益属于无形效益,一般难以用货币来衡量,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模式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因此,本项目社会效益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本项目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7.1.1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区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将进一步扩充成都市及双流区医疗资源。同时带动区域人口聚集和城市品质提升,为成都及双流区的建设增添活力。

7.1.2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不仅仅意味着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应有良好的医疗条件以及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随着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建设,常住人口不断增多,这给接诊病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项目建设能提高区域竞争能力,拓展服务人群,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医疗业务的需要。

7.1.3有利于提高医学教学、实训水平

项目建成后,能提高医学教学、实训水平,使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医学教育发展。

7.1.4有利于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本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暴露出成都市区域当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人口将不断地增加,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项目建成运行后,更好的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成都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补齐医疗短板,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7.2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随着医疗设施的改进、能力的提高,将为建成后的天府国际生物城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区域 GDP 增长,增加地方和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建设期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提供了部份人口临时就业机会,同时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额外收入。

工程施工需要一定数量的机具和建材,可带动当地机械业,建材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

因此,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7.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环保投资主要集中在运营期三废治理及生物安全控制等方面。

本项目污水治理采取清污合流,并且根据不同废水性质进行分段预处理的方法,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对项目内产生的废气,采取技术经济可行的处理方式,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项目运行期噪声源分别进行治理,达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了净化空调机组、风机、冷冻机组等噪声对场界内外的影响。另外,在环保投资中加大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投资,防止医疗废物产生二次污染。

由此可见,工程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环境效益可行。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专业管理,在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监督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机构保证。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力度,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8.1.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

建议本项目在开工以前设 2 名专职或兼职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建设前期的环境保护协调工作;在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运营组织机构中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为保证工作质量,环保管理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并定期参加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的审核。

8.1.2环境管理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 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80 号)、《四川省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9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等,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及管理,结合该项目的工艺特征, 制定切实有效的环保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使环保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健全项目营运期的污染源档案,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档案,按月统计污染物排放情况并编制好有关数据报表并存档。

(3)对环保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并作好记录存档。

(4)做好环境保护,安全宣传以及相关技术培训等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法制观念。

(5)加强管理,建立废水、废气非正常排放的应急制度和响应措施,将非正常排放的影响降至最低。

(6)加强危险、有毒物品的贮运,使用的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爆、防毒害的日常管理工作及应急处理,疏散措施的组织等。

(7)接受并配合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项目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固废处置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目标,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调查处理内外污染事故与纠纷。

8.2环境监测

8.2.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

本项目环境监测以污染源源强排放监测为重点,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

(1)定期对污水处理站废水进口和出口进行监测;

(2)定期对废气处理装置的废气排放口进行监测;

(3)定期对场界噪声、主要噪声源进行监测;

(4)对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对设施的设计和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5)当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为采取处理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6)编制环境监测季报或年报,及时上报环保主管部门。

8.2.2环境监测计划

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医疗废水、医疗废水处理站臭气、天然气燃烧废气及动力设备产生的噪声等。为切实控制本工程治理设施的有效地运行和“达标排放”,落实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的要求,本环评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建议。

1、废水监测:

(1)监测点位:废水总排放口。

(2)监测项目:流量、pH、COD、BOD5、SS、氨氮、总磷、总余氯、粪  大肠菌群、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

(3)采样分析和计算方法: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有关标准及推荐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同时,本项目医疗废水处理站废水排放量为 480m3/d(>100t/天),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相关规定,应安装自动测流设施并开展流量自动监测。

(4)监测频次:主要监测指标 COD、BOD5、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数、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为 1 次/季度,COD、流量、pH、氨氮、总余氯为连续在线监测。

2、地下水监测

(1)监测点位:项目所在位置内。

(2)监测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固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氮、 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等指标。

(3)采样分析和计算方法: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有关标准及推荐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4)监测频次:1 次/年。

表8.2-1  地下水环境监测计划

阶段监测井功能类型监测井建设性质监测点位监测点坐标

N(北纬)

E(东经)监测井结构要求水层位基本因子特征因子

监测

项目监测

频率监测

项目监测

频率

运营

监控井新建项目厂区内E:103°58′32.63″

N:30°24′32.18″要求采用孔径不小于130mm;终孔深度为稳定水位以下5m。  本项目区下伏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地下水水位、pH、SO42-、HCO3-、Na+、K+、Ca2+ Mg2+、每年1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CODMn法,以 O2计)、氨氮、动植物油每年

1次,如监测过程中水质异常,特征因子监测频率加密至半年1次。

3、废气监测:

(1)监测点位:医疗废水处理站废气排口、锅炉废气排口、院区厂界。

(2)监测项目:医疗废水处理站废气排口:H2S、NH3等指标;锅炉蒸汽排口:SO2、NOx、颗粒物、林格曼黑度等指标;

医疗废水处理站厂界:H2S、NH3等指标。

(3)监测方法:

医疗废水处理站废气排口: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相关规定执行。

天然气燃烧废气排口: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火力发电机锅炉》(HJ820-2017)相关规定执行。

院区厂界: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相关规定执行。

(4)监测频次:

医疗废水处理站废气排口:H2S、NH3为半年/次;

天然气燃烧废气排口: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林格曼黑度为1次/每季度。

院区厂界:H2S、NH3为半年/次。

4、噪声监测

(1)监测方法 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有关标准及推荐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2)噪声源监测 在噪声污染较严重的位置布设监测点位,在设备运行期进行抽检,每半年监测一次,每次各点监测二次。

(3)厂界噪声监测

在医院边界及噪声敏感点处设置噪声监测点,每半年1次,每次各点昼夜监测一次。

5、固体废物管理

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应制定专门的人员进行收集和清运,以免产生二次污染。尤其是医疗废物的管理,要严格按照报告中提到的管理措施严加管理。

本次评价要求:医院环境管理机构或部门应该将监测结果整理存档,并按照规定编制表格或者报送当地生态环境局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8.2.3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排污口是企业排放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通道,强化排污口的管理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环境管理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科学化、定量化的重要手段。

(1)排污口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口必须规范化;

②将废水排放口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点;

③排污口应便于采样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

(2)排污口设置的技术要求

①排污口的位置必须合理确定,按相关规范进行管理;

②排污口采样点设置应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在污染物处理设施进、出口等处;

③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3)排污口立标管理要求

①污染物排放口应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的规定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②污染物排放口的环保图形标志牌应设置在靠近采样点的醒目处,标志牌设置高度为其上缘距地面2m;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按照规范设置。

(4)排污口建档管理要求

①应使用国家环境保护局统一印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并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

②根据排污口档案管理内容要求,将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立标情况及设施运行情况纪录于档案。

排放口图形标志见下表。


表 8.21   排放口图形标志

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废水排放口

图形符号

排放口噪声源固体废物堆放场

图形符号

形状方形

背景颜色绿色

图形颜色白色

8.3管理人员的培训

从事环境保护的工作人员(环保机构人员)应在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单位和内容大体如下:

(1)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环境保护、劳动卫生、安全等教育培训工作,以增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程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从事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的专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熟悉废水治理及废气、噪声治理等的工艺技术,了解地表水、大气、噪声等的监测规范和方法。

8.4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8.4.1竣工验收的要求

在项目建成正式投入运行前,建设单位必须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验收应编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为:

①项目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齐全;

②环境保护设施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设计要求建成,其污染防治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③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④具备环境保护设施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的环境保护设施岗位操作人员的到位、管理制度的建设、原材料、动力的落实等,且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条件;

⑤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不合格,不得正式投入运营。

8.4.2验收的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完成后,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申请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经审批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9结论与建议

9.1项目结论

9.1.1项目概况

为建立一个立足西南,辐射亚洲,服务全球,全生命周期集医疗、教学、研究、商业为一体的国际肿瘤治疗医疗园区,并形成完整的医疗产业聚落社区,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360000万元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园区内建设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成都医投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18日取得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备案号为川投资备【2019-510122-84-03-366002】(详见附件),并于2020年12月取得合同编号210116-2020-C-009(双SWC)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规定出让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0年12月9日前出让宗地编号为SLSWC-(05)-2020-08面积大小为68562.52平方米的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永安镇付家坝社区1组的宗地。

本项目为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重离子质子)建设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68562.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8425平方米,规划设置病床数为500床,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综合楼(门诊医技部分、北区住院部分、南区住院部分),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国际交流中心、门卫及其他(预留)、弹性道路等满足业务开展及发展需要。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立足西南,辐射亚洲,服务全球,全生命周期的国际肿瘤治疗医疗园区,集医疗、教学、研究、商业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医疗产业聚落社区。

本项目总投资360000万元, 其中国有资本120000万元,国内贷款240000万元,企业自筹120000万元,估算本项目环保投资约 739.5万元,占总投资的 0.02%。

9.1.2项目产业政策、规划及选址合理性等

1、产业政策符合性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及其第1号修改单,本项目为Q8415专科医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鼓励类”第三十七、卫生健康/5、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且其所使用的全部设备不属于淘汰类和限制类之列。

根据《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5年修订),本项目属于其中第二十五条“其他服务业”中的“基本医疗、计划生育、预防保健服务设施建设”。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2、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建设符合《”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四川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要求、符合《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符合《成都市卫生计生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当地用地规划,符合国家、四川省及成都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符合相应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标准要求。

3、选址可行性

项目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中关于选址的相关要求。

9.1.3环境质量状况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双流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园区内,项目所在区域内SO2、CO、PM10、O3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NO2、PM2.5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为未达标区。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污水经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接入城市管网,经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锦江。根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上发布的《2019年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2019成都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可知,成都市岷、沱江水系共设置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108个,2019年实际监测107个(李家岩水库暂未监测),其中省控及以上河流断面15个,省控湖库点位8个。监测结果表明,岷、沱江水系成都段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97个,占90.7%;Ⅳ~Ⅴ类水质断面 7个,占6.5%;劣Ⅴ类水质断面3个,占2.8%。锦江共设置了永安大桥及黄龙溪两个断面,永安大桥断面水质满足规定类别要求,黄龙溪断面氨氮超标0.21倍,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

(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氨氮(以N计)、总硬度(以CaCO3计)、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菌群(MPN/100mL)、菌落总数(CFU/mL)、锰、钠浓度超标,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未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

(4)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各监测点位昼间、夜间噪声值满足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声学环境质量较好。

(5)生态环境状况

本项目所在地为待建空地,场地多被杂草覆盖,基本无高大植物。建设用地区域无珍稀动植物,无国家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低。

9.1.4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小结

项目建设期间主要环境污染因素为: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建筑垃圾以及生活污水、垃圾等。在采取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设置临时沉淀池、及时清运垃圾等诸多防治措施下,施工扬尘满足《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 -2020)中颗粒物排放的限值标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临时污水预处理池处理后收集外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可回用于项目洒水抑尘。建筑垃圾外运至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场;工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市政环卫统一清运。

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且施工期的影响大部分为暂时性影响,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随之消失或逐渐消退。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9.1.5营运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小结

1、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浑浊带菌空气(病区医疗废气、负压吸引废气)、天然气燃烧废气、食堂油烟、柴油发电机废气、恶臭(医疗废水处理站恶臭)、汽车尾气等。负压吸引系统废气经紫外光消毒后通过内置烟道经住院楼楼顶高空排放;检验废气经通风橱收集+活性炭吸附后,再通过专用排烟井引至楼顶排放;燃气锅炉内置低氮燃烧装置,燃烧废气经由 1 根专用排烟井引至楼顶高空排放;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过专用烟道分别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柴油发电机废气经自带的消烟除尘装置处理后,经烟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医疗废水处理站恶臭经紫外线消毒+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地下车库设置有机械抽排风系统 抽至地面排风井处排放,扩散条件好,同时地下车库进出通道开阔且与地面相连,汽车尾气通过车库进出口自然扩散,加之汽车启动时间较短,废气产生量小,污染物浓度较低。

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医疗综合楼和重离子质子治疗楼废水利用项目地埋式医疗废水处理站(预处理+二级强化+二氧化氯消毒工艺)进行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工艺广泛应用于一般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出水水质可满足出水指标均可达到《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准》(GB18466-2005)中表 2 预处理标准相关要求。

核医学科废水经单独的排水系统收集至衰变池达到无活性排放标准后进入污水预处理池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及经隔油池处理后的食堂废水经1#预处理池处理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同时,本次评价根据工程特点划分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 并分别提出防渗措施,对排水管网定期巡检,杜绝地下水污染隐患。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收纳水体锦江水体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不会对区域地下水水位和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营运期产噪设备主要为发电机、空调外机、医疗废水处理站水泵、冷却塔等动力设备。通过对机房墙体隔声、墙体用吸声材料、双层隔声门,设置隔声罩,使用吸音材料,安装设消声设备,底部安装减振垫,设备柔性连接等措施后,噪声排放值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要求。

办公人员和就诊日常工作活动过程中的社会噪声通过加强管理,禁止喧哗吵闹,可避免影响周围学校、人群正常工作和生活。

车辆交通交通噪声通过项目区内禁鸣喇叭,尽量减少机动车频繁启运和怠速,规范停车场的停车秩序等措施,再加上项目区内交通组织较好,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噪声,实现达标排放。

4、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

本项目对运行期间产生的垃圾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采取分类收集措施,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开,对具传染性的有害废物与一般垃圾分类收集,分别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站污泥、废活性炭、废紫外灯管、废过滤介质、负压站污物和废滤芯均需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在各楼层设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暂存于生活垃圾暂存间,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餐厨垃圾(含隔油池浮油)收集后定期交由有合法手续的餐厨垃圾处置单位收集处置;污水预处理池污泥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掏。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可以实现无毒化处理和处置,对评价区域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

9.1.5.1环境风险

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因素主要为化学物质。在项目的设计及运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设计、操作规程运行和管理,并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可把事故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通过采取各项风险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可降低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9.1.6总量控制

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 号)及《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环办发〔2015〕333 号)要求,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为:

大气建议总量控制指标:颗粒物、SO2、NOX。

水环境建议总量控制指标:COD、氨氮、TP。

综上,项目建议总量控制指标见如下表所示:

表 9.11  本次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单位:t/a

总量控制污染物全厂建议控制指标量

废水(生物城污水处理厂排放口)COD19.0979

NH3-N5.7294

TP1.0186

锅炉排气筒颗粒物0.4005

SO20.3015

NOX1.3295

9.1.7综合评价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选址可行。项目建设期短,产生的污染物较少;运营期污染物主要是医疗废水、医疗固废等。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项目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在按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进行治理,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项目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项目在选址地建设可行,不会改变项目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

9.2建议

(1)建设单位应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自身素质。必须保证污染治理设施得到长期稳定运行,一旦发生故障,应立即维修。

(2)项目建设时应保证污染防治措施与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加强项目环保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强化环保设施的维修、保养,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

(4)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自主验收工作。

(5)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病毒性实验废物的运输使用专用医疗废物运输车辆,不与其他医疗废物混装、混运,与其他医疗废物分开填写转移联单,并建立台账。